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14849900000034

第34章 心事太重类(3)

5.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平时要学得扎实,但对自己的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像摘树上的果子一样,跳一下能摘到果子的高度最适中。如果希望太大,目标太高,不确定的因素就更多,担心也就会更多,成功的可能就更小,失望、失落就会更大。案例一中,罗新希望自己每次考试都有保持在班级前5名,年级前50名,还把考试也当作取悦女生的条件;案例二中丁忆禾一定要让数学成绩保持在第一,还把一次考试与选举班干部直接挂钩,这就是目标太高,把结果看得太严重了。

6.师长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懂事的学生,或者说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她)已经很努力了,如何面对一些问题,他(她)自己心中有数,师长强调多了,不仅是废话、啰嗦问题,还会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子女)更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完全不必要的。

所以当学生(或子女)面临竞争时,最好是与平时一样,既不要太关心,也不能不关心,有些事情作个简单的提醒也未尝不可。而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的话语,对之付之一笑,尽到自己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就问心无愧了。

理论拓展

心事较重的中学生,希望自己优秀,关心他人、家庭、社会等,总体上是懂事的表现,也属正常心理,但顾虑太重,患得患失,过于敏感,不但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会影响做事效率,也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的心理算是比较健康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被看作是“规范性标准”,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并被广泛引用。他们的标准是: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这十条标准强调了保持自我个性与适应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

了解了衡量心理健康的这些标准,我们要避免产生错觉,以为只有完全达到上述标准才算是心理健康。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现实中,我们对人对己的观察和评价不宜绝对化。首先要认识到,所谓正常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其中的大部分标准,而不是全部。

一、猜疑是造成学生心事较重的一大原因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缺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造成猜疑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1.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

2.对交往挫折缺乏自我防卫。有些人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心理挫折,往往就不再相信任何人。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理智对待情绪。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还要想想对方过去对自己友善的方面。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3)学会自我安慰。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4)善于及时沟通。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及时的消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误会。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

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很有好处;若真的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二、考试焦虑是造成学生心事较重的又一大原因

心事重的人,面对高利害的考试,特别容易产生焦虑。中考、高考都属于高利害的考试,因此出现一些焦虑是可以理解的。

1.正确认识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面临考试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有的学生,考前失眠,甚至出现吃不下饭、厌食和神经衰弱等症状。更为严重者,发展为临场心率加快,惶恐不安,呼吸加剧,多汗、尿频、头痛、身体打哆嗦,多余动作增加,或者胡乱答卷子,早早离开考场。

多数人面临重大考试总会引起一些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没有害处。但是,过度的考试焦虑则对学习有极大的危害,容易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干扰回忆过程,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同时,过分的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威胁也较大。

还有的同学由于过去有过这种经历,就认为自己“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这在心理学上叫“詹森效应”。

2.考试焦虑的原因

引发考试焦虑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看待考试。这类学生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如何面对同学?如果考不好,自己的未来全完了!而自己复习得不是很到位,模拟考不是很理想,缺乏自信。因此,心理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2)外部压力大。老师、父母对学生的过高要求和期望,经常给学生施加一些类似“考不好看你怎么办”、“考得好为自家节省一笔钱”之类的刺激。在这种语言的反复刺激下,考生心理压力特别大。

(3)个人期望值过高。有的学生,因为家里比较贫困,认为自己能出来读书不容易,因此,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而自己眼下又感觉力不从心,因此而焦虑。

(4)大脑休息不足。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身心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神经系统得不到及时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也有的学生进入总复习之后,习惯于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回忆所学习的知识,结果导致习惯性失眠,连续睡不好觉,使自己变得敏感焦虑。

(5)性格比较内向。有的学生,就把全部精力用于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和爱好,不善于与人沟通,不愉快的情绪常压在心里难以释放。在学习生活中,唯有学习成绩与分数能给他带来成就感,于是,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恰恰因为考试紧张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这一挫折与失败又会加剧心理焦虑的程度。

3.考试焦虑的预防与调适

(1)端正对考试的认识。像中考、高考这样的考试,出题者都是高水平的,都讲究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只要你平时学得好,考试一般不会出问题。尤其是现在高中、大学正在扩招,这是实现你理想的有利条件。

(2)进行自信训练。①把所担忧的想法逐条写在一张白纸上,把潜意识中所担心的事情提到意识水平,使个体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水平和内容。②对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辨析,与不合理的情绪和错误的自动想法进行辩论,否定掉那些担心的理由,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该采取的态度。

(3)正确对待外界压力。平时考试不只是取悦于父母、老师和亲戚,而是对自己知识才能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很多人不懂得心理学,没有意识到反复给考生施加压力容易造成考试焦虑这样的后果,他们那样做的目的只是想激励考生发奋图强。因此,作为考生,应该正确认识家长和老师所施加的压力,不要过多地理会他们的话,该怎么学仍然怎么学。

(4)重新调整考试动机和期望值。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自己的期望值也不要太高,只要自己努力了,考什么样都必须认了,这叫做“尽人事以听天命”。过多的担忧,都是没有意义的,都于事无补,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5)要注意充分休息。平时也好,考试也好,都不要向睡眠抢时间。尤其是发现自己有比较明显的焦虑情绪以后,更应该注意休息。包括生活节奏的重新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身心放松。

(6)学会自我放松。一是随时宣泄自己紧张的情绪。比如,把自己考试紧张的状态以及不愉快的情绪向好友、父母、师长倾诉出来,舒缓一下自己的心情。二是参加一些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或者参加迪斯科舞会,促进体内气体交换,使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三是到山上或者旷野里放声高喊,或者放声高唱节奏欢快的歌曲,以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7)临场自我调节。进入考场后,通过转移法、深呼吸等技巧,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情绪。比如,提前一点进入考场,与周围的人唠唠叨,转移一下注意。或者深深地呼一口气,闭气30秒,同时使自己的肌肉紧张起来,然后,将憋住的气体慢慢呼出,同时放松肌肉,体会放松后的舒适感觉。如此反复进行几次,会使自己松弛下来。

(8)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如果发现自己特别焦虑,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就应该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请咨询师指导进行放松训练,进行系统脱敏,以便早日告别焦虑,正常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

(9)平时要重视知识的综合训练。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即“小考挺好,大考砸锅”,除了使用上面的方法外,还要排除心中的非理性、非科学因素,平时加强综合训练。因为平时小考针对的是部分知识,大考往往是综合知识的应用。因此,平时需要对各种知识进行整合理解和灵活应用,以提高解题能力。此外,还需要对以往大考表现不佳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就更能避免重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