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珏山
14263600000010

第10章 珏山诗、联、赋赏析

丹水

杜牧

何事苦萦回,离肠不自裁。

恨声随梦去,春态逐云来。

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

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游青莲寺二首

王国光

硖门深锁法王庭,谷转丹河浸石屏。

月上晚山双角起,云开晓日一莲青。

桂函锦落尚书卷,珠阁龙蟠贝叶经。

纵我老怀宁忍去,时登掷笔入苍冥。

晋魏河山第一奇,青莲云涌出天池。

花擎日月开千丈,藕发龙蛇走万枝。

清水灌根常不老,金仙趺坐稳如斯。

诸贤携我寻幽谷,欲着荷衣赏景时。

青莲叶下扶禅理

碧玉峰头捧月华

这是珏山景区入口处汉白玉牌楼上镌刻的对联。上联写青莲寺护法。青莲寺处在硖石山腰窪地,周围山如青莲,把寺院簇拥在其中。青莲叶下,形象地写出了青莲寺的地理形势和景观。扶,有扶正、护持的意思。禅理,指佛学之义理。扶禅理,写出了青莲寺历代高僧注疏佛经,扶正、弘扬佛学义理,并挺身而出捍卫佛法的光辉历史。一个“扶”字,使历代高僧护法的形象跃然纸上。

下联写珏山吐月。珏山双峰葱茏苍翠如碧玉对峙,碧玉峰头,正是对这种形象的刻画。捧月华,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明月从双峰中吐出时的壮丽奇观。捧,既有双手承托、高高举起之意,又有表示敬意、仰承拥戴之意,既写出了“珏山吐月”的全过程,也抒发了凡间黎民翘首仰望、企盼月华的深情。

双峰突兀三千丈

孤月圆明万里天

此联是珏山旧有楹联,出自清代霸州知州王度《中秋青莲寺款月台》诗,全联描写“珏山吐月”的壮丽景观。上联写吐月双峰。突兀,写挺拔特出的气势;三千丈,以夸张的手法写山峰的高度,是对“突兀”一词的充实。下联写双峰吐出的明月。“孤月”,既是“双峰”的工对,是写联、写景的需要,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从诗题中可知作者是中秋节来此赏月的,值此团圆的佳节,面对“圆明”的月亮,作者禁不住会想起家中的亲人,甚至会想起“万里”之外霸州的友人、黎民。一个“孤”字,透露出作者在欣赏壮丽景观之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一缕淡淡的乡愁。

闻:万壑之中,山风吹拂,松涛阵阵。“山吐”、“松摇”,“三更月”、“万壑风”,巧联工对。

山吐天边月

溪流石上云

此联是青莲寺旧有楹联,出自寺东的摩崖石刻。石刻署名“山阴孙省吾”,但不详作者生平朝代。上联写仰望所见“珏山吐月”的壮丽景观,下联写俯视可见的奇妙美景。溪流石上,俯视所见不是水流,而是云流,这是云映水中造成的幻景。作者信手拈来,写入联中,不仅写出了亦奇亦幻的美景,而且也写出了溪水的清彻,人心的宁静。

蕴月湾赋

柏扶疏

山吐三更月

松摇万壑风

此联是青莲寺旧有楹联,出自金代状元李俊民的《游青莲寺》诗。上联写夜间赏月所见:三更时分,双峰之上,月华冉冉。下联写夜间赏月所庚寅秋冬之交,偶步珏山之隈(wēi)。拾千级而下,盘曲梁而行。是夕也,黄道移南,斜汉界东。素月流天,白露暧空。谷渐深而色幽隐,水缓濑(lài)而波潺湲(chányuán)。萧萧兮万物寂静,渺渺乎独我神猿。或问“此何境也?”答曰“珏山之景,丹河之灵,其名蕴月湾者。”于是倚滩石而半卧,愬(sè)皓月而喟叹。沉吟齐章,殷勤陈篇。咏《赤壁》之句,颂《陈王》之卷。不禁璎珞(yīngluò)顿解,运思飘然。

夫大地不老,高天无终。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当晨光起东海嗣(sì)昧谷,则玄兔引帝台集后庭。气霁(jì)地表,云敛天末。木叶始落,沙水微波。秋卉散芳于珏麓(lù),归禽低啁(zhōu)于螺黛。升清质之朗朗,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映,长河暗影。旷野雪凝,穹(qióng)庐水镜。连楼霜缟(gǎo),叠岩冰净。月随流而荡漾,水透光而清明。嗟乎,造化之妙何以言哉!至若三才通,物我一,人间世事又将如之何耶?

