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13091700000007

第7章 修养是你立足的身价(2)

对于“幽默”这个词,我们也许并不陌生,然而,究竟什么是幽默呢?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人的个性、兴趣、能力、意志的一种综合体现,它是语言的调味品。有了幽默,什么话都可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它是引力强大的磁铁。有了幽默,便可以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引入它的磁场,让每个人的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它是智慧的火花,可以说,幽默与智慧是天然的孪生儿,是知识与灵感勃发的光辉。

幽默中渗透着一种紧张的意志。富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是一个奋力进取者。幽默也能展示人的乐观豁达的品格。半夜时分小偷光临,一般不会令人愉快,可巴尔扎克却与小偷开起了玩笑。巴尔扎克一生写了无数作品,却常常手头拮据,穷困潦倒。有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觉,有个小偷摸进他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乱摸。巴尔扎克惊醒了,但他并没有喊叫,而是悄悄地爬起来,点亮了灯,平静地微笑着说,亲爱的,别翻了。我白天都不能在书桌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就更别想找到啦!”

你的生活是否过于严肃,以至于你所看到的都是生活的荒谬之处?每当你的言行过于严肃时,提醒自己,你所享有的时间只是现在。当开怀大笑可以使你如此愉快时,为什么要以愤怒折磨自己呢?

努力提高自己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吧,千万别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喜怒无常,改掉这些坏毛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容易接受别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随和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受人欢迎。

4.耍小聪明要不得

孟德斯鸠说:“夸奖的话,出于自己之口,那是多么乏味!”谦受益、满招损。虚怀若谷的人,总是受人欢迎的。狂妄自大,自以为聪明的人,没有人会喜欢。

有些人之所以不受人欢迎,其根本就在于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人觉得自己有点能耐就自以为是,什么都懂了,两眼看着天上,但实际上是眼高手低,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千万不要做那只井底之蛙。

有一个年轻人,自幼聪明好学,三十刚出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志得意满,自我感觉良好,因此找工作他是挑三拣四,这个感觉不好,那个也看不上眼,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仍旧待业在家。他父亲看他这样子深感焦急,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倒是这个年轻人脾气依旧,觉得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慧眼识英才的伯乐,等到时机一到,自然就能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了。

一天他父亲接到一位远方朋友的来信,说需要几个人帮忙管理农场。这位父亲一转念,想到这个眼高于顶的儿子,就把年轻的博士生叫到跟前,问他是否愿意去农场待一段时间。

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想到可以去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的农村,立即来了兴致,很快就收拾好东西,去了那个农场。

到那以后,农场的主人先带他去周围参观了一下,然后让他自己四处走动走动以熟悉地形。过了几天,年轻人来找农场的主人,依旧是很高傲自大的样子,问道:“你这里有什么新鲜有趣值得我去做的事情吗?”农场的主人早就从他父亲的来信里知道了这个年轻人的性格,也想趁机磨磨他的性子,就说道:“挤牛奶比较有意思,你会做吗?”

年轻的博士生很不屑地说:“不就是挤牛奶吗?有什么难的!”

农场的主人就给了他一个铁桶,一个凳子,跟他说你去把铁桶挤满了以后就回来吧。

年轻人带上铁桶和凳子,兴冲冲地去草场那边了。

一个多小时以后,年轻的博士生没有回来,两个多小时,他还没有回来,一直等到天黑了,农场的主人发现他还没有回来。就拿着灯去找,眼前的场景让他哭笑不得。

只见博士生使劲地拽着一头奶牛往凳子上按,奶牛拼命挣扎,博士生累得气喘吁吁,身上到处都是泥土,衣服也破了几处,就连脸上也不知道是碰的还是摔的,有几处淤肿,眼镜也不见了,情形说不出的狼狈,铁桶里面什么也没有。

农场主人叫住了年轻的博士生,把他领回了屋子,等到洗漱了以后,才心平气和地问:“挤牛奶不是很容易吧?”

洗漱好、回过气的年轻人把头一昂,胸脯一挺,不以为然地说:“挤牛奶还不简单,难的是怎么让奶牛坐到凳子上去。”

骄傲的年轻人碰到了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他劳心费力也不能把牛奶挤进桶里,但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没有谦虚的意思,不能不让人摇头感叹。

据说孔子一次去各国游历传道,在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说什么,争得面红耳赤,他就好奇地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更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要远一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却刚好相反。

孔子问他们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大,像马车上的轮子一样,等到正午时候就变得像碗口那样小,我们看东西不都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孔子考虑了一会,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另一个小孩不服气地说:“太阳刚出来时气温很低,天气凉爽,但是到了正午以后非常热,就像在蒸笼里一样,这不正是说明了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快吗?”

