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14262600000008

第8章 精心练就雕花工艺

又过了一年,齐白石16岁。祖母见做大器木匠,非但要用很大力气,有时还要爬高上房,怕他的孙子干不了。齐白石的母亲也顾虑到,万一手艺没曾学成,先弄出了一身的病来就麻烦了。她们跟齐贳政商量,想叫齐白石换一行别的手艺,就是那种既能照顾他的身体,又能够轻松点的活计。

齐白石把愿意去学做小器的意思,说了出来,他们都认为可以。齐贳政打听到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想领个徒弟,就托人去说,一说竟说成功了。

就这样,齐白石辞了齐师傅,又到周师傅那边去学手艺。

这位周师傅,住在周家洞,离齐白石家也不太远。那年周师傅38岁,尚未结婚,孤身一人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

细木雕花的手艺,是受人敬重的。他也因此经常出入于名门望族之家,不过他始终保持农家那种淳朴和厚道的习性。

他的雕花手艺,在白石铺一带是很有名的,他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样子栩栩如生,很是受人称赞。

齐白石非常喜欢这个行当,所以学的很用心,而周师傅教的也非常用心。

周之美是个有点性格的人,他对喜欢的人,恨不得掏出心来对待。他见齐白石学得用心,就决定把自己的技艺一丝不留的教给他。

他首先把自己的全套雕花图案让齐白石观看和学习,然后又抽出时间让他临摹。齐白石虽然画过几年画,也看过一些画,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美的仕女、花卉、走兽图案画,他见师傅教他学习这些东西,简直是高兴坏了,自然也学得非常认真。

学会了图案画之后,周之美又为齐白石讲解雕花工艺,从木料花纹的选择,进刀的程序和方法,由浅而深,由简而繁地一一讲述。当齐白石在理论上有所领会后,师傅就让他试刀,从简单的图案,到复杂精美的构图布局;从表面的雕削到内部的缕镌,逐步让他掌握雕花工艺各项技术。

在周之美的精心培育下,齐白石正式开始了他的木雕生涯。这是他生命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为他今后的艺术事业腾飞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在师傅的尽心传授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齐白石天赋的艺术灵性很快就被发掘出来。

三个月后,齐白石就能独立工作。雕刻刀在他的手中,犹如一个有灵性的神物,一块光洁的木板,随着他的手动刀飞,木屑纷纷扬起,不一会就会绽出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或飘来下凡的神仙等美丽的图画。

周师傅看见齐白石的进步,觉得这个徒弟比任何人都可爱。他没有儿子,就把齐白石当作亲生儿子一样地看待。

他常常对人说:“我这个徒弟,学成了手艺,一定是我们这一行的能手,我做了一辈子的工,将来若想沾着些光彩,就靠在他的身上啦!”

人们听了周师傅的话,都知道周师傅有个有出息的好徒弟,从此找他们师徒俩做活的人就更多了。

按照学小器木匠的行规,学徒学到三年零一个月时就要出师,但齐白石在学徒期间,曾因生病耽误了半年,所以,他在两年后又在周师傅门下多待了半年。

在学徒期间,齐白石肯动脑筋,善于钻研,不仅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还改进了圆刀法,这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881年年底,周之美看到齐白石已经学会了自己的手艺,就让他出师了。

出师是一桩喜事,齐家的人都很高兴,祖母和周氏同齐贳政商量,选了个好日子,让齐白石和他的妻子陈春君正式结婚了。这样,虚岁19岁的齐白石就挑起了一个大男人的重担。

齐白石出师后,因为名气还不大,干活的路子还不广,所以只好仍然跟着师傅干。

在白石铺附近100公里地之内,周之美的雕花手艺是非常有名的,找他做活的人很多。齐白石跟着自己的师傅出去干活,自然别人也都知道了周师傅有个徒弟叫阿芝,时间长了,别人都亲切地称齐白石为“芝师傅”。

雕花工匠是计件挣工钱的,做一件家具多少钱都是先给工匠师傅商量好再干活的,齐白石挣到了钱,一个都舍不得用,全部交给母亲作为家用。母亲常常说:

“阿芝能挣钱了,钱虽不多,总比空手好得多。”

母亲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将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

一次,齐白石又给家里送钱回家,进屋后发现父亲正陪着一个本家叔父聊天,齐白石立即给叔父鞠躬问好。

这位叔父对他说:“阿芝你回来得正好,我正要请你去给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做几件嫁妆呢?我可是听说你的手艺可在你师父周之美之上呀!”

叔父的话还没有说完,父亲齐贳政急忙谦逊地说:“哪里,哪里,做徒弟的哪能超过师父呢?”

叔父说:“我可不是恭维,阿芝这孩子的雕花功夫真是了得,我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敢下这个结论。”

齐贳政又在一边插话说:“那些功夫都是师傅教的,是师傅教育有方。”

就这样,就算客人单独请齐白石做活,齐家为了不和师傅争生意,也总是要客人先经过周之美同意,然后才让齐白石去接这些活。

在旧社会,农村能做得起雕花家具的,都是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在白石铺一带,有钱的财主人家是陈家垅胡家和竹冲的黎家。每到他们家里有了婚嫁的事情,他们都要请周之美师徒俩人去做活。

他们大都是男家做床橱,女家做嫁妆,件数做得很多。有时,周之美若接了其它的活,就叫齐白石一个人单独去。从此,齐白石开始了他的木匠生涯。

齐白石一人常去做活的人家还有他的本家叔父齐伯常的家。

齐伯常名叫敦元,是湘潭的一位绅士,年轻时曾读过书,家里很有钱。齐白石到他家,一般在他们的稻谷仓前做活。

齐白石是一个有头脑、有远见的年轻人,他在干活的同时,总想象着推出新的雕花作品。

在当时,雕花工艺主要是为了装饰,装饰的形式都是固定的,雕花匠所雕的花样是由祖师传下来的一种花篮形式,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的,这些花篮形式,更是陈陈相因,雕的人物,也无非是些麒麟送子和状元及第等一类东西。

齐白石天天雕刻着这些东西,雕来雕去,总是一个样式,一种雕法,不久就开始厌烦了。于是,他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桃、梅、李、杏等果子,或牡丹、芍药、梅、兰、竹、菊等花木。人物从绣像小说的插图里,勾摹出来,都是些历史故事。还搬用日常画的飞禽走兽,草木虫鱼,加些布景,构成图稿。

齐白石运用脑子里所想得到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用雕刻刀雕刻出来,这些花样,既新鲜又富有浓郁的民间特点和农家气息,深得乡里人的喜爱,他们常常在空闲时称赞白石铺出了个巧木匠。

齐白石出师前两年,虽然能挣一些钱了,但他们家的经济仍不富裕,他的妻子在家为他料理家务,每天非常辛苦,有时肚子饿了,家里又没有东西可吃,就喝点水充饥。但她的娘家人来问起她的生活,她总是对他们说自己过得很好。齐白石知道这件事后暗下决心,有这么好的妻子,真是自己的福气,我一定要让她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