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14259700000065

第65章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出典】

秦观《千秋岁》。

【原作】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文,尤以词著名。其词语工入律,情韵兼胜,凄婉清丽,典雅流畅,为北宋重要之婉约词人。词多写男女****,如《满庭芳》、《鹊桥仙》、《望海潮》、《千秋岁》,哀感顽艳,自然浑成,耐人涵咏。有的词则气势宏伟,意境壮阔,如《望海潮》诸篇,风格几乎与苏词相近。《调笑令》十首咏古代美人,每首均以诗词相间,叙事抒情,歌舞相兼,形式较富变化,对后世戏曲发展不无影响。其诗清新婉丽,“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春日五首》),代表了秦观“女郎诗”特色。其文章学西汉,《黄楼赋》气势雄健,瑰玮宏丽。有《淮海集》四十卷,又《后集》六卷,《长短句》二卷。

【故事】

在宋元丰年间,秦观已经36岁了,这时才在苏轼的极力推荐下,得以考中进士,开始仕途生涯。

步入仕途,秦观先被朝廷派到定海去做了一个小官,接着又调到河南蔡州去做管理学校的官。到了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苏轼又与其他一些朋友向朝廷推荐秦观,以期能使他受到朝廷的重用,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作出贡献。可是,有些嫉贤妒能之人却出来百般阻挠,最后不能如愿。宋元祐四年(1089),秦观不甘久居人下,便又去应科考试,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宣教郎之职。这一时期他的仕途还较为顺利,不久官职提升,又调入国史院做了编修官。但此时他的生活还是较清贫的。

虽身为京官,却无时不为衣食所愁。家里竟多时“食粥”度日,有时为了不至于断粥,只好把衣服拿去当掉。

宋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自执掌朝政,新派人物上台,接着而来的便是元祐时的旧党遭到排挤、打击。秦观由于与苏轼兄弟关系亲密,便也列为旧党,被朝廷赶出京城,派到杭州去做通判,继而又因御史刘拯检举秦观“增损实录”,中途再次被贬到处州。

不久,朝廷再次对他降罪,于宋绍圣三年(1096),贬谪到郴州。

第二年再贬到横州。三年之后,又贬到远在天涯海角的广东雷州半岛的雷州。

一连串的打击,使秦观的理想破灭了,使他的情绪非常低沉忧郁,这时,为了发泄内心的愁苦,他挥笔写了《千秋岁》词,“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