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5009900000088

第88章 和平发展道路与民族复兴下(3)

在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中国也将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事务中占据更多主动,表现为更多地承担身为大国的国际责任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无论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打击海盗护航国际航线、斡旋地区人道主义危机和冲突,还是在重大灾难灾害和区域性合作协议框架,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等方方面面,中国都将扮演重要的、甚至是主导性的角色。中国将通过身体力行,逐渐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逐步赢得世界各国的信任;中国的和平复兴、与世界和而不同的理念也将逐步被世界所接受。

到2030年时,中国尽管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人均各项指标依旧处于中等水平;按照HDI指数的排位,届时中国尽管已经进入了高发展水平国家的行列,但名次依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时中国还不能说是真正的世界第一。但这蓬勃发展的十年,不仅让中国跃出了中等收入水平的陷阱,同时也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30—2040)

从2030年到2040年,是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的黄金十年。届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至少达到80万亿美元,而美国仅为30万亿,印度为约26万亿,而日本为10万亿左右。中国不仅将在经济总量上牢牢占据世界首位,同时各项人均指标也将进入世界中上水平并继续稳步提升。人民币将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届时,实力上悬殊的绝对对比将使美国不战而和,而亚洲其他国家、新兴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将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背后,同时也是一流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和先进的教育、科技水平。届时,中国的教育水平将进入世界最先进国家的行列,科技竞争力也将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翘楚。中华民族经过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将实现伟大的复兴。

人民生活的幸福水平将在2040年以后达到新的高峰,人民安居乐业、收入分配公平而不失激励,生有所养、老有所依,各类医疗和福利保障体系健全而适度。以HDI指数评价的排名中,中国将有可能进入极发达国家的行列。

由于在这个30年发展阶段的初期就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倡导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将不再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是在发展的同时,将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生态家园:2040年的中国,不仅是富足的中国,同时也是美丽的中国。人们在享受现代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享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2040年的中国也将成为建成现代体制的国家。中国将真正建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公民民主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得到更大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制度将得到充分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开放、公开、透明,基层实现全面民选自治,法制社会全面建成,新闻媒体将真正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公民言论自由权利将得到充分保护和尊重,同时公民的政治素养也将达到极高的水准。

到2040年,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也将实现伟大的复兴。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并充分吸收和发扬新时代理念的新中华文化,将全面走向世界,并为世界所广泛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将再次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并与其他世界文明一道,共同为人类未来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2031到2040年,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十年。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将绝对处于世界第一位,科技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五位,各项人均发展指标也将进入世界前列。但中国在强大之后,绝不称霸。中华民族将致力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主动承担一定的国际义务,在各项重大的国际事务中坚定地发出中国声音,并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举世公认的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今天和未来,我们有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但是,外部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内部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于历史上中华民族的辉煌,以及被欺凌和衰落的记忆,包括长时期经济的弱势,我们在21世纪,需要复兴。这就是我们的富国强国梦。我们在未来的30年中,内部需要共克时艰,同舟共济,艰苦努力,再不懈地进行30年的创新、改革、建设;对外,需要不卑不亢,捍卫主权,正确判断,积极交往,合作博弈,互利共赢,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国内,争取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在外,21世纪的世界上中华民族没有受到屈辱,而是为国际社会所尊敬,争取我们世代成为世界上和平而富强的中华民族。许多年以后,当我们的后代们书写历史时,他们评价到,在那个21世纪前半叶的时代中,有那样一代人,他们是值得我们后代怀念和敬仰的一代人。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之奋斗的希望和精神动力之所在。

(执笔:周天勇、彭鹏)

参考文献:

1.郑必坚:《论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新道路》,****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2.郑永年:《中国模式研究应去政治化》,《人民论坛》,2010年8月21日。

3.郑永年:《通往大国之路》,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

4.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5.周天勇:《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6.中国政府:《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年9月6日新华社发布。

7.世界银行:各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分别由各年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8.国家统计局: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2.Ho,B.T.E.2012.“China's Global Role:Need for Soft Power?”.

13.Mearsheimer,J.J.2006.“China's Unpeaceful Rise.”CURRENT HISTORY—NEW YORK THEN PHILADELPHIA—105(690):160.

14.Peou,S.2012.“Keeping the Rise of China in Check:a Review Essay.”Asian Politics &Policy 4(3):425–36.

15.Thies,C.G.and M.D.Nieman.2012.“Emerging Powers,Identity and Conflict Behavior:Is There a China Th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