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被折腾的世界
1456300000043

第43章 死海微澜 (2)

第二十四章 死海微澜 (2)

看上去,这一理念是佐利克提出的,但真正使之成为对华政策主导思想的,还是布什总统。事实上,也正是随着理念的深入人心,中美关系很快便进入正常轨道,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表现得稳定和靠谱。

应该说,“利益攸关者”理念已经很成熟了,奥巴马完全可以照方抓药,但这位小哥对布什的人和政策,似乎都有些心理上的障碍,恨不得将布什的所有政策都翻新一遍,可遗憾的是,拖了很长时间,他也没提出一个像样的理念。

结果是,整个2010年,中美关系不仅是荒在路上,也堵在了路上。

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有些连洗澡水带孩子一起扔掉的嫌疑。从策略上讲,奥巴马反对布什的一些外交政策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中美关系乃是布什政府留给奥巴马政府的最佳外交遗产,或者说是奥巴马最不需要大动干戈的所在,聪明的政治家,会乐得顺水推舟,而没必要另起炉灶。

更何况,尽管救市已经快两年了,但美国经济仍然低迷,失业率高企,民众普遍比较失望,而在对外事务上,阿富汗战争及两场核危机也足够奥巴马政府应付了,有什么必要,在这种情况下抛弃布什的成功做法,无端刺激中国呢?

其实,奥巴马在国内所受到的压力是可以理解的,有时也确实需要作些妥协,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是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更致命的是,他没有布什处理对华政策的那种大局观。

大局观与是否真的重视有关。

上台以后,奥巴马兴致勃勃地在医改、金融改革等问题上,进行了系统性的设计和操作,热火朝天地折腾了一番,效果也还算明显。但遗憾的是,在中美关系这一他口头上称作“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上,却始终没有系统化地进行设计和推进,因而也留下了心口不一、前后不一的印象,事实上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但给中方带来困惑,也错失了以积极的双边合作带动经济复苏的机会。

奥巴马所犯的错误,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触。

比如说投资。很多人动辄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在股市里,但莫名其妙的是,却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中国股市,也没深入研读过投资经典。结果呢,悉数被套,并反复被套,却只是怪运气不好,或者市场太黑。

资产缩水,心情也经常受影响。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韦小宝那样,输光了钱也还是大笑着走出赌场。

相反,很多人对那些并不十分重要的事情却很热心,特别爱耍小聪明,还特别容易沾沾自喜。甚至于,东邻地震了,这边就开始抢盐,抢到盐的人乐得好像中了双色球500万一样。

结果呢,便宜了放消息出来的盐商和股市炒家,你这边几千元买了一百年都未必吃得完的盐,人家那边一只股票就赚到几百万。你说,就这“财商”,还炒股呢,可不只能定期给人家送钱去。

这也是许多人每到新年钟声敲响时郁闷的所在:一年过去了,却还是空落落的。因为太多的精力,都耗在了并没有多大意义的地方。

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于真正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却并未真的做太多努力。

无怪乎有人说,奥巴马将来会后悔对中美关系真正的“忽视”。

目睹着支持率的腰斩,奥巴马应该明白,这不是因为他对华政策不够强硬,而是因为他在民众最关切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上收效甚微。事实上,从振兴美国经济的角度来说,与中国发展关系意义也可谓巨大。

看看人家南非总统,带了十几位部长数百企业家访华,那是怎样的诚意,又是怎样的眼光。

其实,正如许多美国学者所提醒的那样,奥巴马应该明白,过去数十年,美国历任总统挑战中国的所谓核心利益,结果只是获得口头的快感,而无法实际改变中国。

对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奥巴马的“老师”林肯、肯尼迪等是不会做的,甚至想都不会想。

2009年9月11日,奥巴马突如其来地将轮胎砸向中国,非常令人意外。

事实证明,这也改变了此前中美关系的和谐局面,堪称一个分水岭般的事件。

因小失大是一大意外,而更大的意外,是选择的时机。

一方面,此间正好是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白宫应该对自己说过的与中国同舟共济的话记忆犹新,而遑论中国在这一年来对美国的支持;另一方面,这也是G20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前期,大国合作应是主旋律,而对中国发动贸易突袭,显然不合时宜,会让峰会变味。

