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14259700000073

第73章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出典】

李煜《清平乐》。

【原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的第六子,959年被立为太子。961年即位,没有年号,史称李后主。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他面对宋朝的压力,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李后主在位十四年,975年被俘去位,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978年,李后主被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毒死,年42岁。

【故事】

开宝四年(971),李煜派李从善入宋朝见宋太祖。

宋太祖雄心勃勃,此时大半江山在手,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便有意迫使李煜归降。于是,宋太祖召李从善入朝,便授他为泰宁军节度使,留居京师,赐甲第于汴阳坊。李从善乐得相从,心想:“在皇兄那里是做官,在此处也是做官,只要是有官做,又何必分南北,又何必拘于南唐、北宋。古人旷达,能‘乐不思蜀’,我李从善又何必耿耿于臣节。如今光景,皇兄已不修朝政,只求苟安一时,偏信谗言,而置忠良于不顾。国家最终要丧于他手,与其他日做阶下囚,不如早做富贵侯。”便无心归唐了。

李煜见弟久不归朝,便写信求宋太祖归还从善。宋太祖将信让李从善看过,问道:“你兄来信相召,你是去是留?”李从善说:“愿从陛下。”宋太祖十分满意,加恩抚慰从善,并授予幕府将吏常参官,以笼络其心。

李从善的妃子常入朝见李煜,追问李从善为何不归,号哭不已。李煜无言以对,以后一听说从善妃将到,便赶紧躲避起来。

李煜思念从善,凭高北望,泪洒襟袖,左右随从都不敢仰视。李煜日夜盼望弟弟归来,却总是落空。心中忧郁,写下《却登高文》,文中道:“我如今壮志沉没,心凄情伤,家道日艰,国事日窘,离绪萦怀。登此高岗,极目远眺。空苍苍,风凄凄,心踟蹰,泪涟涟。原有鸰鸟相从飞,嗟叹我弟不来归,满眼凄凉景,心中无限情。无一欢可作,有万绪缠悲。”托人寄与李从善,从善仍不回还。

半年过去了,兄弟却不能相见,从善妃又日日来宫中号哭,李煜情意更浓,将满腔思念之情,写成《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