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14259700000098

第98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出典】

《老子·第五章》。

【作者简介】

老子(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史记》记载他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图书馆馆长),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主张自然无为,道家推为始祖。因思想与庄子相近,常以“老庄”通称;汉初奉其主张,采“黄老之术”(指黄帝和老子)治理天下。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五千多字。传为老子所作;也有说《老子》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是撷拾道家传诵之话,编纂而成的著作。书中思想认为:自然无为才是天道,也就是不强行而为、不有意志目的而为,强调宇宙间有对立关系,也有互相依存的关系,对后代思想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现今社会许多行业都拜老子为祖师爷,如铁匠、煤窑匠、磨刀匠等。老子又称伯阳、太上老君、老聃等。

【故事】

一句“天地不仁”,表达了老子独特的宇宙观和政治观,诗人李贺则以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道尽天下多少断肠人的心声:人因多情而易老,天地无情,所以才能天长地久。

西洋老歌中有一首《世界末日》,与老子和李贺的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歌词的大意是说:“为何太阳依然闪耀?为何海浪依旧拍岸?难道它们不知道,世界末日降临了吗?因为,你已不再爱我。”

世界各地每个角落,无论贫穷或富有,同样享有清风明月;少了一个爱因斯坦,或多了一个无名小卒,地球依旧转动,不曾因个人的悲苦喜乐而有所改变。然而,天地看似“无情”,却能滋养万物,是世人自己为情所牵动,才无法“忘情”的。

《世说新语·伤逝》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因丧子而悲不自胜,人家劝他,他回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意思是说,圣人不为情所动,最下等的人根本谈不上情,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对情感却是最为专注难舍啊!

其实,从上述这些例证中不难发现,所谓圣人或凡人、有情或无情,都还是以人的情感为本位,否则又怎会有仁与不仁、忘情或钟情的分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