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14849900000002

第2章 引言

生活是有方法和规律的。当我们发现房间的百叶窗被风吹得飞飞扬扬时,要想让百叶窗即刻恢复原样,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关窗户,而是把房门关上——堵住空气的对流。

教育教学工作莫不如此。它虽无定法,但确有方法。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近十年的班级管理,亲身经历或同事相传的典型初中生常在脑子中出现,回想起他们,有感动也有遗憾;在帮助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成功,有教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把他们的成长印迹叙述出来,将教育引导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并加以理论分析,既如释重负,更能体现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期望它对后人有所启发——无论是对学生、教师还是家长。于是就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此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跨世纪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环境、家庭结构、新课程要求、管教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条件等的种种变化,使得互联网普及了,文化多元了,单亲家庭增多了,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学生角色转换了,对独生子女的管教时空和态度不同了,中考竞争更激烈了,等等。这就伴生出当代种种典型的初中生。尽管初中生身心发展有一般特征,但面对新环境中出现的特殊学生,我们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就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本书遴选了16类典型初中生,每种类型的体例分为“典型案例”、“案例解读”、“理论拓展”三个部分。

“典型案例”约占篇幅的一半,它情节曲折、语言简洁、叙述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来自现实生活,材料鲜活,既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同事提供的经验,既有城市的,也有乡镇的。它以某一学生为原型,也结合同类型学生的某些典型经历,它情节真实,但地点、姓名都作了更改,因而读者不要去对号入座。总之,它有历史般的真实,小说般的趣味。

“案例解读”是依据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健康标准和以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等对案例中的学生、教师、家长的做法进行分析探讨,以利读者分清是非,吸取经验和教训,启迪自己的未来。

“理论拓展”既是对“案例解读”中的原因分析、措施选用的一种补充,更是对它的一种提升,它既是作者的深思熟虑,也吸收了报刊、网络、书籍中一些相关的经验和教育心理学理论。

本书中提到的一些独到方法,如顽皮学生课后请老师签字法;与网瘾学生签订“协议”法;改变后进生的两个“中心”法;对张扬学生创设挫折法;对早恋学生先“表扬”后批评法和素质优先对待法;对性格暴躁学生的“情绪优先”法;促进学生跑步的“总数不变加减法”;对懒散学生细节指导和监督法等,都是作者本人多年的实践和吸取他人智慧后的结晶。

本书是在对省级规划课题《当代典型初中生成长印记和引导的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初稿的,在书写过程中,邀请了许多初高中的学生和一些老师进行阅读和分析,他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促进了书稿质量的提高,在此表示感谢!课题组成员张建英、宋保家、徐云琅、陈文明也分别为某一类型的撰写提供了素材,经作者修改补充完成,这也为典型初中生的教育培养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方法。在正式出版之前,还特请本校语文教师饶爱萍、郑燕春、曹琦和市教研室郭云凤、江山市毛金忠等老师再次进行认真地修改。尽管作者在书写之前拜读了许多相关著作,认真撰写后也听取意见,多次修改,但限于水平,仍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徐淑章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