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玛利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13253000000034

第34章 儿童心理歧变该怪谁(3)

“恐惧的心态”不同于面临危险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所产生的恐怖。后者在儿童身上比在成人身上出现得少,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儿童比成年人缺少面临危险的经历。甚至可以这样说,儿童可以自然地面对危险,他们比成人更能敏捷地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儿童常常会使自己面临危险。街上的顽童会偷窃车中乘客的钱,乡村儿童会高兴地爬到树上和沿着陡坡冲下来。他们常常会跳进海里或河里独自学习游泳。在拯救或至少是试图拯救他们同伴方面,儿童有无数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他们都表现了极大的英雄行为。例如,加里福尼亚一家设有盲童病房的医院着火了。在这幢大楼的另一部分里,冲出了许多视力正常的儿童,他们奋不顾身地搭救那些盲童,有些儿童甚至因此而遇难了。

另外,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从报纸和杂志上读到儿童们的英雄行为的事迹。

可能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儿童回到正常状态之后是否还赞成这种英雄主义。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在我们的学校中有一个儿童的英雄行为,确实表现出了某些崇高的愿望。这是因为我们的儿童形成了一种“谨慎”,这种谨慎使他能认识和控制危险,进而能安全地生活在危险的境地之中,跟危险共存。他们能够使用桌子上甚至厨房里的小刀,用火柴点火乃至点燃烟火,独自站在水池边,穿越城市马路。我们的儿童已经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急躁。这使他们能过一种更崇高和更平静的生活。

由此看来,正常化不是把自身推入到危险之中,而是获得一种谨慎的生活态度。

客观分析儿童的说谎

心理歧变就像枝繁叶茂的植物分叉,朝四面八方伸展出去,但是,它们都来自同一个根部。

人最大的缺点之一是说谎。欺骗是用以隐蔽真实心灵的外套。甚至可以把它比作是一个人的全部伪装。谎言有很多种,每一种谎言都有其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虽说也有善意和必要的谎言,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出自病态的。本世纪的精神病学家们对患有歇斯底里的男人和妇女的强制性谎言颇感兴趣。这种人的谎言比例是那么的高,以致言语完全由谎言组成。

人们还注意到青少年法庭上儿童的说谎,以及儿童被传唤作证时无意识欺骗的可能性。以前由于儿童心灵纯洁,常被看成是真理的喉舌,因此,当认识到某些似乎是真实的东西事实上却是虚假的,人们不由得大为震惊。对这种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儿童试图讲真话,他们的谎言是由于极度的心理紊乱造成的。

谎言也可能起源于儿童的幻想,这类虚构可能是对其他人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添枝加叶,但这种详细描述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或为说谎而说谎。它可能采取一种艺术的形式。

例如,有一些儿童曾经告诉我,他们的母亲给她邀请来赴宴的一位客人喝她自己做的蔬菜汁。这种饮料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而且味美可口,这位客人说他以前从未品尝过如此美味的东西。这故事是那么的有趣和详细,以至我请这些儿童的母亲教给我制作这种饮料的方法。但是,她们却告诉我她们从未做过这东西。这就是儿童在谎言中表达想象力的一个例子,除了编造故事之外它没有任何其他意图。

这些谎言与儿童因为懒惰和对发现真理不感兴趣而说的谎言有所不同。

不过,有时候一个谎言可能是巧妙推理的产物。我曾经遇见一个5岁的小男孩,他被母亲临时托管在一所寄宿学校里。负责这小孩的保育员非常胜任这项工作,对这小男孩非常关心。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男孩开始对他母亲抱怨这位保育员,说她太严厉了。他母亲到这所学校的校长那里去了解情况,后来她发现这位保育员对她儿子其实是很慈爱的,并且经常对她儿子体现这种慈爱。

当这位母亲问他儿子为何要撒谎时,他回答说:“我不能说这位校长的坏话(因此只有说保育员的坏话)。”当然,这并不表明他缺乏指责这位校长的勇气,只是表现他屈服于传统势力。在儿童适应他们的环境方面采用狡诈手段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相反,软弱和退缩的儿童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编造谎言的。

