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14259700000106

第106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典】

《老子·第二十三章》。

【作者简介】

老子(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史记》记载他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图书馆馆长),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主张自然无为,道家推为始祖。因思想与庄子相近,常以“老庄”通称;汉初奉其主张,采“黄老之术”(指黄帝和老子)治理天下。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五千多字。传为老子所作;也有说《老子》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是撷拾道家传诵之话,编纂而成的著作。书中思想认为:自然无为才是天道,也就是不强行而为、不有意志目的而为,强调宇宙间有对立关系,也有互相依存的关系,对后代思想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现今社会许多行业都拜老子为祖师爷,如铁匠、煤窑匠、磨刀匠等。老子又称伯阳、太上老君、老聃等。

【故事】

宋朝名将岳飞在《良马对》一文中,与宋高宗赵构讨论良马和劣马的差异,岳飞提到:他原本有两匹马,每天吃数斗的豆子,喝泉水一斛,如果食物不清洁,就不肯吃。刚开始奔驰时并不很快,跑了一百里,速度便愈来愈快,从中午到傍晚,能走上二百里的路。卸下马鞍后,既不喘气,也不出汗,若无其事的样子。正是“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耐跑力强韧,却不逞强表现;食量大又精挑食物,绝不随便取用,是千里良马。后来,这两匹马不幸相继死了,现在所乘的那一匹马,什么粮食都吃,什么脏水都喝,一骑上去便奋力飞奔,可是才跑个百里路,便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一副要倒毙的样子。这便是“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岳飞以良马和劣马的对比,凸显出好大喜功平庸无才的人,只求近功而无远谋,相较之下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急急吼吼于表现,而能韬光养晦、谦抑而不露锋芒,毕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第一折》)。

这道理就像马拉松长跑比赛不同于田径短跑一样,长跑讲究细水长流,若开始起跑就狂奔猛冲,到头来肯定欲速则不达。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在长跑中夺得佳绩,就要有烧不尽的青山之柴当后盾。

人生的机运变化万千,像是海浪起起伏伏,没有人会永远“楣星高照”,一连串狂风暴雨的打击。终有停息的一天。所以《易经》上说:“否极泰来”,“否”和“泰”都是《易经》中的卦名,“否”表示失利,“泰”表示顺利;厄运至终极,好运随将来到。所以失意时不要只是怨天尤人,且记住,“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河且如此,况乎人哉?重要的是,熬到雨过天晴时,你有再度出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