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15046000000040

第40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研究(3)

四是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在当前,尤其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做贡献上来;为实现现代化,为在21世纪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真理。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要求。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中心内容是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普及教育。通过教育,要使人民群众懂得在当代中国,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祖国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五是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着力点。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最低层次,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要在全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形成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公德意识,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当前,职业道德建设应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突破口。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造福,为社会创造财富,做一个好建设者。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第三、要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性。要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的制定结合起来,与各项管理结合起来,使道德约束由“软”变“硬”。当前,尤其要积极探索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要充分运用社会舆论,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旋律,批判各种错误的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公共领域见义勇为,在职业岗位尽职尽责,在家庭生活中和睦相处,从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其次,要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把基本道德观念融入社会的各项管理之中。政策对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指导性、及时性和广泛性。改革开放中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贯彻和执行,都必须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能造成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各个单位都应强化激励机制,各项具体决策都应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刁滑者占便宜。再次,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对错误的道德意识行为具有很强的威慑力。道德和法律相结合,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统一,更能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现代社会从本质上讲是法治社会。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严格依法办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也才有利于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使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在人们心中生成和巩固。

第四、要突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实践。以各种实践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群众普遍参与,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要以全党学习“七·一”讲话、实践“三个代表”为动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我国,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信念,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必然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亡党亡国。要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建理论,毫不动摇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其次,要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阵地的建设,形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强大舆论影响。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包括理论、新闻、出版、报刊、小说、诗歌、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电影、广播、网络等等,都应成为我们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教育的强大舆论。要大力歌颂好人好事,坚决鞭挞社会丑恶现象,引导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彻底纠正“好人难当”、“好事难做”的现象,使人们敢于见恶而斗、择善而从、激浊扬清、扶正压邪。再次,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增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效果,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地方大力开展广场文化、院坝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假日文化等多形式、多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鲜经验。各地还普遍兴办了文明市民学校,在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全面加大力度,整体推进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创建工作,开展了“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公仆”、“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证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得好,社会道德风尚就好,就能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这些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加以总结推广。

第五、要抓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示范性。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既是领导者、落实者,又是参与者、实践者。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以法治“官”,只有“官法”先行“民法”才能共进。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此多有论述。他们每逢谈起治国,总是把“修身”摆在首位,强调“为官必先立德”,“有德方能为官”。如《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又如《扬子德育·先知》说:“或问何以治国?”日:“立政。”日:“何以立政?”日:“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如果用当代人的思想来解读上述内容,则是说,领导干部必须在实践中努力陶冶道德情操,以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群众。如此才能令行禁止,事业有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就能以先进性带动广泛性,促进各行各业、各家各户以至每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便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我们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是加强思想道德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党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而且是全体人民思想觉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党组织在现代化建设中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党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论和行动,都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着重大影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与否,抓得紧与不紧,表率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

要加强党的领导,真正发挥关键作用,首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做到两手都要硬,提高领导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其次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把党内的思想道德建设搞好。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责任明确,奖惩严明的机制,以制度保证领导落实责任到人,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四是要带头搞好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的行动影响周围的群众,促进民风的进一步好转。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能否经受住这些考验,从一定意义上说,都取决于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取决于反对腐败,提倡廉政、勤政的斗争。执政的考验说到底是权力的考验。我们的各级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由人民赋予的权力,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反对把人民的权力变为统治人民的权力,蜕化为官僚和特权者。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说到底是商品、金钱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考验。我们的各级干部一定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要明确区分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对立,反对资产阶级道德,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所以,新的考验对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每个干部都要用自己的行动回答:“当官为什么”,“用权干什么”,“工作图什么”的问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是新时期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廉政建设的中心环节。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办公室

省委党校第17期女干部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