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馆漫游(海底世界大观)
14220400000013

第13章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3海水的盐分

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

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尺的盐层。

4波浪

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哩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尺。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大波浪高达112尺。

5大陆架

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着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尺,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哩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哩,远伸入北极海内。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主权,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

6海岛

如果根据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书中发表的海岛数目统计,世界上有10万个左右的海岛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世界各国统计计算的标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岛;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块陆地才算岛屿。显然,标准方法不同,所统计的数目也就不同。如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印尼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为13000多个,而印尼海军统计为17000个。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统计的海岛数目就相差约4000个。

全世界岛屿的面积共约9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5。

7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小。全世界都在关心地球如何养活人类的问题,其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进一步发展陆地上的农牧业,也要积极开发利用广阔的海洋。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可以建立海上农牧场进行海水养殖,而且还有许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的用途。

8海上农牧场

海上农牧厂自80年代起受到各国的重视。日本最早提出建设海上农牧场,1980年起便开始实施一项为期9年“海洋腾飞计划”,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80年代末养殖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居世界首位。美国在80年代也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10万亩的海洋农牧场。前苏联虽以远洋渔业为主,但也不放松海水养殖业,在里海和亚速海投放鲟鱼幼体,长大后将其回捕,还在远东沿海建立牡蛎、扇贝等养殖场。其他国家在此期间也掀起发展海水养殖业热。我国近来也注意实施海水养殖,并已成为世界养虾大国。8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80年代末养殖产量估计已超过800万吨。但从整个海洋渔业看,世界海水养殖的比重还比较小,不到10%,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待开发。

现在正把许多高技术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上。例如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改良鱼虾贝藻的种苗和幼仔,使其成长快、生命力强、肉质好。1984年美国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使贝类、鲍鱼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5%。根据所发现的几种鱼类的生长激素其因,进行了基因分离和转移实验,1986年成功地将虹鳟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鲇鱼中,使鲇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以上。从南极鱼类中分离抗冻基因,将其转移到大西洋鲑鱼中,增加了鲑鱼的抗寒能力,扩大了其养殖地区。利用细胞工程进行鱼类性别控制研究,培养出全雌性鲑鱼和对虾、全雄性罗非鱼等,这对于进行大量人工育种有重大意义。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控制遗传基因使具有洄游习性的某种鱼,能对声波和光线作出反应,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除了进行品种改良外,还把高技术用于建设海洋农牧场中。建立人工鱼礁便是一例。它是为鱼类建立舒适的家,以吸引更多鱼类到这里来栖息繁衍。人工鱼礁就是把石块、水泥块、废旧车辆、废旧轮胎等以各种方式堆放在海底,以造成海洋生物喜欢的环境,微小的海洋生物和海藻会附着它上面,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另外,突出于海底的人工鱼礁,会使海水从底部流向上层,把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增加其肥性,以吸引鱼儿的到来。据估算,在不破坏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以2000年时全球人口达到63亿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可得476千克,每月39千克。单从蛋白质产量看,海洋每年能生产蛋白质约4亿吨,约为目前人类对蛋白质需要量的7倍。由此可见,海洋对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能起何等大的作用。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

9世界四大洋

地球上的陆地广布四方、彼此隔开,而海水则是四通八达、连成一体,这一连片不断的水体便构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附属的大海共同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个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红海、南海等等。现在,就让我们对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视吧!

(1)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2099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2)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