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验方,大疗效
14497500000025

第25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2)

【功效】温肾补阳,养血和血。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肾阳虚型。

【随症加减】如阳虚水气不化者,加茯苓。

【方药解析】本方取景岳右归丸改作汤剂,加丹参、田七活血化瘀,龟板胶、甘草滋阴和中。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地分泌不足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为特征,可伴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紊乱,久病者常伴发心血管、肾脏、眼部及神经等病变。此病有遗传倾向,属中医学“消渴”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乃由内热伤阴,消耗津液所致。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或情志失调,五志过极化火;或先天不足,烦劳太过;或肺燥胃热,津伤阴亏,以致肾阴亏乏,虚火旺,火热耗津,而发此病。临床上以“多饮”症状为著者,称为“上消”,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以“多食易饥症”为明显者,称为“中消”,宜清胃泻火、养阴保津;以“多尿”症状突出者,称为“下消”,治宜滋阴固肾或温阳滋肾。本病经早发现、早治疗、控制饮食一般预后良好。

本病应防患于未然,注意调节饮食,避免过饥或饮食过饱,少食辛辣刺激品及糖、膏粱厚味,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以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对于危重症应采用多种方法,积极抢救,挽救生命。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活血降糖汤

【配方】丹参、黄芪、山药各30克,赤芍、苍术、玄参各10克,三七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三七粉分2~3次吞服。

【功效】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主治2型糖尿病瘀血型。

复方消渴胶囊

【配方】人参、天花粉、山药各2份,黄连1份。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装胶囊,每粒重0.5克,每日3次,每次6粒。3个月1个疗程。

【功效】益气健脾,清热生津。主治2型糖尿病。

【方药解析】黄连所含小檗碱具有降血糖药理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促进糖酵解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健脾降糖饮

【配方】黄芪15克,黄精9克,白术9克,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葛根20克,玉竹12克,天花粉12克,枸杞9克,丹参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主治糖尿病脾气亏虚型。

【随症加减】若烦渴多食,消谷善饥或便秘者,加生石膏、知母、熟大黄;若心慌、失眠,加枣仁、夜交藤;若视物模糊,两目干涩,加沙苑蒺黎、决明子;若肢体麻木不仁,加白僵蚕、桑枝。

【方药解析】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方对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的动物模型血糖有显著降低作用,因此推断本方有利于受损的胰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引起血糖下降。

胜甘降糖方

【配方】山萸肉、五味子、丹参各30克,黄芪4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养阴生津,益气活血。主治糖尿病。

【随症加减】若阴虚口渴多食多尿,五心烦热者,加太子参、麦冬、玄参、天花粉、葛根、玉竹;热盛者加生石膏、知母等;气虚倦怠心悸者,加人参、苍术、茯苓;血瘀见肢麻者加赤芍、牛膝、红花等。

【方药解析】阴虚是糖尿病的根本病机,瘀血是糖尿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同时又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及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因素。所以,方中山萸肉、五味子合用,益肾养阴、敛阴生津;丹参、黄芪合用,益气活血,标本同治。本方体现了以酸胜甘,故命名胜甘方。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验方报道中,以酸胜甘法常被采用,山萸肉和五味子配伍是常用的一组药对,有时再配伍乌梅。在应用上述药对时,又常常与甘温或甘寒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生熟地、麦冬等同用,酸甘化阴的治疗方法与本病阴虚病理相符,临床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抑渴汤

【配方】鬼箭羽、葛根、桑葚子、生白术各30克,红花、川芎各10克,当归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功效】养血活血,健脾生津。主治糖尿病瘀血型。

【方药解析】鬼箭羽,又名卫矛,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本草文献中记载本品有破血、通经作用。上一世纪60年代末,国外有人报告本品的水提取物有良好的降血糖药理作用。国内上一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报道用鬼箭羽配伍丹参、生蒲黄、水蛭、茺蔚子等组成的活血片治疗糖尿病瘀血型有良好疗效,也有报道鬼箭羽与生地、黄芪、丹参、云南白药等配伍,组成复方降糖灵治疗糖尿病而获效。糖尿病由于血糖过高,患者血液黏稠度常常增加,出现“安血”的病理,导致种种临床症状表现及并发症的产生,所以在降糖同时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对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积极意义。如所选用的活血化瘀药既能降血糖,又能改善血液黏稠度,则更理想。