恍惚间,同游者呼归。遂试与吟哦。初相觑(qù)固笑,俄尔引吭舒啸。其声也訇隐而动山,其气也浩正而兼空。壑崖相倾,回应洞。噫嘻!物欤(yú),人欤,世之谛欤?

珏山赋

胡健

岧(tiáo)峣(yáo)珏山,云水相连。绵延于烟霞之里,拔起于天地之间。北指乎燕幽朔土,南极乎河洛中原。秀比武当,览观千重而目爽;险追华岳,俯仰百尺而心悬。同光于古今之色,不老兮日月之年。为一方之巨嶂,作三晋之屏藩。

尔其双峰对峙,扶摇直上。放旷飘逸,莫可名状。形动影摇,屹立丹河之滨;峰簇峦拥,雄镇太行之壤。茫茫压乎数千余顷,峨峨耸乎三百余丈。飘飘兮银汉浮槎(chá),渺渺兮黄河腾浪。心跃跃兮龟山蛇山,朝夕游走;意漪漪兮东顶西顶,春秋守望。此则珏山之大观,历风雨而雄壮也。

至于斗转星移,颢(hào)气冲融。四时禅替,万象不同。变山川之仪态,妆景物之清容。时则春风撩翠,春景入微。柳烟袅袅,催新绿之葱郁;桃浪层层,逐初红之芳菲。鹂衔芽而低啭(zhuàn),鹰振翼而高飞。迨(dài)夫盛日当空,泉融土脉。深壑奔雷,远山饰黛。松柏阵列而翻涛,虹霞色飞而染隘(ài)。风飒飒而荡峡,雨丝丝而惊濑(lài)。见长桥之卧波,壮古城之胜概。至乎秋高气爽,野旷草长。落英簌簌,飞絮茫茫。雁行行而横盛景之升平。

汉,蝉嘒(huì)嘒以鸣商。朝霞掩映,霜凝红叶而色艳;夜露凄清,风迫黄花而影凉。若乃石瘦潦缩,岁残雪覆。万籁收其动静,江山入眠;五彩敛其缤纷,天地铺素。有蓬莱仙人兮,驾青鸾,骑白鹿。见瑶阙之银装,临桂宫之玉树。拂长髯而飞歌,将飏去而回顾。

当其三五之望,月起沧溟(míng)。影动青莲之寺,光涵过月之亭。金波荡漾,穆穆乎如姮(héng)娥之舒广袖;华彩纷纭,飘飘乎似织女之舞素绫。流清辉于孤壁,载皓魄于双峰。几处杵声,起良宵之旖旎(yǐnǐ);谁家灯火,妆于是正屐履,束衣襟。披紫霭,揽青云。身随壮阔,步入嶙峋。指迎客之柏,过南天之门。石砌千级,通至道于上界;古径百折,掩懿(yì)德于深林。珠宫雾列,贝阙云屯。雄阁嶪(yè)嶪,崇殿森森。暮鼓晨钟,百代之香烟缭绕;朱廊碧瓦,九重之紫气氤氲(yīnyūn)。天仙至,海客临。共存之儒释道,和谐如天地人。普度于心,拜平安于玄武;通明于众,感教化于观音。悠悠遗迹,熠熠人文。女娲炼石,班输运金。慧远建寺之事,孔丘回车之轮。杜牧之撰其词笔,陈廷敬留其颂吟。阅沧桑之人事,历盛衰而芳馨。噫吁嘻!物有代谢,天有晴阴。想章华之高耸,奔麋(mí)鹿之荒榛。惟珏山之名胜,不争其高,比德而邻。故能声传南北,光耀古今。托明月于青汉,与天地而共久存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