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23

第23章 有骨气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在河南信阳第三师范学校学习时,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东北各地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他担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带领抗联战士,打据点,拔碉堡,炸铁路,攻县城,在敌人十一个军管区的包围下,歼灭了几千日伪军,像一把尖刀,直插敌军的后方。

杨靖宇很善于做思想工作,他亲自撰写了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鼓舞了将士的士气。他还撰写了中朝民众联合抗日歌,歌中唱道:“国既不保,家何能存,根本没和平,崛起呀!中朝民众!万不要再酣梦,既有血,又有铁,只待去冲锋……”这首歌成为中朝两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抗日的誓言,广为流唱。

1940年冬,日寇调动了七十万人的兵力到东北“讨伐”抗日联军,妄图将抗日联军一网打尽。杨靖宇根据敌情的新变化,将部队化整为零,在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里跟敌人进行游击战和麻雀战,斗争极其艰苦。

一天,杨靖宇带领一支抗联队伍来到辉发河畔。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刺骨的西北风越刮越猛,江面上已结起一层薄冰,没有桥,也没有船,大批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情况危急。有人建议绕道找另条路走。杨靖宇来到河边仔细地观察了河床的情况,用手试了试水温,然后大声说:“天是寒冷,水是冰凉,但再冷,再凉,也难不倒有血有肉的中国好汉。”说完,他纵身一跃,跳入河中,站在结着冰渣子的河水里,风趣地大喊:“来吧!让咱们都洗一个冷水浴!”在他的带动下,部队全部渡过辉发河。

敌人的包围越来越紧。他们切断了人民群众与抗联战士的联系。不少群众为了给抗联送衣送粮而献出了生命。抗联队伍中也有少数人经不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叛变投敌,带着敌人,把杨靖宇亲自创办的秘密粮仓和营地全部摧毁了,部队陷入断粮的境地。

一天,通讯员小董把自己保存的仅有的一块玉米饼拿出来,送到杨靖宇面前,说:“杨司令,你几天没吃饭了,还发着烧,这块干粮你就吃了吧!”杨靖宇却说:“你把它搞碎煮点汤给大家喝吧,大家有了劲,好打鬼子。”大家围着篝火,喝了几口热汤,唱起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精神又振作起来。

1940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敌人把杨靖宇率领的部队围困在桦甸县的一个森林里。敌人采取“拉网”、“篦梳”战术,一棵树一棵树地往前搜。杨靖宇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果断地决定让自己的警卫员带领三名伤员撤退,自己带领两名战士掩护,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大森林里,与敌人周旋了三天三夜,两名战士先后伤亡,杨靖宇的脸和鼻尖也冻伤。

2月23日清晨,杨靖宇边打边走,来到濛江县的保安附近,被敌人发现。他们见杨靖宇单身一人,就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敌人想活捉他,于是高喊:“投降可以让你做东边总司令。”杨靖宇左右开弓,用枪声回答敌人的喊话,打倒了一大片敌军。敌人见活捉不可能,便恼羞成怒,集中火力朝他疯狂射击。这时,杨靖宇身负重伤,枪里的子弹也只剩下最后一颗。他靠着大树,用最后的力气高呼:“抗日联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把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头颅,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