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13421900000108

第108章 莫做背信弃义的中山狼(2)

卖花人却想:我口粮已用完了,但袋中的芒果是供养王妃的,若食之如何向国王交代?不如杀了这猴子,以其肉当做口粮。想毕,这毫无慈悲之心的卖花人,就用大石块压死了猴王。

佛经说:“若是真朋友,利他且报恩。恶人全不记,别人之恩德。”

忘恩负义的人,不是怕恩重如山承受不起,而是视恩如鸿毛,飘忽而过,不留痕迹。不坑害你就是你幸运了,更别说诚心的谢意了。

白眼狼的脑袋是无底的存恩库

有一次,古罗马众神决定举办一次欢迎会,邀请全体美德神参加。真、善、美、诚以及各大小美德神都应邀出席,他们友好地交谈着,相处得很和睦,玩得很痛快。

但是主神朱皮特注意到有两位客人互相回避,不肯接近对方。主神向信使神述说了这一现象,要他去看看这是什么问题。信使神将这两位客人带到一起,并为他们相互介绍起来。

“你们从来没见过吗?”信使神说。

“没有,从来没有。”一位客人说,“我叫慷慨。”

“久仰,久仰!”另一位客人说,“我叫感恩。”

而现实中,慷慨解囊未必能得到一个感激的眼神。如果想在人那里都挖出几滴感恩的眼泪,恐怕只有催泪瓦斯能做到。

白女士觉得上天对她非常不公,总是遇上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先说她的老公,老公是搞科研的,为了工作经常是废寝忘食,家务活,还有照顾老人、孩子什么的一点儿也指望不上。因为要支持先生的工作,白女士一狠心,就辞了工作,待在家中当全职主妇。本想老公应该感激得要命,但他却似乎一点也没有被感动,还反过来指责白女士越来越庸俗。

再说,隔壁那对小夫妻,他们能够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是白女士的功劳,红线是她牵的,矛盾是她调解的,她还解开了闹意见的两家父母。结果呢,这对小夫妻有了矛盾才会来找“白姨”,没事的时候就把白女士丢一旁。白女士一想起这事儿,就气得火冒三丈。

另外,9月份的时候,丈夫的一个远亲的孩子要跨学区转学,知道白女士有点门路,所以就千求万求的。碍于情面,白女士只好硬着头皮去托人,谁知接收学校管理太严,白女士费尽千辛万苦,求爷爷、告奶奶地折腾了几天,事情也没办好。而那位亲戚一听事儿没办成,立刻拉下脸来,对白女士的苦心没有半点谢意。不仅如此,那位亲戚还到处说白女士假好心、不地道。

白女士不仅不被他们感激,还落了一身不是,她这一气就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她逢人就说:“现在的人都是狼心狗肺,以后啊就自己管好自己,别人的事儿我再也不跟着瞎忙活了!”

白眼狼的脑袋是个无底的存恩库,对他们的好会永久地被压下箱底,厚厚的利压在上边。他们总是这样,对怨恨十分过敏,对恩义却反应迟钝。

老赵是个小肚鸡肠的人,街坊邻居都认为他这个人一旦帮人做一点事,就得意得不得了,人前总要提几次,人家要是忘记说谢谢,他就得生气好几天。可是如果是人家帮助了他,他就会患上一种健忘症,事情一旦办成,把办事的人立刻就忘得干净了。前两天,老易就被他给气坏了。老赵的一个亲戚来找老赵,说想要做些关于外贸产品的小买卖,但是得找人接收,亲戚问老赵有没有这方面的门路。老赵转念一想,老易不就在进出口公司上班吗?因此他让亲戚在家等着,自己买点东西就去找老易,老易见是街坊来求自己,就尽心尽力地把这事办成了。而当事一办成,老赵立刻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见到老易就趾高气扬地喊一声“易哥”。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回过头还夸自己的厉害,老易被气得几天吃不下饭,一提起老赵就一肚子火。

