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14262600000011

第11章 持之以恒学诗文画

改行绘画谋生

画家不要以能诵古人姓名多为学识,不要以善道今人短处为己长处。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

拜师之后,齐白石就在胡家住了下来。

胡沁园是书香门第,他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对齐白石有任何怠慢和冷落的表现,并准备了15担谷和300两银子,叫了几个力夫送到他家,为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便于齐白石将来作画题诗,胡沁园决定给齐白石重新取个名号,他对为陈少蕃先生说:“按照老习惯,在授课前需要给纯芝取个名和取个号,是不是取个璜字,斜玉旁的璜。”

陈少蕃说:“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取个什么号呢?”

胡沁园说:“你看,濒生如何?”

“不错,湘江之滨生,湘江之滨长。”

胡沁园说:“画画恐怕还要取个别号。纯芝的家离白石铺近,就叫白石山人吧!”

从此,“齐白石”这个名字,伴随着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

为齐白石取好了名号,陈少蕃对齐白石说:“你来读书,不比小孩子上学馆了,也不是考秀才赶科举的,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这部书,雅俗共赏,从浅的说,入门很容易;从深的说,也可以钻研下去。俗语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诗的一道,本是易学难工,你能专心用功,一定很有成就。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到底能不能学会,就看你有没有心学了!”

从那天起,齐白石开始读《唐诗三百首》了。他由于小时候读过《千家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不少的诗,他早就会读和会背了,所以这次读唐诗,就不那么费劲。不过要真正体味诗中的意境、情趣、寓意,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典故的出处等等,可就不容易了。

每天早晨天刚亮,他就悄悄来到花园池边的柳荫下,轻轻地诵读诗句。这是一天里脑子最清醒的时刻。早饭后到下午,他回到屋里,就默写诗句,并练习写字。到了晚上,他又开始作画到深夜,几乎每天都如此。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胡沁园听到陈少蕃说起齐白石的学习情况非常满意。这天,他想亲自检查一下,方法当然就是抽查背诵唐诗。

齐白石把书轻轻地放在桌上,站在两位老师的面前。陈少蕃示意他坐下,问:“让你背的唐诗学会几首了?”

齐白石胸有成竹地答道:“都会背了。”

陈夫子微微一震,说:“那你随便背两首。”

齐白石机灵地转动了一下眸子,顺口背出了韩愈的《山石》、柳宗元的《渔翁》和孟郊的《游子吟》。他那清亮的吐字,抑扬顿挫的声调,饱和着感情色彩的诗意表达,深深得感动了两位老师。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陈少蕃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会背吗。”

齐白石点点头,随即流畅地、感情浓烈地背了下来。

胡沁园很满意,他站起来,亲自取过紫砂壶,倒了一杯芳香四溢的茶,递给齐白石:“来,濒生,喝口茶润润喉,再背一首刘长卿的《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如何?”

齐白石接过茶杯,一饮而尽,一字不差地将刘长卿的诗背完。

陈少蕃听完,随口吟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齐白石立即接上:“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一口气将这首诗的后半部都背了出来。

胡沁园问:“嗯,背得不错,你可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呢?”。

齐白石笑笑说:“李白的《关山月》。《关山月》是乐府中《横吹曲》之名。”

齐白石刚回答完,胡沁园的考题又来了:“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齐白石再次接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说完,他继续说:“这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逢入京使》。”

胡沁园高兴得大笑起来,连连称赞道:“濒生学得真好啊!”

齐白石诚恳地说:“是陈先生教得好,教法好,他把每首诗都给徒儿讲了读,读了背,背了写。徒儿每读熟一首,就明白一首诗的道理,这样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陈少蕃为有这么勤奋的学生而感动,也为齐白石的天资而惊讶,他对齐白石说:“你的天分,真了不起!”

