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验方,大疗效
14497500000039

第39章 耳鼻喉科疾病(1)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系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可逆性慢性炎性疾病,男性发病率2倍于女性。

临床表现以鼻塞和多涕为主。本病既可继发于某些全身性慢性病,也常由于局部如鼻腔、鼻窦部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另外,某些职业环境因素,如石灰、煤炭及化学气体长期刺激鼻黏膜也可引起。

本病的治疗一方面要去除全身、局部及环境等方面的相关因素,锻炼身体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一方面不论是属寒属热,要重视宣肺通窍的治则,如肺气虚者要注意配伍补肺益气之品。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清肺润燥鼻炎汤

【配方】沙参、麦冬、桑叶、黄芩各12克,白芷、川芎、薄荷、防风各10克,生石膏、连翘各20克,金银花、苍耳子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肺润燥,宣通鼻窍。主治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随症加减】如慢性鼻炎急性发作,上方加荆芥、杏仁各10克,黄芩改用15克;过敏性鼻炎早期,上方加蝉蜕、白术、龙胆草、白前各10克;萎缩性鼻炎上方加龙胆草12克,藿香、杏仁各10克,鱼腥草20克。

丝瓜根绿豆汤

【配方】丝瓜根30~50克(鲜品加倍),绿豆60~10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先将丝瓜根和绿豆加冷水煮沸,再煎0.5小时,取丝瓜根弃之,然后在绿豆汤中加冰糖适量,溶解后食豆喝汤,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病情重者每日2剂。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儿童酌减。

【功效】清热,化痰,通窍。主治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

【方药解析】丝瓜根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根及近根处藤茎,《本草纲目》记载本品能治“脑漏”,《医学正传》记载本品治疗“鼻中时时流臭黄水,甚至脑亦时痛”。脑漏为鼻渊的俗名,其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浊鼻涕、头晕、头痛,与现代鼻窦炎疾病相当。

鼻炎方

【配方】①鼻炎Ⅰ号:穿心莲15克,黄芩、白芷、苍耳子、川芎各9克,党参18克,生甘草3克。

②鼻炎Ⅱ号:党参18克,黄芩、远志、川芎、苍耳子各9克,细辛、炙甘草各3克,徐长卿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Ⅰ号方:清热抗炎,宣肺通窍。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继发感染者。Ⅱ号方:益气抗炎,宣肺通窍。主治过敏性鼻炎。

【随症加减】慢性鼻炎继发感染见流清涕多者,Ⅰ号方加五味子9克,晚间鼻塞加重者加远志9克。过敏性鼻炎继发感染者,Ⅱ号方加穿心莲15克,头痛加白芷9克

苍耳子散

【配方】苍耳子、辛夷花、荆芥、黄芩、桔梗各10克,薄荷、白芷各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时放茶叶适量,葱白3根,文火煎沸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儿童剂量酌减,7剂为1个疗程。

【功效】宣肺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随症加减】有黄脓涕者加金银花20克,生黄芪12克。

【方药解析】实验表明,苍耳子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组胺作用。因此,对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报道用小棉球浸苍耳子油塞鼻,治疗慢性鼻炎,3天后即可见效。其方法是,取苍耳子30~40个,捶破后放人铝杯中,加麻油30克,文火煎开,去苍耳子即成。

慢性鼻炎汤

【配方】苍耳子10克,白芷20克,葛根15克,麦冬20克,藁本10克,黄芩15克,薄荷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周为1个疗程。

【功效】宣肺通窍,清肺养阴。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即对某些过敏源敏感性增高而出现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阵发性鼻炎为先发症状,随之为发作性的连续不断的喷嚏,继而出现难以制止的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则轻重不一。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鼻鼽”范畴,大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或在脾肾阳虚基础上,外感风寒乘虚而入,气不化津,鼻窍壅塞所致。故本病多以肺脾肾论治,以益气固表、温肾、通窍散邪之法为主。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鼻敏宁

