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被折腾的世界
1456300000017

第17章 霍氏借了美国的光 (2)

第十一章 霍氏借了美国的光 (2)

当年,杰克逊强力推进的反对银行寡头的斗争,也是源于第二银行总裁比德尔等人试图操纵政治,并且与国外势力有牵连。杰克逊之所以深得民心,也正是因为他站在维护民众和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表现出一般政客所不具备的斗士精神。

在杰克逊之后,西奥多?罗斯福也发动了一场直指“强盗大王”的反垄断战争,不仅提升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也使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风气焕然一新,从而避免了美国成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

在国际政治中,换位思考真的非常重要。如果美国的一些媒体和政客多些对俄罗斯民族和国家现状的了解,能够从杰克逊以至西奥多?罗斯福时代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启发,也就不至于后来那样歇斯底里地攻击普京和俄罗斯了,美俄关系“冷却”速度也许就会慢了许多。

更何况,普京的所作所为,是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的,其被顶的力度,

比当年杰克逊和老罗斯福还要大。

聪明的领导人,是顺着民心走的。

对普京来说,历史给了他一个特别的舞台:在俄罗斯历史上少有的灰暗时刻接手叶利钦留下的摊子。

别有意味的是,似乎也正是因为底色灰暗,普京的种种旨在振兴俄罗斯经济和振奋民族精神的做法才会得到国民的普遍支持,而从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来看,为了一个大目标,他们是甘愿等待、忍耐和付出巨大代价的,尽管这一切在西方人眼里会显得很极端和不可理解,但他们却常常乐在其中。

更进一步地说,由于前景光明,许多俄罗斯民众都对普京时代再现彼得大帝辉煌充满期待,并且愿意为此等待和努力。

这一点,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在《在峡谷里》,契诃夫借用一个老人的话说:“人生很长的,往后还有好日子,有坏日子,什么都会来的。俄罗斯母亲真伟大!”这无疑是道出了作者的信念——贫穷、受苦、盘剥,都不过是暂时现象,俄罗斯母亲会有伟大的前程,而这种对祖国未来的乐观情调和自信,也正是激励俄罗斯人走过漫长黑夜的精神动力。

事实上,普京是带着两种政治上的委托掌权的。叶利钦的精英团队把继承以前方针的责任交给了他,也就是要继续进行“民主改革”,而广大群众希望看到完全不同的东西,甚至多多少少截然相反的东西——复兴伟大的俄罗斯,恢复公正和重新坚持大国价值观。

可以说,精英阶层嘱托普京关心“民主”,而民众则要求普京维护和加强在自由化改革年代严重受损的国家“主权”。普京成功地做到了这两点,至少保持了很好的平衡。

也许真正有意义的是,普京通过复兴俄罗斯之梦以及对斯大林时期强国之路的回忆,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同时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也为推行自己的外交主张打下了雄厚的民意基础。

普京争取民众认同的智慧也令人赞叹。

在俄罗斯,既有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富豪,也有每月收入不足80美元的贫困阶层,而且贫困阶层占俄罗斯人口的1/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普京顺应民意地宣布,在其余下的任期内将使贫困阶层减少1/2,因侵吞国家财产而成为大富豪的财产将首先被没收,并以此作为减少贫困阶层的财源。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认为,从霍多尔科夫斯基那里没收的32亿美元将用作公务员提薪的资金,而公务员的提薪也在事实上吻合了民众的这种“解读”。

而事实上,民众的解读是正确的。

在收拾完不法寡头从而避免俄罗斯能源落在外国势力手中后,普京作出了更具政治和政策魅力的决定。

2005年11月,普京总统宣布,从2006年起,俄联邦政府将斥资40亿美元发展教育、卫生和住房等公共事业,其核心之一就是大幅度增加职工工资和退休金。一时间,涨工资成了俄罗斯老百姓的热门话题。

在能源方面赚钱,是普京大手笔的底气所在。普京上台后,石油出口使得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着6%~7%的发展速度,2006年政府预算将有7760亿卢布(约合270亿美元)的盈余。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宣布,2006年起俄罗斯政府要拿出1160亿到1458亿卢布(约合40~50亿美元)用于发展公共事业,推行卫生、教育、住房和农业4项改革。其核心就是增加职工工资和退休金。

消息传出,俄罗斯百姓感叹,35年没涨过这么多钱。根据规划,俄罗斯职工工资将平均涨33%!

