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14262600000005

第5章 刻苦学习绘画基础

齐白石第一次学画画是在学堂上学的日子,那时,外祖父的学堂除了背书之外,还要教写字。

在旧的学堂里,学生学写字是要用描红纸的,纸上有木版印好了红色的字,写时依着它的笔姿,一竖一画地拿毛笔蘸墨描着去写。这是齐白石最喜欢的功课,因为在这之前祖父教他写字,都只是用松树枝在地面上划着写,这比那样做有意思多了。

为了让齐白石学写字,祖父齐十爷把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地送给了齐白石。

这是齐十爷唯一的“文房四宝”中的两件宝贝,原是他预备自己记账时用的,平日都舍不得给别人看。他文房四宝的另一个宝贝毛笔,因为笔头上的毛,快掉光了,所以就又重新为孙子买了一支新毛笔。至于描红纸,齐家也没有现成的,齐十爷也为小白石买了新的。

齐白石的书包里,笔墨纸砚,样样都有了,他高兴极了,常常没事就拿着描红纸,在那里描呀,写呀,有时,他描字描得有些腻烦了,私下里就悄悄学起画画来。

在旧社会的湘潭地区,新产妇家的房门上,都要挂一幅雷公神像,据说是镇压妖魔鬼怪用的。这种神像,大多是乡里的画匠用朱笔在黄表纸上画的,画得很粗糙。

在齐白石5岁那年,他的母亲为他生二弟时,他家门前也挂过这样一幅画,齐白石当时就觉得好玩,到他上学会描字以后,他又在一个同学的家门口发现了这种画像。

那天,他在同学的家门口再次看见雷公画像,他觉得这张画像比他以前看到的画像清晰多了。浅黄色的纸上,用朱砂勾勒出雷公神狰狞的面孔,那两只眼睛很圆很大,大约占去面部的三分之一。咧着的大嘴,露出了几个牙齿;嘴边的胡须向四周翘起;满身披甲,赤着脚;两手提着铜铃,威风得很。

齐白石被这神像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越看越有趣,很想摹仿着画它几张。

他跟同学商量好,到放学以后,他带上自己的笔墨砚台,对着同学家的房门,在描红纸上画了起来。可是画了半天,画得总不太好。齐白石觉得雷公长得太奇怪了,很不好画。他依着神像上面的尖嘴薄腮,画成了一张鹦鹉似的怪鸟脸。

可画好后,齐白石怎么看也不满意,改了几次也觉得不好。

但神像挂在墙上取不下来,不能描着画呀。后来,齐白石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对同学说:

“这样吧,你帮我找个高脚凳子来,我站在凳子上去描红试试。”

同学很快搬来了凳子,齐白石站到凳子上,接过同学递上来的纸,紧紧地放在雷公神像上面,然后用笔轻轻地勾了起来。

他刚勾了没几笔,就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摇摇头对同学说:“唉!还是不行呀,我的描红纸质地太厚了,根本看不清神像的大致框架。”

齐白石的同学在凳子下面也为他焦急起来,突然,同学拍拍自己的脑袋说道:“嗯,我记得我应该有几张薄的描红纸。”说着,他急忙在自己的书包了翻找起来。

同学果真在书包里找到了一张包过东西的薄竹纸,他高兴地递给齐白石。

齐白石看到这张薄纸,真是喜出望外,他兴奋的大叫着:“真是太好了!”

齐白石用这张纸覆在画像上面,用笔认真的勾描了起来。

由于他是站在凳子上画,所以心情也比较紧张,画得也非常吃力,当他画完以后,他才发现自己身上的内衣都打湿了。

这次的画像是比较成功的,神像的轮廓几乎和原画一模一样,齐白石快乐地从凳子上跳下来,他的同学看到这幅画高兴地要齐白石再画一张送给自己。

齐白石很快就又画好了一幅,同学对齐白石竖起大拇指说:“齐阿芝同学,你简直可以当画匠呢!”