这种谎言没经过仔细推敲,只是一种防御性反射。它们未加修饰、粗制滥造,破绽百出。教师很容易拆穿这种谎言,却往往忘了想想它们体现了什么。非常明显,它们是对成人侵略的一种防御。编造这种谎言的儿童将会由于软弱、不知羞耻和不守规矩而受到指责。

欺骗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智能现象,它随着个体的成熟而变得条理化。一般而言,谎言在人类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像遮体的衣服一样必不可少。在我们的学校中,很多儿童放弃了这种被歪曲了的概念,表现出了自然和真诚。然而,说谎并不是可以奇迹般地消失的一种歧变。它更需要的是改造,而不是转变,清晰的思想、跟现实的接触、精神自由以及对善的和崇高的东西怀有积极的兴趣,这一切构成了能改造儿童心灵的环境。

当前的社会生活沉浸在一种虚伪习俗的气氛之中,以致如果纠正它们,社会就会出现混乱。许多已离开儿童之家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儿童一直被认为是不礼貌和不服从的,就是因为他们比其他儿童更真诚,还没有学会作必要的适应。可他们的教师不会承认这个事实。要知道,普通学校的训练,就跟社会的训练一样充满着欺骗,这些教师把来自我们学校的儿童的真诚当作会破坏其他人教育的一个因素。

成人的羞耻心和非儿童式的虚构编织成了人类生活那可怕的纤维织物。它们就像动物的毛皮或鸟的羽毛,覆盖、装饰和保护着本性。人们隐藏着自己真正的感情,只有这样他才能生活,或者更确切地说,才能生存于一个有悖于他的自然情感的世界之中。由于持续地进行抗争是不可能的,心灵就不得不使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

最显著的隐瞒例子之一,就是成人虚伪地对待儿童。成人为了自已的利益而牺牲儿童的需要,但他拒绝承认这个事实,因为这将是不可容忍的。他使自己相信,他正在履行一种天赋的权力,并且正在为儿童未来的利益而行动。当儿童试图保护他自己时,成人并不注意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断定儿童为拯救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服从,都是他罪恶倾向的结果。在这时候,成人内心深处的声音变得极端微弱,他被一种虚假的信念所统治,即他正在根据自己的权力和责任等小心谨慎地行事。这时,成人的心变得冷酷无情,像水晶一样只会偶尔闪烁一下。正如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绘的情况:“我的心硬如石块;我敲击它,连我的手都受了伤。”仇恨因而在那里找到了它的庇护所。但实际上,爱与恨是一体两面的,可以把它们比作水的液态和固态。隐瞒真实情感的习俗是一种精神的谎言,有助于个体适应有组织的社会不正常的状态,但是渐渐地它也将心灵中的爱转变为恨。这是潜伏在潜意识深处的可怕的谎言。

岐变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的岐变会导致跟它相伴而来的各种各样的特征。

它们影响了身体功能的正常发挥。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许多身体的失调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甚至某些看似跟身体密切相关的缺陷,其最终根源也是心理问题。这之中有一些缺陷,例如消化不良,在儿童中间特别普遍。此外,强壮和活泼的儿童常有一种无法控制的贪婪的食欲。这些儿童吃的东西常常超过必需的量。尽管他们也会生病并需要求医问药,但他们那难以满足的食欲仍然被认为是良好身体的外在表现。

从古代起,渴望得到比身体所需的更多的食物就被看作是一种恶习,它所带来的害处远甚于益处。这种对食物的过多渴望,可以看成一种正常的敏感性的退化,而这种敏感性是确保人类正常规律的进食的关键,它由人们自我保护的本能所决定。事实上,这种本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涉及到动物的环境,指导它避免危险。另一方面关系到它自身,涉及到摄食量。野兽有一种本能,这种不仅告诉它们什么才是应该吃的东西,而且也估量什么东西对它们是有益的。其实,这是所有动物的共性。不管它们吃得很多,还是只吃一点儿,每个动物的本能都告诉它应该摄入的食物量。

