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4254400000066

第66章 梁朝桂

梁朝桂(?~1794),清朝将领。宁夏中卫县广武营(原址淹没于青铜峡水利枢纽库区,今广武乡迁至库西二道渠)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四川大、小金川藏族各部,在头人僧格桑、孛措木率领下举兵抗官。梁朝桂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任宁夏中卫营外委时,被征调参加平定金川的战斗行列,先后在攻克路顶宗、布朗郭宗、功噶尔拉、丫口、昔岭、阿喀木雅等战斗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一再受奖和提升。三十九年(1774 年),又率队先后攻克淜普,占领喇穆喇穆山梁,一鼓夺取日丫口,为大军进剿开辟了道路,再次受到升赏。四十年(1775 年),在围剿勒吉尔博山寨的攻坚战中,他身先士卒,冒死先登,虽然身负重伤,仍然坚持带队作战。以后又参加攻打木思工噶克山的战斗,并首先率领少数勇士乘夜潜入山口,将山中各处城碉一一捣毁,使官军顺利占据了康萨尔至丫口山的战略要地,为夺取西里山要塞创造条件,建立了奇功,因而被破格提升为“陕西潼关协副将”。大小金川平定以后,在叙功论奖中,被列为“五十功臣”之一,并画像陈列于皇宫紫光阁中。不久,提升为甘肃肃州镇总兵官,一战而从一名低级军官跻身于提总大员的行列。此后,曾一度因过受到罢官的处分,但不久就被起复,先后调任江西南赣镇、陕西兴汉镇、福建福宁镇和广东高廉镇总兵官。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底,福建省台湾府彰化县(今台湾省彰化)人林爽文以传教为名,拜“番妇金娘”为军师,聚众发动反抗官府起事。台湾提督柴大纪剿办不利,官兵节节败退,形势危急,造成海峡两岸一体戒备,朝野为之震动。乾隆皇帝撤换了闽浙总督常青,提督柴大纪受到处分,改派李侍尧接任闽浙总督,又任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普尔普、恒瑞等为参赞大臣,统率各路大军,分别从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渡海赴台参加镇压“林庄事变”。五十二年(1787 年)正月,时任广东高廉镇总兵的梁朝桂也奉命率本镇兵马渡海,从台湾南部登岛参战。梁军上岸后就与庄大田部相遇,双方经过两次激战,大败庄军,首战告捷。从此,梁部军威大振,庄军闻风丧胆。此时将军福康安尚未接任,原总督常青命令梁朝桂一军独当南路,以阻止庄大田北犯府城。梁军很快就在南潭、中洲、十三里庄等地接连挫败庄部,使得梁军成为镇压“林庄事变”的一支劲旅,于是又被调到台湾府(今台湾省台南市),担任守卫府城的重要任务。本年冬,参赞大臣、福州满营将军恒瑞所部被困于盐水港,梁朝桂亲率精兵偷袭敌营,解救了恒瑞的八旗军。接着又与恒瑞合兵一处,从鹿仔草出发,进剿镇平庄守敌。在战斗中,他仍然不减当年勇,还是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咬紧牙关,继续坚持指挥,终于大获全胜,梁军牢牢控制住盐水港和鹿仔草要地,使敌军无越一步,保障了府城的安全。当时戴罪立功的台湾提督柴大纪,被敌围困于诸罗,向梁军求救,梁朝桂马上决定,准备亲自驰援,但恒瑞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不许梁军行动。柴大纪不敢冒犯满州大员恒瑞,反而向朝廷告了梁朝桂的御状,而朝廷不仅没有追究梁的责任,反而表彰了他,被“赏戴双眼花翎,穿黄马褂,赐奋勇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名号,并提升为福建陆路提督”。这时庄大田部仍然屯居于大武陇至麻豆庄一带交通要道一线,继续威胁着府城的安全和南北驿塘的畅通。上级又把打通交通线的任务交给梁朝桂。梁接到命令后,火速率部轻装潜行,悄悄自茅港尾绕至阿里港,突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先下港城,又快速赶赴打狗、竹仔各港口,堵截残敌逃往海上。此役不仅疏通了官道,而且迫使庄部节节败逃,一直从牛庄退到台湾最南端的郎峤。但是庄军仍然依山阻海,负隅顽抗。这时,民军已是强弩之末,加上福康安又率大军,分六路南下向海港逼进,而梁军也早已把庄大田残部死死锁围在郎峤,给大军全歼庄部创造了条件。最后,庄大田本人和大小头目40余名被活捉,民军群龙无首而解体,台湾事变告平。梁朝桂在平定台湾的战斗中又建大功、奇功,朝廷再给他特别的表彰,第二次重新给他画像,陈列于紫光阁。乾隆皇帝亲口夸赞他:“金川剿逆,埋根进首。盐水恒瑞,未免掣肘。及防麻豆,御贼坚守,受创力战,嘉哉鲜偶。”梁朝桂享受此等殊荣,在清代的文武大臣之中是不多见的。从台湾班师后,先后调任广西、湖广提督。五十九年(1794年)病逝在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