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见义勇为
13717000000023

第23章 张华舍生抢救海粪老汉

7月的西安,骄阳似火,整个城市被烤得热哄哄地像个大火炉。这天是星期天,所以大街上的人格外多,不少人利用休息日出门购置东西,也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带着小宝宝在街头闲逛。马路、街头一辆接一辆的汽车穿梭不停。

“救人啊!快来救人啊!”

“不好啦!有人掉下粪池啦!”

突然一阵急促不安的呼救声从路东的厕所旁传来。街上行人驻步观瞧,只见两个青年农民正在焦急呼喊,身边停着一辆运粪的马车。

隔着马路,厕所对面有一家个体裁缝摊。摊前站着一个年轻的解放军同志,身穿绿色军装,背着一个军用挎包,正和裁缝师傅比划着什么。听到呼救声,他猛地转过身,向马路对面扫了几眼,然后一把抓下头上的军帽,飞快脱下军衣,连同挎包一起往裁缝师傅的桌面上一放,二话没说拔腿就冲向马路对面的出事地点。

跑到厕所近前,只听两个青年农民正焦急慌乱地讲述着:“我们是新筑公社的,今天正赶上我俩给魏大爷当帮手,到城里运粪肥。我俩是生手,全靠大爷带着干。谁知没掏两勺,大爷突然身子一晃,一头就摔了下去……”

旁边群众也在小声议论着,“听说那老汉都快70岁了!这一折腾可真够他受的!”

“可不是,那里面又脏又臭,我才探探头,就差点被熏晕过去!要是我,给我多少钱也不来干这份活!”

“脏点算不了什么,那里面危险着呢!人下去就别想喘口气,非憋死不可!”

解放军同志一边听着大伙的议论,一边挤到粪池边一看:这是一个密闭式地下化粪池,有半个房子大小,3米多深。仅在地面上开了个半米见方的淘粪口,因此粪池里的透气性极差,里面的温度比蒸笼还要闷热。满满一池子粪尿散发着刺鼻的臭气。

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大声说:“大伙都别傻站着啦!救人要紧!”说着就要下粪池。解放军同志手疾眼快,一把拦住他,急切地说:“大叔,您不能去!我年轻力壮,还是让我下去救人吧!”说完就毅然跨下淘粪口,沿着粘满粪汁的竹梯,飞快下到3米深的粪池里。

看到解放军同志的勇敢行动,人群里顿时响起一片赞叹声。“瞧人家解放军,不怕臭不怕脏,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啊!”

“这小伙子与淘粪老汉一不沾亲、二不带故,竟冒着危险相救,真是个活雷锋啊!”

大家一起围在淘粪口上,关切地向下注视:只见解放军同志一直下到竹梯的最后一截,粪汁已经没过了他的脚面,可他毫不在乎,左手抓紧竹梯,奋力向前探出身子,伸长右臂把浸泡在粪水里的老汉一把捞住,用力拉近,然后不顾老人浑身的污臭,奋力将老人抱在怀里,抬起头喊道:“人还有救,快扔绳子!”谁知话音未落,他双眼一黑就昏死过去,连同怀里的老汉一起重重地跌进了混浊的粪水中……

“不好,池子里有沼气!快拿水来!”有人惊呼着,几桶水冲了下去,人们又费了很大气力,才把粪池中的两个人抢救出来。

救护车飞驶着奔向医院,全医院的专家、教授全力抢救着,但是,时间巳经太迟了……

从个体裁缝师傅气喘吁吁送来的衣物挎包里,人们含着热泪掏出一个第四军医大学的学员证,上面工整地书写着一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张华。西安人民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1982年7月11日。

名师点评:

张华死了,虽然他死得令人惋惜,但他却被人们永远地记住了。当时那些跳下粪池最终捞起张华和魏老汉的围观群众,他们拥有跟张华同样的无私德行和人道善举,虽然他们在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但他们的行为永远闪着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