《唐诗三百首》读完之后,齐白石又接着读了《孟子》。少蕃老师还叫他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并时常给他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齐白石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在跟陈少蕃书的同时,齐白石又跟胡沁园学习画画,主要学的是花鸟草虫类的绘画。

教齐白石学画是在胡家前院临近胡沁园书房的一间宽大屋子里。这间房子,除了胡沁园夫人、长子和陈老夫子外,轻易不让人进去,胡沁园把钥匙交给了齐白石,向徒弟敞开了大门。这件事,使齐白石感激不已。

开始学画的第一天,胡沁园早早来到画室,由陈少蕃陪着。按照老师前一天晚上的嘱咐,齐白石不用带一件画具,空着手来,因为胡沁园早已为他准备了一套画具。

在画室的进门处,摆着一幅雕刻得十分精美的楠木屏风,齐白石仔细看了一下刀法,认出这是自己的师傅周之美所作。

画室前后都有窗,光线充足,宽敞明亮,中间摆着一张宽大的漆得乌黑发亮的画案,上面铺一块深绿色绒毯,桌上两端笔墨砚池、笔洗和大大小小的色碟。

西边靠墙并排放着几个装满画轴、宣纸的书柜,南窗上一盆葱郁的兰草,蓬蓬勃勃,散发着诱人的幽香。一切显得十分大方,淡雅,古朴。

等齐白石落座后,胡沁园对齐白石说:“上画课得先从工笔开始,这是基本功,要训练线条勾勒,准确流畅,无论是粗线条细线条,粗细交错,变化转折,要交替运用,渐渐会形成不同的风格,画得好不好,或简拙朴质,或奔放活泼,或纤细,或粗扩,都是灵巧地运用线条的结果,没有线条就没有画。这是国画的基本功。”

胡沁园又说:“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手要熟。立意、布局、用笔、设色,式式要有法度,处处要合规矩,才能画成一幅好画。”他把珍藏的古今名人字画,叫齐白石仔细观摩,从中间吸取精华。

齐白石本来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点下,他更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学习和练习着,几个月下来,他虽然人瘦了,但他在绘画上却有了很大的进步。

之后,胡沁园又介绍了一位谭荔生先生,叫齐白石跟他学画山水。

这位谭先生,单名一个“溥”字,别号瓮塘居士,是胡沁园的朋友。齐白石常画了画,拿给胡沁园看,谭先生都给这些画题上诗。他对齐白石说:

“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

听了谭先生话,齐白石从学诗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为以后写诗打下了基础。

转眼就到了一年一度的诗会,那时正是三月的天气,藕花吟馆前面,牡丹盛开,胡沁园邀了几个朋友在他的书房赏花赋诗,并叫自己的徒弟齐白石也加入进来,白石放大胆子,做了一首七绝诗,但又不敢直接念出来,他偷偷写好交给老师。

胡沁园看了齐白石的诗,面带笑容的点着头说:“做得还不错!有寄托。”说着,他念道:

盛名之下岂无惭,

国色天香细品香。

莫羡牡丹称富贵,

却输梨橘有余甘。

胡沁园念完后又评价说:“这后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覃的甘字韵,也押得很稳。”

胡沁园刚一说完,他的诗友们也都围拢上来,大家看了,都说:“濒生是有聪明笔路的,别看他根基差,却有性灵。诗有别才,一点儿不错!”

胡沁园说:“盛况难再,是不是还要濒生画幅画,助助兴。”

齐白石回答说:“试试吧。”

十分钟后,一枝傲霜斗雪的腊梅出现在宣纸上,这是齐白石拜师后的第一幅画,表现得是那么有诗情和有画意,又获得一阵阵掌声。

有人提议胡沁园题上款以作留念。胡先生挥笔写下七言诗:

藉池相聚难逢时,

丹青挥洒抒胸臆。

寄意腊梅传春讯,

定叫画苑古今奇。

落款是

濒生作画,沁园题诗并书

齐白石第一次作诗,就得到了老师的称赞,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从此,他更加努力地去摸索作诗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