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在别人帮助下,得到了点蝇头小利,撒腿就跑得不见人影。只知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却不知回馈,总是会让帮过他们的人失望至极,不再给予支持。这类人多半自以为是,从不考虑自己的责任,貌似全世界都欠他,别人对他好是理所应该的。

很多时候,自私是忘恩负义的象征。你若帮助他,你得到快乐,那就够了,渴求他们的一句感谢,望穿秋水也未必就能看到回眸一笑。

一手戴手套,一手支棍子

阿基为人忠厚老实,在公司里人缘很好。

这一次,组里来了一个新同事,阿基本着做人原则,尽力照顾他。没想到该同事不仅不感谢他,还暗地打算盘,不把其他同事放在眼里,甚至煽动一两位较不安分的同事,组成一个小“帮派”,三番两次要阿基给点好处。阿基因未事先防范,应变不及,为了要维系好工作环境的稳定状况,只好向他们低头,真是有苦难言。

阿基以为他们就鸣金收兵,谁知刚过了不久,他们竟然连同其他单位的人攻击他,欲逼他下台。由于阿基在工作上曾有一次不小的疏忽,加上事起仓促,无从防备,因而“中箭落马”,那位新来的同事接替了他的位子。

阿基防范不及,正中那帮白眼狼的下怀。

要防备好他们的进攻,还得明确这些人的心理发展趋势。

起初他们口头谢谢你,你觉得他们可懂得感恩,慢慢地,他们就露出不足之举,踏破门槛,索求更多利益。

大部分的人的反应是,给一次好处,多少会有些感激之情,更会体现在他有需要时,这种感激尤其强烈;再给,他慢慢感到分量不够;又给,便得寸进尺,主动伸手去要了。最糟糕的是,当你不能使对方满意时,对方干脆用激烈的方法,争取这些“好处”。

当然,并不是给人好处必定会落到这种下场,但可能性是存在的,若你手上有“好处”,就必须注意到这点。给他人好处要给得恰到好处,一旦勾起了他们无止的私欲,要趁早收手。

此外,这种人充分抓住了环境的脉动和主事者的缺点,甚至自己塑造氛围,为自己营造有利条件,然后向资源拥有者叫嚣,以求取益处。对于忘恩负义的人,他们若强烈要求你帮助,你是给还是不给?不给,他们暗算你;给,又是为那些忘恩负义之徒,浪费资源。就算是给,又该怎样给呢?

对付这种情况,要一手戴手套,一手支棍子。

第一点,他们向你索要食物或你给他们帮助时,防备他们的大口,帮一次不见回应,就立即收工。

第二点,他们再次需求却无所得时,可能会失去理智,你应当支起棍子,远离为妙。

第三是,如果他们变换脸色,假惺惺地装正人君子,百般感谢,那更要注意了,敌人反攻的信号灯亮了,要注意察言观色,尽快远离之。

不在同一地方栽两次跟头

没有人不会犯错误,犯错误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如吃喝拉撒一样。但在同一个地方栽了两次或多次跟头,就不应该了。

从前,有个农夫牵了一头羊,骑着一头驴进城去集市。有三个人想捞一把,分别地从不同地点出现,装得可怜兮兮,农夫心生怜悯帮助了他们,他们随后便行动了。

第一个人趁农夫骑在驴背上打瞌睡的时候,把山羊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捆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

不久后,农夫偶然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急忙寻找。这时,第二个人装出一个比农夫还紧张的假象,问他丢了什么。农夫说有人偷了山羊,问他瞧见没有。骗子随便一指,说看见了有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刚走过去,一定是那个人,快去追吧!

农夫急忙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而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而然也没了踪影。

农夫边走边哭。他怪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轻易相信他人。“我后悔死了,为什么要把驴交给陌生人!”他哭得更厉害了。而当他来到一条河边时,却发现一个人坐在水边,哭得比他还伤心。农夫挺奇怪:难道还会有人比我更倒霉吗?就问他为什么哭,那人告诉农夫,他的100两银子不小心掉到了河里,现在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