只有人才有贪食的恶习,贪食不仅使他摄入过多的食物,而且还诱使他吃一些对其健康不利的食物。因此,我们可以说,一旦这种出现了心理歧变的征兆,人就失去了保护自己、并保证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敏感性。我们在不正常儿童身上能很容易地找到这种证据,这些儿童只要一看到食物就被吸引住了,他们仅仅是由外在的味觉来判断食物。而我们的学校做出的最惊人的事情之一,就是使儿童摆脱了心理歧变。恢复到了正常状态,当他们恢复正常之后,他们对食物也就不再那么贪婪。并且会用合乎规范的姿势正确地进食。到了吃饭的时候,年幼的儿童很乐于正确地铺餐巾,他们瞧着自己的刀、叉和匙,努力回想手握和使用这些东西的正确方法,或者帮助一个比他们更年幼的伙伴。有时候他们对这些事情是如此的细心,以至放在他们面前的美味食物都变凉了。未被挑选出来帮助上菜的儿童显得很失望:他们一直希望能被挑选出来做这件事,但发现自己仅仅被安排一项轻松的工作——吃饭。

患有厌食症儿童的态度也可以证明食物和个人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关系。这种儿童对食物表现出明显和无法克服的厌恶感。他们拒绝吃任何东西,这种拒绝有时表现得是那么的坚决,以至给家庭和寄宿学校造成了真正的困难。这种情况在为贫穷、弱小的儿童开设的教育机构中特别突出,人们期望这些儿童能吃得饱饱的。然而,这种厌食症状通常会使儿童的身体处于一种药力无效的状态。但对进食的这种抵触并不是因身体失调引起的,相反,儿童厌食完全是心理上的原因。在某些情况下,这很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在作怪。例如,一个成人试图要某个儿童吃得快一点,但儿童有自己特殊的进食节律,所以他拒绝接受成人的节律。这个事实现在已被儿科医生证实,他们发现,儿童并不会把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立即吃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会停下来一点东西也不吃。

同样的情况在断奶前的婴儿身上也可以看到。在吃饱前他们会离开自己的营养源泉,仅仅是为了休息一下,然后再回来用一种缓慢的、间歇的节奏继续吃。所以,当儿童拒绝吃东西时,也许只是出现了一种心理上的障碍,儿童设置这种屏障是为了反对成人强制他用与其自然倾向相对立的方式进食。

然而,也有些儿童是由于体质上的原因而缺乏食欲的。他们脸色苍白得吓人,明显缺乏室外空气和阳光的沐浴。我们只能推测:也许大海能治愈他对食物的习惯性抵触。然而,根据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在这种小孩身旁往往有一个他极端依赖的成人,而这个成人完全支配了他。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治愈这个小孩,那就是让这个成人走开,并给这小孩提供一个环境,在那里他在心理上将是自由和主动的。惟有用这种方式,他才能摆脱使他精神扭曲的依赖性。

总之,精神生命和肉体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联系,尽管某些肉体现象,例如摄食,看似跟精神生命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旧约全书》中,我们读到以扫由于贪食,把他的出生权让给了他的兄弟。愚蠢地违背他自己的最大利益。从以往的贪食行为中,我们窥见了其精神生活的贫乏,因此,谁说摄食与精神生命不存在联系呢?托马斯·阿奎那准确地指出了贪食和智能之间的关系。他坚持认为,贪食会使一个人的判断力迟钝,结果就减弱了他对超感知的现实的认识。但是,在儿童身上还可以发现跟这完全相反的情况:心理紊乱引起贪食。

基督教把这种恶习跟精神失调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把它列为首要罪恶,即会导致心灵死亡的一种罪恶。心理分析学家则把它称作“死亡本能”。他们认为,人有一种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使人自残乃至自杀。人很可能变得绝望地把自己依赖于诸如酒精、鸦片和******等毒品。这时,他们的行为就是慢性自杀。我们必须说,每一种心理歧变都会唆使人走向死亡之路,并导致他最终死亡,这种可怕的倾向甚至可以在早期童年阶段看到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