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自强不息(中华美德)
13724400000014

第14章 武侠与人生境界

金庸笔下那些使着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数不是一流高手。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南海鳄神,一出场,手里拿着一个鳄鱼剪,大剪刀,动不动就“咔嚓”一下,把人家脑袋剪下来,这个人你可以断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说,李莫愁,手里拿着一柄拂尘,武功很厉害,她这个拂尘,不是扫地用的,不是掸沙发上的灰用的,你让她拂一下,就没命了。但她也不是最高级的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笔下,一个没有出场的大侠,叫独孤求败,讲了这个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几层境界。

第一层,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非常锐利的宝剑。所向披靡,斩铜断铁。这代表一种少年气直的境界,所向披靡,见谁跟谁辩论。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喜欢跟人家辩论,显示自己有学问,以打败别人为荣。

第二个阶段用的是一把轻剑,功夫长了,能够干一番大事业。

第三个阶段,改用一把重剑,重剑无锋,举重若轻,一个很好的境界。

到最后,他用一把木剑,没有刃,本身不能伤人。但说明他已可不用兵刃,达到无剑的程度了。最后武功练到大成,不依赖于外物,什么东西都是他的兵刃。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你看他两手空空,其实已炉火纯青。绝不仅仅是打架的境界,搏斗的境界,其实它是人生的境界。

孔子也曾讲人生的境界,讲得更朴素,“吾十五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最后的这个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像独孤求败最后那个无剑的阶段一样,做起事情来随心所欲,但全是合乎规矩的。就好像在篮球场任何一个地方,把球随便一扔,“啪”,就进篮了,人生最后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