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1440500000036

第36章 战争,让媒体走开?(2)

尽管媒体多有抱怨,但海湾战争的胜利却给了当局以极大的启发。

白宫和五角大楼很清楚,如果没有公众的支持,任何一场战争都很难持久进行下去,如果你不给他们信息,他们就不会支持那些他们不了解的事情。因而,必须给媒体以适当的报道权,让他们满足民众了解真相和事态发展的愿望。不过在为媒体创造的环境中,可以做些“调整”,使媒体成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得力助手”。

政府和军方的这种“战略调整”直接影响到此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至伊拉克战争的战时新闻报道。

让五角大楼和白宫颇为满意的是,在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媒体很快便在科索沃战争中处于了“越位”状态,热情得让政府感到惊喜不已。

在科索沃战争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抛出了一个所谓的塞族人屠杀阿族人的“万人坑”事件,他们用计算机模拟出万人坑,然后在新闻中宣传,把南联盟塞族描绘成了魔鬼一般。

这些镜头经由电视播放,引起世界舆论的一片哗然,而美国则变成了正义的化身,其后连续78天的空袭也成为了正义之举。“义举”的结果是:3万多架次作战飞机、两万多枚精确炸弹使得南联盟的数百条交通干线中断,电厂、通信、经济目标尽被摧毁,南联盟经济倒退20年。不仅如此,在美国政府的策动和西方媒体的鼓噪下,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也成了战犯,而南联盟最终也宣告解体。

在战争结束后,富有正义感的英国《独立报》记者罗伯特?菲斯克发表文章,谴责了媒体对科索沃战争的报道失实。

在历时3个月的科索沃战争期间,菲斯克大部分时间待在贝尔格莱德,在他看来,报道科索沃战争的记者分为三类:第一类盲目听信北约的一面之词;第二类感到无可奈何,只能说服自己相信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最后一类是坚持真理的少数,他们看不惯北约的扩张野心和傲慢无礼的态度,但这些人却是不得势的一批人。

尽管如此,媒体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报道仍有可圈可点之处。虽然新闻审查变得更加严格,但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来源也变得更为广泛。一方面,军方的新闻审查人员在北约实施轰炸期间加紧了对新闻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卫星通信却使得记者在科索沃、布鲁塞尔和阿尔巴尼亚库克斯三个地点之间传递信息更加容易。在一些编辑、记者和观察家看来,这场战争使新闻媒体对战争的报道在某些基本方式上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战争。

不过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媒体却明显“失位”了。

在阿富汗战争的前线报道上,政府和军方采取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厉的管制。基于历史的教训,此时的白宫和五角大楼不会再让新闻界把以往战争中美国人的尸体或者伤残人员的惨状以及一些失败的图像展示给公众看了,布什政府无论如何也不想授人以柄,向和平主义者提供批评他们的武器。所以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星星点点、模糊不清的图像,然后便是主持人与政府步调一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