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14259700000134

第13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典】

《论语·季氏》。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相传曾问礼于老子,又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曾在鲁国为官,但仕途不顺。之后,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可惜都不曾获得重用。于是孔子返回家乡,将他满腔的政治理想抱负投入在整理古籍经典与讲学。孔子讲学不倦,重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他的思想学说虽曾遭遇秦始皇焚书坑儒,然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孔子身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政治家,他的学说至今仍对中华文化发挥深远的影响。明朝时明世宗谥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子”,后世奉为至圣先师。公元1952年由专家换算历书推算孔子诞辰为9月28日,将此日订为孔子诞辰。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生平与弟子、时人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弟子之间的对话,由孔子门下弟子辑录。汉初原有鲁论、齐论、古论共三论,可惜齐论与古论早已佚失,只剩鲁论流传至后代,宋朝时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宋太宗时的宰相赵普据说只读过《论语》,但却能辅助宋太祖“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的价值不但跨越时代,也超越东西方的界限,其内容共二十篇,记载了孔子的名言懿行,经过弟子的谨慎编排而具备一贯性,其脉络从头到尾相呼应。今天当我们观赏好莱坞的电影时,竟能听见西方的银幕巨星在片中引用孔子的名言,更可看出《论语》智慧的普世通行,历久弥新。

【故事】

孔子在鲁国,从事教学和著作。他的两个学生,冉求和子路都在鲁国执政者季孙氏手下任职。

鲁国附近有个小国,称为颛臾,一向服从鲁国,世代和好。鲁国历代君主祭祀蒙山山神时,总是请颛臾国帮着主持祀事。

现在季孙氏为了扩大疆土,夺取颛臾肥沃的土地,作出了并吞这个小国的决定。

孔子知道了。他把冉求、子路召来,责备他们说:

“颛臾本是鲁国的属国,臣服于鲁,为什么要去攻打他?你二人为什么不去劝阻?特别是冉求,季孙氏一向信任你。”

冉求恭敬地回答道:“这件事我们两个都不赞成,但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也无法劝阻。”

“冉求啊!”孔子严肃地说:“你们如能在朝廷发挥作用,可以在朝任职;如不能起什么作用,就该辞职。执政者有错误不去纠正,将要跌倒而不加扶持,要你们这些助手干什么?”

“你刚才说无法劝阻,这是不对的,”孔子接着又说,“猛虎要跳出笼子伤人了,你站在一旁说‘无法阻止’,行吗?”

冉求辩解说:

“可是,颛臾靠近我国的费城,力量不弱,现在不征服它,将来会给我们后代添麻烦的。”

孔子一听,冉求明明是赞成合并颛臾的,他生气了,板着脸说:

“求啊!君子讨厌那些最不敢承认自己想做的事而找某种堂皇借口的话。你们分明是为了夺取颛臾的财富和统治他们的百姓。一个国家,不要担心财富少而要担心穷富太不平均,不要担心百姓少而要担心社会不安定,这就叫做‘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现在,你们辅佐季孙大夫而不能阻止他发动战争,必将引起社会的不安。我看,祸患不在国外的颛臾,倒会是在朝廷内部呢!”

冉求、子路被老师训得闭口无言,他们终于没有阻止季孙氏的军事行动。鲁国国君恼恨季孙氏专权,企图剥夺他的执政权,结果正如孔子所预料的,引起了一场内部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