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4254400000071

第71章 郑万福

郑万福(1864~1936),宁夏早期民营企业家。字海峰。原籍山西省榆次县,后落户宁夏,称为第二故乡。郑万福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随父亲走西口,先在内蒙古鄂托史旗、包头和磴口一带打工谋生,从精工渐渐上升到商号柜台售货员和记账先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郑万福的舅父张嘉荣在宁夏石嘴山十大洋行的英商仁记洋行主持业务时,把他召来做“司秤”,很快又提升做管账兼跑“外柜”。民国二年(1913 年),他自己受到另一家英商新泰兴洋行聘请,担任该行外庄老板,掌握了购销大权,跻身于洋买办白领阶层。当时新旧军阀连年混战,时局动荡,洋行业务大受冲击。到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石嘴山洋行仅乘下英资仁纪、新泰兴、平和3家大洋行也坚持不下去而撤离。3 洋行天津总行作出决定,特委郑万福和另一刘姓老板,全权充当洋行的代理人,负责3洋行的收尾业务,郑万福通过接管洋行的结尾清欠工作,从中获取大笔财产,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发户,为他以后自己举办实业铺平了道路,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郑万福于民国5年~6年(1916年、1917年),在石嘴山镇(今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大兴土木,建造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私人宅院,取名为“德荣堂”,石嘴山便成为郑氏产业的总部所在地,郑亦以石嘴山为桑梓。郑氏产业有:

1、办牧场。在鄂托克旗、布音高、太音高和铁格素等地先后兴办牧场多处,饲养大量牛、马、驼、羊。仅羊只一种每年存栏多达七八千只。

2、开垦荒地。在石嘴山黄河段东岸蒙地巴音陶亥一带有大量无主荒地。他在黄河岸边修建水库和灌溉设施,选择近河宜农荒地开垦种植。还在大后套(杭锦后旗)地方选择沃土,大规模连片开垦荒地,每一片大约为 25 顷。郑家所开垦的荒地总面积约万亩,每年产粮食一项约5000石。

3、经营碱湖。在鄂托克旗,从蒙古王爷手中承包左旗察汗淖、纳林淖两片碱湖,成立“大兴碱业公司”,加工土碱销售,年销售量高达300万~400万斤,年收入约四五万元。

4、开办煤窑。在石嘴子北、汝箕沟、大峰沟等处开办多处煤窑,不仅满足郑家碱场熬制土碱所需要的燃料,还大量向社会供应,收入颇丰。

郑万福成为二三十年代宁夏地区著名的实业家,也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如 1932年,由他出资白银数千两,在惠农渠尾梢新修拦水渠一道,增灌荒地 4000 多亩,解决当地200多户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1931年还在自己的郑家大院独资创办高等小学1所,推行新式教育,开设国文、历史、英语、地理等新课程。同时也对国立石嘴山小学给予资助。至于对境内的清真寺、寺庙建筑和施放救济等慈善事业也是有求必应,慷慨解囊。另外,1926年前后,冯玉祥部宣布宣加北伐,国民军在“入甘援陕”的军事行动中,石嘴山一隅之地成为冯军入甘赴陕的必经之地。郑把自己的宅院一部分,让给冯军作为后勤供应站,大部队过往此地,他都尽力购办粮草、蔬菜等,并设法为官兵们安排好住宿,给予冯军很多支持。冯玉祥本人于1926年11月22日率总部路经石嘴山时,郑万福亲自恭迎冯玉祥,并款待冯等住在自己家中。冯玉祥在所著《我的生活》中对此事作了记载,夸讲“这位郑先生颇受地方人士爱戴,办了许多公益事业,乐善不倦,绝非那种为富不仁者可比,所以很佩服”。冯玉祥还特别委任郑万福为“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参议”。宁夏省建立之后,历届省政府都委任他为省政府参议。当地百姓尊称他为“郑参议”。1936年2月,病故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