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历史名人(上)
14254400000018

第18章 拓跋赤辞

拓跋赤辞(生卒年月不详),唐朝党项羌拓跋部首领。党项羌是古羌族人的后裔,大约在公元6世纪晚期、北朝末年崭露头角。他们原来游牧于四川、甘肃、青海和藏东交界地区。当时羌族人的经济社会生活,还处于奴隶制和游牧经济的阶级。“每姓别为部落”,小姓拥有部众1000骑左右,大姓部众在5000骑左右,互不统属,各行其事。“织牦牛尾及羖羊历毛以为屋。服裘褐,披毡以为上饰。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后来,内部逐渐形成为八大姓氏部落,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隋唐时期,党项各部开始大批归附,唐廷在河曲地区特别设立 16 个州对他们进行安置,陆续归附的人口达 30 多万。但是,当时拓跋部大首领拓跋赤辞仍然坚持臣属于吐谷浑,并与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结为姻亲。贞观八年(634年),唐朝大将李靖攻讨吐谷浑,赤辞仍然出兵帮助伏允抗唐,战败后才不得不归附于唐朝。朝廷在其地分置懿、嵯、麟、可等 32个羁縻州,以拓跋赤辞任西戎州都督,赐姓李,令他接受松州(今四川松潘)都督府节制。

龙朔间,拓跋部因为忍受不了吐蕃部的残酷统治,纷纷内迁。开始时被安置在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曾任命大首领拓跋守寂(有人认为他是拓跋赤辞的孙子)为右监门都督,封西平公,负责管理部落诸姓。“安史之乱”爆发之际,党项参加平叛有功,守寂被赏加容州(今广西北流)刺史、领天柱军(今贵州天柱)使。宝应二年(763年),在仆固怀恩反唐时,曾勾连吐蕃、回纥、吐谷浑和党项等部内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向朝廷建议,将党项部迁往银州(今陕北米脂一带)以北、夏州以东重新安置;同时将吐谷浑迁往夏州以西,目的在于阻断他们与吐蕃的联系,用以削弱西北强敌吐蕃的势力。以后留居在庆州的党项余部称为东山部、或西路党项;迁居银夏新区的党项主体称平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