益气养阴丸

【配方】红人参1千克,生地2千克,熟地2千克,泽泻1千克,枸杞子1千克,丹参1千克,黄芪2千克,地骨皮1千克,山茱萸1千克,天花粉1千克。

【用法】上药碾细粉,过筛,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次2丸,每日3次,饭前服。

【功效】益气活血,补肾养阴。主治糖尿病气阴两虚型。

【注意】湿热型患者慎用。

消糖片

【配方】人参、天冬各36克,生地50克,天花粉144克,枸杞子54克,覆盆子96克。

【用法】上药粉碎压成100片,每日3次,每次7~10片,饭前1小时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养阴,固肾涩精。主治糖尿病气阴两虚型。

【方药解析】人参、天冬、地黄三药为《温病条辨》所载三才汤。原方用于暑温气阴两虚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天花粉、枸杞子、覆盆子用于糖尿病气阴不足者。

肥胖症

肥胖症是指人体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以致体态臃肿,体重明显增加的一种疾病。一般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的20%者即可称为肥胖症。

临床常以形体肥胖,行动迟缓,体力下降,动辄汗出,气喘吁吁,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为主要表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有增加的趋势,据有关资料调查统计,肥胖症的发病率约占10.47%,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防治,否则治疗不及时,还可诱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胆石症等。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类,临床以单纯性肥胖症较为多见。本病根据中医有关文献记载,属于“肥人”、“肉人”的范畴。引起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与遗传因素、体质因素、饮食习惯及年龄、劳逸等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多由于平素饮食过量,喜食肥甘,醇酒厚味以致脾胃湿热,脾运失常,精微不布,脂膏内瘀;或因脾胃虚弱,脾失健运,痰湿内聚;或因情志不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以致痰瘀、脂膏内郁,气血壅塞而发为肥胖。

治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原则。证属脾虚痰浊者,宜健脾、祛痰、利湿;属脾胃湿热者,宜清利湿热、健脾消导;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者,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本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应节制饮食,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运动及体格锻炼等,以利肥胖症的治疗。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体可轻

【配方】法半夏、陈皮、云茯苓、炒苍术、炒薏苡仁、大腹皮各等份。

【用法】上药制成浓缩小丸,每日3次,每次10克(约45粒),45天为1个疗程。

【功效】燥湿化痰,健脾理气,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轻身Ⅰ号

【配方】黄芪、防己、白术、川芎、制首乌各15克,泽泻、生山楂、丹参、茵陈、水牛角各30克,淫羊藿10克,生大黄9克。

【用法】以上为单剂剂量,水煎浓缩成100毫升。每次口服50毫升,每日2次。超重25%以上者可增至每日1.5剂,日服150毫升。

【功效】益气利水,化瘀降浊。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达原饮

【配方】槟榔12克,厚朴、草果各9克,知母、黄芩各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待症状减轻后,按原药量比例制成散剂,每服6克,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3个疗程。

【功效】辟秽化浊。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血浆脂蛋白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蛋白血症。由于血浆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临床上常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某些原发性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等疾病。

本病以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血浆外观、血脂测定及脂蛋白纸上电泳分为Ⅰ、Ⅱa、Ⅱb、Ⅲ、Ⅳ、Ⅴ六型。我国健康人总脂的正常值为(500~750)毫克%,胆固醇(150~230)毫克%,甘油三酯(90~120)毫克%,β脂蛋白400毫克%以上,高密脂蛋白40%以上。本病在祖国医学中无相应病名。可归于肝、脾、肾三脏论述。肝有肝气、肝阴,若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脾虚化源衰少,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藏,致使肾水不足,肝失疏泄而出现本病。属肝肾不足者,治宜养肝补肾;属肝阳上亢者,治宜平肝潜阳;属脾虚湿困者,治宜健脾祛湿;属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降火。

本病经及时、准确治疗,常可达到降血脂的目的。本病应注意防患于未然,控制饮食,一般只需低脂肪膳食,限制糖及总热量,以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白金丸

【配方】白矾3份,川郁金7份。

【用法】上药研细和匀,制成丸剂。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20天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功效】祛痰,行气,解郁。主治高脂血症,肥胖症。

【方药解析】白金丸出处有二,一为《医方考》卷五引《本事方》所载,一为《外科全集》所载。前者白矾、郁金用量之比为3:7,后者用量之比为1:1。该方前人主要用于癫狂、喉风、乳蛾等病。白矾主要成分为硫酸钾铝,具有收敛等作用,能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等脂质的吸收;郁金有利胆作用,增加胆固醇的代谢产物胆酸等从肠道排泄,从而起到降脂的作用。