齐白石体验到一种从来没有的满足感,他从此对画画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并与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齐白石能画画的消息在学堂的同学中很快被传开了,很多同学都来请他画画,于是,他的小伙伴们就成了他的作品的第一批观赏者和欣赏者。

从这之后,齐白石常常撕了写字本,把它裁开,半张纸半张纸地画。在反复的描着画画时,齐白石掌握了画画的技巧,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深深地记到了脑中,他不再画门上的神像了,而是开始画自己见到的东西。

他最先画的是自己的村庄星斗塘中常见到的一位钓鱼老大爷。这个老大爷给齐白石的印象很深,闭着眼睛,他就能想到大爷那慈祥的神态。他照着自己心里的摸样对老大爷画了起来,可是画来画去,他画出的大爷总是不能使他自己满意。

为了画得像、画得好,齐白石决定再多观察大爷几次。第二天一大早,齐白石就去小河边找这位钓鱼老大爷,哪想到,齐白石去得太早了,那位大爷还没有来呢,齐白石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回家后,齐白石总是想着这件事,于是他在家等了一会儿,又再次去了河边。

这次,钓鱼的大爷总算出现了,齐白石蹑手蹑脚地走到大爷的旁边,悄悄地观察起大爷的一举一动。

钓鱼大爷一手扶着鱼竿一手拿着烟袋,正聚集会神地观察盯着鱼竿和水面,根本就没有发现身旁的齐白石。

齐白石仔细地记下了钓鱼大爷的眼睛、鼻子和神态,看完后就悄悄地转身跑了。他一边跑一边回忆大爷的形象,生怕大爷的样子没有记清。没跑几步,他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自言自语地小声说:“噢,对了,还没有看清他的耳朵呢。”

他停下来,转过身,又重新悄悄跑过去用心地观察了一次。

回到家,齐白石立即躲在屋里画了起来,他凭着自己大脑里记下的大爷的面貌,终于把老大爷成功地画了出来。

齐白石拿着这幅画看了又看,想了又想,一会儿觉得像,一会儿又觉得不像,他有些不自信了,就把这画拿去给同学看。

同学一见到齐白石的画,高兴地大叫起来:“呀!这不是钓鱼的老大爷吗?齐阿芝同学,你真是画得太像了,太像了!”

“像或者不像”是孩子们对一张画的好坏的最高评判标准。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还有什么比说“画得像极了”更高的赞誉呢?

齐白石从画第一幅神像的成功,到画第一幅人像的成功,更诱发了他画画的激情与兴趣。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向他索画,也让他应接不暇,这也成了他画画的推动力,促使他不断地去画。

每天,除了习字背书,他的全部业余时间,都被画画占去了。

同学们见他画人物画得那么好,就建议他在画其他的东西,接着,他又画了花卉、草木、飞禽、走兽、虫鱼等等,凡是眼睛里看见过的东西,齐白石都把它们画了出来,尤其是牛、马、猪、羊、鸡、鸭、鱼、虾、螃蟹、青蛙、麻雀、喜鹊、蝴蝶、蜻蜓等眼前常见的东西是齐白石最爱画,也画得最多的。

随着齐白石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他写字本上的描红纸,也越撕越少,他总是在刚换上新的一本描红纸,没有几天就又用完了,外祖父看见他的本子用得那么快,刚开始还以为是他用来写字了,后来发现了齐白石作画的秘密,很是生气。

外祖父对齐白石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你看你!一天只顾着玩,不干正事,描红纸白费了多少?”

学堂的学生,都是怕老师的,齐白石平日都是非常听话的孩子,从来没有挨过外祖父的批评,但因为浪费了本子,被外祖父严厉地批评了一顿。

从那以后,齐白石不再撕写字本画画了,而是到处去找****纸一类的东西,偷偷地画。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画瘾已是很大了,让他戒掉画画的兴趣,他是不会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