这一政策,比怎样的微笑都迷人。此时,俄罗斯人意识到,他们选普京没选错,当年支持普京“打老虎”也没支持错。

当然了,支持普京打击寡头,也符合俄罗斯的心理需求。

2003年,《福布斯》世界巨富排名榜上有17位来自俄罗斯的新富豪,考虑到1985年时他们当中还没有一个人的资产超过1000美元,这个结果非常不错。但俄罗斯人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大富豪越来越多,但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却萎缩到大约只有20世纪80年代末水平的一半,而且1/3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穷人如此之多、富人如此之少,寡头及其政治代言人引起争议的敛财方式必然招致愤恨。

霍多尔科夫斯基成了众矢之的。在俄罗斯人看来,他们这一批40来岁的巨富,全都是俄罗斯私有化的直接受益者。这个持续了十来年的私有化进程,用俄罗斯原总理普利马科夫的话说,是极其野蛮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有人作过比较,说这批寡头政治家与19世纪的美国强盗资本家没什么两样:他们动辄采取暴力手段,操纵股票市场,爱摆阔,花天酒地。但正如英国的《金融时报》所指称的那样,一旦涉及商业行为,他们就显示出根本区别了。

是怎样的区别呢?

19世纪的美国强盗资本家干的是什么呢?他们敛财后最大的热情,是修建新企业,如炼油厂、钢铁厂和铁路,并进行管理创新。而俄罗斯寡头的财富,除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创办了媒体网络外,大多用来收购现有国有企业,尤其是原材料公司,然后就是花天酒地。

与寡头政治家把财富以资本外逃的形式送到国外不同,强盗资本家把资本重新投资到国内。

这才是本质上的区别!

由此也难怪民意测验显示,70%的俄罗斯人赞成重新考虑私有化进程。

事实上,在私有化进程中,绝大部分的老百姓是一无所有了,被剥夺了,他们没有从私有化当中得到好处。这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当中充满仇富心理。

统计表明,88%的俄罗斯人对富人十分反感。

更不用说,在前苏联时期,俄罗斯人还曾兴高采烈地“消灭富农和资本家”呢。

民意是最猛烈的风。

目睹了叶利钦时期寡头势力膨胀的种种危害,感受到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忍再忍的无奈之后,俄罗斯人非常渴望他们的领导人能够敢于对寡头、对西方说“不”。普京做到了,也便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支持,这也是普京反击寡头的一大收获。

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西方舆论猜测普京打击寡头会导致众叛亲离的结果时,俄罗斯的民意调查显示,73%的被访者支持普京。同时,调查也显示,质疑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只获得了39%的被访者的支持。

后者于2004年2月被普京解职,并淡出政治舞台。

这也正是使普京底气十足的主要因素。让普京感到欣慰的是,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他就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支持,这种外部环境将有助于他自上而下地推进改革,尤其是经济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是不会在意西方媒体乃至一些政府的言论的,只要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事情,他就敢于并愿意去做,并且以此表现出一个大国领导人的气魄和胆识。此后不久,随着贝加尔集团购得尤科斯下属最大石油企业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76%的股份,普京向着他认准的方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事实证明,普京打击霍多尔科夫斯基,也确实是很有远见的一步棋。很早就深入研究能源对于俄罗斯复兴意义的普京,担心的是对能源业尤其是能源寡头的过度依赖使得克里姆林宫成为寡头的势力范围,同时也担心俄罗斯沦为初级能源供应国。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对石油业的依赖程度,进行产业调整并抑制石油大亨在政治等其他领域的扩张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加强的对能源业的控制力也在日后被证明有力地推进了俄罗斯的复兴。

从这点来说,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关起来,也算是他为这个国家做的一点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