这让奥巴马的“老师”们在九泉之下都睡不踏实。

在许多场合,奥巴马总统都将林肯总统视为老师,学习他的乐观,他的亲民,但遗憾的是,学得并不彻底,至少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方面。

如果林肯在世,是决不会莫名其妙地将轮胎砸向大洋彼岸的中国的。就连奥巴马不以为然的小布什,也是一概封杀这种提案的,不会做自伤八百的傻事。

谈到南北战争的胜利,人们会比较多地提到南北实力对比,经济和政治因素,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林肯的成功领导,尤其是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大智慧。这一点,从林肯团结内阁中人就可见一斑。

危机当前,林肯很清楚,必须团结他人,并且尽可能化敌为友。在美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的是,林肯总统重用的人中,有四位原是总统候选人,也就是他的对手,他们是国务卿西沃德、财政部长蔡斯、司法部长贝茨和陆军部长卡梅伦。

很少有领导人会这样做——即便不是任人唯亲,起码也不至于重用对头。

而事实上,至少是在一开始,这些人也确实对林肯不很敬重,也很不服气,让林肯受了不少窝囊气。

可这就是林肯,只要对国家有利,他自己的感受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保持政府的团结——至少是一种团结的象征——是尤其重要的。

最值得一说的,是林肯与萨蒙?蔡斯的关系。像西沃德一样,蔡斯也一直对总统职位虎视眈眈,虽然输给了林肯,但还是认为自己比林肯要强得多,对林肯也非常不满。而让常人很难接受的是,蔡斯一进入内阁,就马上宣布他要在下一次选举中跟林肯竞争共和党候选人提名。

不仅如此,蔡斯还不断对总统的决策挑刺儿,与总统发生冲突,并且要求完全控制财政部的人事任命。蔡斯还特别喜欢辞职,仅在任职期间就提出了4次辞职,而多数都是为了要挟林肯总统。

蔡斯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党内许多人的不满,林肯身边的不少人都反对林肯重用蔡斯。一次,有人再次提到了蔡斯的野心问题,林肯给他讲起了一个马蝇的故事: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我赶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

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便随手把马蝇打落了。

我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落它,我说我不忍心看着这匹马那样被咬。我兄弟说:“哎呀,正是这家伙才使马跑得快嘛。”

然后,林肯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个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这就是林肯,属下野心勃勃、欲取而代之的态势,在他眼里,竟然也能像没事人似的当成乐子,甚至还能看出亮点来。

从用人的角度说,林肯这样做,是体现了“此人与其放在外边不如圈在里边”的精明。在南北战争期间复杂的状况下,林肯既不愿意鱼死网破的蔡斯跑到内阁以外全力以赴地搞起反对白宫的活动来,也不想给外界留下共和党分裂的印象。更何况,蔡斯也确实很有能力,很出色地完成了为前线提供财政支持的任务。

困难时期,团结人,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力量非常重要。即便做不到亲密合作,也不要将强大的力量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更何况,许多时候,危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容易过去,过早地对需要团结的对象举起大棒,不仅容易招致强烈反击,从而将局面重新变得复杂起来,而且很容易给人过河拆桥的不良印象。

投资也是一样。在人们检讨投资成败时,很少谈到人和的问题。而事实上,这非常关键。试想,如果一个人整天与太太吵个不停,与同事火星四射,又怎能有良好的心态,从容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股市和其他投资机会。

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讲一个成功的职业股民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他的投资理念,而是他与夫人融洽的家庭关系。在他看盘和研究业务的时候,夫人从不打扰他,就连路过他的房间,也会特意放慢脚步,生怕影响他的思路,而他只要有空闲,就会陪夫人出去转转,还时常主动下厨给爱人做几道拿手菜。这种其乐融融的温馨背景下,岂有不赚

钱的道理?

许多时候,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和别人过不去,其实也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事实也给了奥巴马以一定程度的教训:对中美关系折腾一番之后,美国的经济情况并没有任何改观,而他的支持率还迅速滑落在50%以下,与他上任时的如日中天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