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验方,大疗效
14497500000013

第13章 循环系统疾病(3)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尤其中年以上脑力劳动者,可出现头痛、头晕、鼻出血、颈部发硬、记忆力衰退、心悸、失眠。后期可见心悸、气短、下肢及面部浮肿,也有心房纤颤及心律不齐;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语言不清、胸闷不能平卧,则为高血压危象。本病属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类中风”等病的范畴。多与精神因素、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有关。长期精神紧张,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肝阳偏亢而发病;饮食失节,饮酒过度,痰浊内生,上扰清窍而发高血压;内伤虚损,而致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内风易动。属肝火亢盛者,宜平肝泻火;属阴虚阳亢者,宜育阴潜阳;属阴阳两虚者,宜育阴助阳;属痰湿壅盛者,宜祛湿化痰。本病的重症、危症需积极予以抢救,以挽救生命。

本病及早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本病的预防,要定期做健康检查,尤以有高血压病史者更重要。要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锻炼身体。饮食宜清淡,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食物,忌饮酒。肥胖者应控制食量。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罗布麻叶

【配方】罗布麻叶3~6克(1日量)。

【用法】每日用开水冲泡,当茶喝。服用2个月至半年。

【功效】降血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益心健脑汤

【配方】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丹参20~40克,川芎6~12克,生山楂9~15克,桑寄生15~30克。

【用法】每日1剂,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2次,取汁300~400毫升,分2~3次温服。

【功效】补气活血,益心健脑。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亦用于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及心律失常等。

【随症加减】如见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先煎2小时);见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者,加麦冬、生首乌;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五味子;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延胡索。

【方药解析】本方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之证,方中以黄芪补心肺之气为君;丹参活血养心,川芎行肝血为辅;并佐以葛根升脾胃之气,活血通络;生山楂活血化瘀,健脾消滞;桑寄生补养肝肾,益血和营;综合诸药,共奏益气活血、益心健脑之功。

益肾降压汤

【配方】生黄芪30~45克,黄精15~30克,女贞子15~30克,淫羊藿15~30克,杜仲15~30克,怀牛膝12~20克,泽泻15~30克,桑寄生15~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据病情调整剂量,连服7~8周。

【功效】补益肾气,调整阴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二仙汤

【配方】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治高血压病冲任不调型及阴虚阳亢型,也用于更年期综合征。

【方药解析】二仙汤能温肾,益精,泻肾火,调节肾的阴阳动态平衡,对更年期冲任不调型高血压病有明显降压作用;对阴虚阳亢型者可加用地黄,并酌加知母、黄柏的剂量。

复方槐花降压汤

【配方】槐花25克,桑寄生25克,川芎15克,地龙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肝活血,养阴潜阳。用于肝热血瘀、肝肾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患者。

【方药解析】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经,能清肝火。民间有用槐花每日15克,煎汤代茶饮,治疗高血压病和预防脑溢血。药理研究证明槐花有降低血压作用。桑寄生,苦甘性平,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养血祛风,用于肾阴不足,风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川芎、味辛性温,归肝、心经,能活血散瘀,行气开郁,可用于多种头痛。地龙咸寒,亦归肝经,能清热平肝熄风。

清降汤

【配方】桑白皮30克,地骨皮30克。

【用法】每日1剂,浸泡30分钟,水煎30分钟左右,煎3次,取汁混合,每日上午8时、下午3时、晚上8时各服1次。2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

【功效】清肝降火,滋阴凉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属肝阳或痰火上扰者。

【随症加减】本方用于阴虚阳亢或痰火生风之高血压病,证见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苔黄腻,脉弦等。阴虚口干者加生地、玄参;头昏头痛甚者加天麻、钩藤;手指发麻加川芎、丹皮;血脂高者加生山楂、泽泻、竹沥、半夏。对顽固性之高血压,桑白皮和地骨皮之用量可加至50克。

【方药解析】本方系民间验方,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和痰火上扰证,获得满意疗效。桑白皮虽日泻肺,实亦清肝润降之品;地骨皮《别录》谓其治“客热头痛”,李时珍谓“下焦肝肾热者宜之”。药理研究证明二药均有明显降压作用。

加减镇肝熄风汤

【配方】怀牛膝30克,生代赭石30克,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白芍、京玄参、天冬各15克,川楝子6克,夏枯草15克,钩藤(后下)15~30克,何首乌、夜交藤各15克。

【用法】水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功效】清肝熄风,镇静降压。主治高血压病肝风内动。

【方药解析】本方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基础上加减组成的,实验研究表明,原方和加减方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以加减方的降压作用更为显著。经拆方研究,方中怀牛膝、钩藤、玄参、何首乌有降压作用,夜交藤、夏枯草、钩藤、白芍、何首乌、玄参且有显著的镇静作用。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胃脘闷胀、疼痛、恶心、便溏等反应。

莱菔子浸膏

【配方】莱菔子。

【用法】水蒸过滤,浓缩成浸膏,干燥粉碎过筛,加50%乙醇制成软材料,搓成颗粒,干燥,加0.5%硬脂酸镁混合打片,每片重0.3克,含生药6克。每次口服5片,每日3次,疗程1个月。