【配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6克,柴胡6克,五味子5克,细辛3克,乌梅6克,党参12克。

【用法】上药经提取装入胶囊,每粒0.4克,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4~6周为1个疗程。也可以作汤剂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固表,敛肺通窍。主治变态反应性鼻炎。

【方药解析】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减轻局部炎症,改善细胞结构和功能,促进末梢神经纤维病变的恢复等。

劫敏汤

【配方】黄芪、乌梅、诃子肉、干地龙各10克,柴胡3克,防风、稀莶草各6克,蜂蜜30克(和水服)。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寒证加荜菝、细辛;病情重者加大黄芪、柴胡、防风的用量,或加石榴皮。

【功效】益气固表,敛肺通窍。主治过敏性鼻炎。

固表止嚏汤

【配方】生黄芪20克,白术、防风各15克,柴胡、苍耳子,五味子、防己、黄芩、乌梅各10克,生甘草、炙麻黄各6克。

【制利用法】每周用4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固表,敛肺止嚏。主治变态反应性鼻炎。

祛风脱敏汤

【配方】生黄芪20克,白术、防风、当归、辛夷花、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白芍15克,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伴头痛者加白芷10克,伴黄脓涕者加黄芩10克。

【功效】益气固表,通窍散邪。主治过敏性鼻炎。

【方药解析】采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报道较多,都有良好效果。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为鼻窦黏膜慢性化脓性炎症,常累及骨膜和骨质,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流脓涕为本病主要症状,此外,鼻塞、头部闷胀或沉重感、嗅觉减退等也较为常见。

本病属中医“鼻渊”范畴,大多因脾胃湿热,或肝胆郁火,循经上犯,燔灼气血,化为脓浊之涕,停聚窦窍所致。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清利湿热为主,佐以活血通窍排脓。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谷精合剂

【配方】谷精草、石决明、草决明各30克,木贼草、钩藤(后下)、山栀、白芷、蔓荆子、菊花、甘草各10克,桑叶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9天为1个疗程。

【功效】祛风止痛,清肝泄热。主治鼻渊。

苍耳鼻渊汤

【配方】炒苍耳子30克,藿香15克,白芷12克,辛夷花12克,荆芥10克,炙麻黄6克,桔梗18克,丹皮15克,生石膏15克,连翘20克,玄参20克,桑白皮20克,甘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饭后服。若兼发热恶寒,加金银花、黄芩;兼口苦咽干加龙胆草、栀子。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通窍。主治鼻渊。

【方药解析】本方重用苍耳子30克,儿童宜酌减。

加味程氏透脓方

【配方】生黄芪、白花蛇舌草各20克,玄参25克,皂角刺、白芷、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当归、穿山甲、川芎各12克、牛蒡子、辛夷各10克,苍耳子6克,甘草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托里透脓,宣通肺窍。主治鼻渊。

苍耳散加味

【配方】苍耳子10克,辛夷花6克,白芷6克,鱼腥草20克,重楼10克,黄芩6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清热排脓,疏风通窍。主治鼻渊。

【方药解析】苍耳散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原方由辛夷花、苍耳子、香白芷、薄荷叶组成,功能疏风通窍,为治疗鼻炎的常用方。本方在原方基础之上加鱼腥草、重楼、黄芩等重在清热排脓,又能宣通鼻窍,故适用于鼻渊。

【随症加减】鼻塞头痛甚者加川芎、薄荷、细辛;咽干口苦者加生地、焦山栀;内热便秘者加全瓜蒌;脓涕带血者加白茅根、藕节;病久肺脾气虚,神疲纳少加白术、山药。

鱼腥草合剂

【配方】鱼腥草70克,桔梗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液混合,分3次口服,小儿减半。一般3~5天见效,2~3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排脓。主治鼻渊。

【方药解析】原方制剂为合剂,现改为水煎剂,将剂量按原方比例缩减,便于基层门诊应用。用鱼腥草蒸馏液滴鼻,每日3次,每次3~5滴,连用10~20天,对萎缩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耳源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