大黄冲剂

【配方】大黄。

【用法】研末,过筛,每包6克,每日1包,于临睡前冲服,连续服用60天。

【功效】清热,化瘀,降脂。主治高脂血症。

【方药解析】应用单味大黄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报道较多,应用剂量不同,也同样收到较好效果。

山菊参饮

【配方】山楂、菊花、丹参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月。服药期间配合运动疗法(早晚自由运动半小时)。

【功效】消食化瘀。主治高脂血症。

【方药解析】山楂的果实、山楂叶、山楂核都有显著的降脂作用。随症加减常配伍成山楂复方使用,如四味降脂汤(山楂50克、首乌、泽泻、草决明各25克)治疗高脂血症。

优降脂

【配方】何首乌、山楂、决明子、五灵脂各等份。

【用法】上药制成胶囊剂。每次4粒(每粒相当于生药0.3克),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化瘀消食。主治高脂血症。

【方药解析】何首乌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的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硬化的效果。临床上单味何首乌治疗高脂血症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剂量每次9~15克,丸剂或片剂,每日3次,连服3个月。

降脂胶囊

【配方】泽泻,山楂,丹参,玉竹。

【用法】以上按2:2:1:1剂量之比制成丸药,每粒含生药0.3克。口服,每次3~4粒,每日3次。

【功效】利水消食,活血散瘀。主治高脂血症。

【方药解析】泽泻为降血脂中药中首选药物之一。泽泻提取物有明显降胆固醇作用,其作用在给药第二周开始出现,2个月时作用最为明显。对高甘油三酯亦有一定抑制作用,且疗效优于山楂。

健脾降脂汤

【配方】党参12克,茯苓12克,茵陈12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僵蚕10克,虎杖10克,生山楂24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健脾利湿,消食导滞。主治高脂血症。

【随症加减】以本方辨证加减,肝阳上亢加决明子、菊花;肝肾阴亏加制首乌、枸杞子;有瘀血者加丹参、红花。

利胆降脂汤

【配方】柴胡15克,决明子12克,生山楂12克,生大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疏肝利胆,化瘀通便。主治高脂血症。

【随症加减】以本方辨证加减,脾虚痰湿者加制半夏、陈皮;气滞血瘀者加川芎、当归,有食积者加炒麦芽、鸡内金。

降脂汤

【配方】何首乌15克,枸杞子10克,草决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补肝养血,润肠通便。主治高脂血症。

【方药解析】本方重用草决明30克,该药含多种蒽醌类衍生物。实验研究表明,决明子的煎剂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虽然对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影响不大,但能明显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的含量及提高HDL—C/Tc比值,明显改善体内胆固醇的分布状,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痛风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可见:高尿酸血症,急性或慢性关节炎并反复发作,关节畸形,肾脏病变和尿酸结石、痛风结石形成等。本病好发年龄为中年以上,男性约占95%。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风湿痹痛”范畴。急性期辨证分别按风湿、寒湿、湿热论治;慢性期按痰瘀互结,或气血两虚,或肝肾两亏论治,常见本虚标实的病理,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治则。

本病治疗期间,应禁忌食用高嘌呤类食物,以免血尿酸过高,使病情加重。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加味四妙汤

【配方】黄柏15克,生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牛膝15克,汉防己10克,革薜15克,赤芍15克,金钱草30克,地龙15克,全蝎5克,泽泻1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病情重者每日2剂,4次分服。并将药渣敷于患处,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主治痛风。

【随症加减】脾胃虚弱者加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肝肾不足者加独活、续断、桑寄生、知母、生地;局部肿甚者加滑石、土茯苓。

加减当归拈痛汤

【配方】忍冬藤30克,茵陈蒿、葛根、虎杖各15克,当归、宣木瓜各12克,羌活、独活、防风、汉防己、油松节、赤芍、炒苍术、猪苓各9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主治痛风。

【方药解析】痛风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与中医“热痹”相似,所以治疗上常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为主。治疗期间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肾,牛羊肉类,青鱼,鱼卵,淡菜,小虾等,忌饮酒。

地黄萸苓方

【配方】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益母草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补肾益气,活血利尿。主治原发性痛风肾变期,气血两虚型。

【随症加减】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者加淫羊藿10克、仙茅10克;脾虚腹胀便溏者加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热甚口渴尿黄脉数者加黄芩10克、黄柏10克或山栀10克;肝阳上亢,头晕头痛者加钩藤10克、菊花10克、天麻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