【功效】降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方药解析】莱菔子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效果稳定,重复性强,无明显毒副作用,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对治疗冠心病也有一定作用。

臭梧桐地龙合剂

【配方】臭梧桐30克,地龙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

【功效】镇静降压,平肝熄风,活血。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病。

【方药解析】实验研究表明臭梧桐和地龙均有降血压作用。臭梧桐是民间验方。地龙作用缓慢而持久,臭梧桐停药后可在2周内回升,故二药同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好。获效后宜用维持量巩固疗效。臭梧桐用其嫩枝叶,以未开花前新鲜者疗效为佳,但剂量过大时,可致呕吐腹泻等副反应。

病毒,陛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系心肌有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多因感染病毒所致。近年发现病毒性心肌炎还存在有细胞介导免疫的致病作用,加重了对心肌的损害,病变常涉及心肌起搏及传导系统。本病临床上往往缺乏典型的自觉症状,一般除原发性疾病症状外,可有与原发性疾病不相适应的浮肿、气急、咳嗽、胸闷、发绀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猝死。青年及少儿发病率较高。

本病属中医“心痹”、“心悸”、“怔忡”范畴,危重者可归之于“厥脱”、“心水”,多由心肺气虚,感受邪毒所致。

临床证型及其治疗大法主要有:外邪扰心,治宜清热解毒,活络宁心;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心阳虚损,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利水;阴虚内热,治宜清心养阴。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抗心肌炎汤

【配方】板蓝根30克,金银花20克,黄柏15克,虎杖15克,柏子仁、远志各12克,丹参15克,麦冬12克,黄芪18克,党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养心。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随症加减】发热者加柴胡10克;心动过速或早搏者加万年青10克;心力衰竭者加红参、附子;心肌缺血加川芎、赤芍;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者加生地、玄参。

健心汤

【配方】生地15~30克,麦冬15克,桂枝6~9克,炙甘草、党参各15~30克,苦参9~12克,甘松6~9克,丹参15~30克,紫石英30克,板蓝根12~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养心,清热解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随症加减】如阴虚火旺加玄参,去桂枝;早搏频繁加茶树根、常山、生姜;心动过速加琥珀粉;胸闷胸痛加失笑散、郁金、檀香;热毒盛加黄芩、金银花、黑芝麻;阳虚加熟附子;气虚加黄芪。

养阴清心汤

【配方】玄参15~30克,沙参9~12克,麦冬9~15克,生地15~30克,炙甘草9克,黄芩9克,大青叶9克,蒲公英9~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症状缓解后2~3天1剂。

【功效】养阴清热,解毒。主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阴虚内热者。

二黄温胆汤

【配方】黄芪60克,黄连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茯神10克,姜竹茹10克,炒枳壳10克,生甘草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煎2次口服。卧床休息。

【功效】益气扶正,清热解毒,化痰宁心。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随症加减】疾病初起(1~2个月内)加苦参、板蓝根、蒲公英以增强抗病毒作用;心悸甚者加龙齿、磁石、酸枣仁;胸闷甚者加川芎、郁金、丹参;慢性期正虚邪存者可加沙参、麦冬、重楼。

心肌饮

【配方】人参6克,五味子9克,麦冬12克,金银花20克,板蓝根20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

【用法】汤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2次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宁心。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支气管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或伴右心衰竭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喘息,桶状胸,心悸,发绀,肝肿大,少尿,浮肿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中“咳嗽”、“喘息”、“痰饮”“心悸”、“水肿”等范畴。多由于外邪或痰饮久留于肺,肺气受损,气滞血瘀,进而伤及脾肾,水气泛溢,标本同病。

治疗大法,在治标方面主要有:肃肺化痰,降气平喘,温化寒痰,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治本方面有:益气补肺,温补脾肾,养阴,纳气等。总之以辨证施治,标本兼顾为要。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调气活血方

【配方】黄芪、葶苈子各15克,苏子12克,桔梗4.5克,杏仁、桃仁、陈胆星(包)各9克,赤芍12克,车前子(包)、茯苓各15克,参三七粉(分2次吞服)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同时每日以丹参注射液静滴。

【功效】调气,益气,活血,强心。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高黏血症。

【随症加减】舌红绛,口渴汗多者加麦冬、五味子、川石斛;齿鼻出血者加丹皮、怀牛膝、生蒲黄;脉结代者加炙甘草。

【方药解析】血瘀往往是肺心病的常见证型,所以治疗中多兼活血化瘀药,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纠正缺氧,促进代谢,亦适用于有出血倾向者。

水蛭粉

【配方】水蛭1克(1次量)。

【用法】每日3次,口服,疗程2周。

【功效】活血化瘀。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注意】少数患者服药10天后出现口干、便燥、乏力、气短等,个别患者痔疮出血,停药后缓解。

肺心片

【配方】太子参10克,黄芪15克,玉竹15克,制附子3克,淫羊藿15克,补骨脂6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红花6克,虎杖15克。

【用法】将上药粗提制成糖衣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6片。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