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5009900000031

第31章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贸易战略下(1)

三、以“价值链攀升战略”增强制造和贸易竞争力

所谓“价值链攀升战略”,就是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即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在我国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推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和资源保障四维协同发展,综合提升我国贸易和制造竞争力。

(一)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就是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与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生产网络有力地推动了自身经济发展,成为了全球化最成功的受益者之一。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虽然在东亚的垂直生产网络中我国影响力大大增强,但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仍然占据了价值链的主要增值部分。

1.全球化对我国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生产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经历了产业价值链的深度分割,各国不再单纯制造出口品,而是负责制造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国际分工向产业内部的工序之间、向日益细化的链条和模块之间的分工发展,诸如组装、加工、设计、市场和分销等不同的价值链环节进一步全球化布局。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生产网络,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

2.我国处于国际生产网络的中心位置

在全球价值链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生产网络。在这个生产网络中,诸多东亚国家生产复杂的零部件并出口至中国,而中国对零部件加工并组装为最终产品,最后这些产品主要被出口到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以信息产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接受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中国在融入该行业全球价值链过程中接触并逐步吸收了国内市场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信息产业迅速成长为我国第一大工业部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以IT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迅速提高,同时我国出口的IT产品精细程度已经与发达经济体相仿。

3.全球价值链重心仍然分布在发达经济体

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我国切入全球价值链的环节主要在于加工装配阶段,其结果是我国出口的大量高技术产品中发生在国内的价值增值比例很小,更多的价值增值发生在价值链上游的国外研发和营销环节,而这些价值链上游环节更多是在发达经济体。以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为例,我国2008年出口额是美国的2倍,但我国该类出口产品中56%的价值增值是来源于国外,而美国出口产品中近90%价值增值都来源于国内。

(二)“价值链攀升战略”的提出

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赶超国家的产业升级演变为三个路径:一是传统的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到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升级;二是沿着全球价值链的水平升级路径,即在价值链的同一阶段上提升生产效率、流程管理或技能密集程度;三是沿着全球价值链的垂直升级路径,即从价值链的像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向产品设计或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推进。

在前两个发展路径上我国的剩余空间有限。我国产业结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迅速改变。按照行业衡量我国的出口结构,纺织服饰与杂项制品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比已经大幅下降,机电产品和电子设备的占比显示我国出口结构已经到达相当高的发展阶段。而我国过去十年20%高增速的外贸出口最主要驱动因素正是原有出口产品或现有出口企业在单一方向上的出口数量扩张,这也说明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水平路径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成就。

同时,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依赖数量的扩张却缺乏产品的多元化与创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和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中第7、8、9大类产品占我国对美欧总出口的90%。其中:第7类为“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主要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第8类为“机械及运输设备”,主要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第9类为“杂项制品”,主要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轻工产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更易受到汇率价格波动影响,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更易受到收入需求波动影响。而2008年美欧总需求萎缩后,第7、9类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对我国出口的贡献度加速降低,降幅大于更易受到需求波动影响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充分显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竞争力已经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我国难以继续依赖前两个发展路径。

“价值链攀升战略”是未来我国提升制造和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垂直分工地位较低,意味着我国提高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地位的空间较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价值链攀升战略”,是经济全球化赋予我国贸易发展战略新的内涵,是增强我国贸易和制造竞争力的新道路。

(三)“价值链攀升战略”的四维重点

“价值链攀升战略”的重点就在于推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和资源保障四维协同发展,最终实现我国价值链不断攀升,从国际生产网络中心转向全球价值链重心。

1.推动研发创新,提升价值链前端的技术创新力

研发创新位于价值链的上游,是价值链上附加值最高、核心竞争力最强的环节。一是要大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建立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创新要素的集聚,鼓励企业间、产学研间设立技术创新联盟,激励企业在不同创新环节开展联合创新。二是要推进和扩大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制定自主创新产品的认证和评价体系,在引进核心技术基础上,结合研发消化吸收,围绕自主核心专利构建外围防护专利网,塑造产业自主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政策作用。尽快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申请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创新及成果产业化的知识产权运作管理,改善知识产权的执法效力,促进企业越来越多地将创新作为业务战略的核心。

2.培育品牌建设,塑造价值链后端的品牌软实力

国际知名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集中体现。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但在世界五百强中我国的本土品牌却寥寥无几。品牌经营在价值链后端具有高附加值和不可替代性特征,缺乏品牌竞争力已经是我国实现价值链攀升的瓶颈。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出口企业创立自主品牌的精品意识,以品牌资源整合出口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流程等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品牌竞争力和软实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巨大的本土市场基础营造本土品牌的良好成长环境,努力消除国内市场的地域壁垒和制度障碍,以大统一的本土市场竞争促进本土企业品牌成长,塑造培育和扶植本土品牌的良好市场基础。

3.鼓励企业构建全球性营销网络

一是支持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构建以服务于生产和出口的营销为主、包含市场调研、物流运输、售后服务和品牌经营的一体化全球性营销网络;二是鼓励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通过合资、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协同外资企业到我国企业需要的地方构建营销渠道;三是鼓励我国企业间组建全球营销网络联盟,最大化某一企业建立全球性营销网络的外溢效应,提高营销网络的影响力和利用效率,实现营销网络间的互通互助互补。

4.提升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权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关键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会层层传递并向整个价值链扩散,进而最终影响我国制造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升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权,增强资源获取能力成为保障制成品贸易竞争力的关键。一是要结合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使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成为主要的国际基准价格;二是要结合我国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形成能够真实反映我国市场供求、符合我国在国际市场地位的权威大宗商品报价体系;三是结合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组建属于中方企业自己的专业船队体系,加快形成自主大宗商品物流系统;四是结合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趋势,利用全球经济复苏阶段的估值低期,加强我国资源能源的全球战略性布局。

四、实施互利共赢的贸易战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身实力的增强,中国的身份定位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敏感。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需要肩负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使命。另一方面,在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对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同时,世界各国均希望中国担负起大国责任,在维持国际秩序的顺利运行上做出一定的贡献。未来如何在自身身份认同与国际期待之间实现一种巧妙的平衡将是中国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未来几年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如何更巧妙地发挥贸易影响力更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依此前景趋势为判断,实施互利共赢的贸易战略将成为中国在世界上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称的作用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实现全球布局的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