孔子听了以后,觉得这种说法也没有错。

两个孩子于是问孔子哪个说的对?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就老老实实承认他不知道,结果被两个孩子嘲笑了一通。

孔子的学识很渊博,但他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仍然坦白地承认,即使面对的是几岁的小孩子,就算被嘲笑,也没有自以为是,强词夺理。

当然了,人性总是有弱点的,骄傲自大的情绪在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尤其是稍微有点成就的时候。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就写到: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巴甫洛夫也认为: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人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去除自满自大的诟病,避免耍小聪明,做一个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人,才能容得下别人,才能让别人接近你。只有这样处世,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

5.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爱是相互的,不论是哪一种感情都是这样,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你狂妄别人更狂妄,你骄傲别人更骄傲,你谦虚别人也谦虚,你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你。有句话说的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格来说是平等的,大家生来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尊卑之别,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有的成为农民,有的成为工人,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领导,有的一贫如洗,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目不识丁,有的学富五车。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人,一个是富人,一个很穷,但是穷的那个人并没有因缺钱而显得低人一等,更没有因此对富人恭恭敬敬。富人很不满意这一点,他觉得这跟他们现在的状况不一致,于是他找到那个穷人说:“我有钱,你没有,你应该尊敬我。”

穷人并不买账:“你有钱是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呢?”

富人一想,觉得穷人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又说:“要是我把我的钱分给你四分之一,你可以尊敬我吗?”

穷人一听,还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就说:“你不过给我四分之一的钱而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人开始加价:“要是我给你一半的钱呢?”

穷人并不让步,说道:“要是那样,我的钱跟你的钱一样多,我又何必尊敬你呢?”

富人没有罢休,他又问:“如果我把所有的钱通通都给你,你总可以尊敬我了吧?”

穷人哈哈大笑:“你所有的钱都给我了,我有钱你没有,我为什么还要尊敬你呢?”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能否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钱没有关系,同样,跟名利、权力、地位也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自身的态度——敬人者,人亦敬之。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专程到华沙的遇难犹太人纪念碑前献花圈。面对冰冷的纪念碑,围观的政要、群众以及众多的新闻记者,勃兰特突然双膝下跪,向这些惨死在二战中的犹太人道歉谢罪。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勃兰特的生平,也许不了解这位德国总理曾经有过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这一跪。他以行动表达对这些遭受纳粹侵略过的人民的歉意,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这些死难人民的尊重,也为他自己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敬人者,人亦敬之,什么时候都不例外。

三国时期的张松是益州名士,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却很有才华,智谋非凡。他本来是西川刘璋手下的官员,但是早想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事,于是暗中画了一幅西川地图,把蜀中的山川险要,府城县乡等重要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标记,准备见机行事。

张松元来觉得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于是在一次去许都见曹操的时候就暗中把西川地图带上,准备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张松相貌丑陋,身材矮小,言语无礼,并没有热情接待。为人很有几分傲气的张松见曹操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打消了把地图献给曹操的念头。

后来,曹操邀请张松前去观看曹军演练。曹操自夸军容鼎盛,问西川是否有这样的军队。张松说西川没有这般军队。但是他并不示弱,以曹操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道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这些败绩来讥讽他,曹操见张松尽揭他的短处,自然心中很不高兴,就下令将张松赶出许都。

受挫而归的张松没有死心,他转而取道荆州,想顺便看看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他刚到荆州边界的时候,便被刘备的爱将赵云接到驿馆,随后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也前来为他设宴接风,这让张松很受感动。

很快刘备就带着军师孔明、庞统等人亲自来迎接张松,一连设宴款待了他三天。刘备对张松的盛情把张松感动的不行,铁下心来帮助刘备谋划,还极力劝说刘备攻取西川,他愿意作为内应,并把所带的西川地图献给刘备,还把好友法正、孟达推荐给刘备,说他们德才兼备,可以委以重任。尤其法正,对刘备以后的事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懂得放下身段,谦和待人,懂得礼贤下士,尊敬别人,才能赢得人心。

6.坦然面对成败得失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要经历或多或少的失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年轻人的心理机制还不够成熟,所以在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容易止步不前,容易灰心丧气,要学会坦然面对成败,才能扬起人生的风帆。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成败的故事值得借鉴和学习。前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进攻东晋,他相信以他训练有素的六十万步兵,五十万骑兵,定能战胜东晋。于是,他自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五万,命其弟苻融率骑兵二十五万为前锋,水陆并迸,浩浩荡荡开往东晋,大军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了徐州、英城、寿阳。

苻融的前锋又很快攻下了寿阳,东晋见势乱了阵脚,政权内部出现了混乱局面,大臣们各保其势,都不愿出战。正当晋孝武帝手足无措之时,将军谢玄请求出战。孝武帝大喜,马上命谢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造军事,全面迎击苻坚。

谢玄决定首先挫败前锋苻融军队的锐气,激发晋军的士气。于是,派骁勇的刘牢之率五千精兵直取洛涧;胡彬带领五千兵马前赴寿阳增援,自己与叔父谢石迎击苻坚大军。

将军刘牢之果然不负众望,在短时间内奸灭敌军一万八千人,缴获很多军械粮草,达到了打击苻融前锋军的目的。但增援寿阳的胡彬军就没有这样顺利了,他因寡不敌众而战败退守硖石,无奈给谢玄写求援信,哪知信并未被送到谢玄手中,半路被前秦军截获,苻坚以为东晋军大势已去,便毫无顾忌地亲率轻骑兵一万人马赴寿阳与苻融会合。同时还派降将朱序到东晋军营来劝谢玄投降,事实上,苻坚并不了解朱序,他是不得已投降,一直在寻找机会返回到晋军中去。

这样一来,正中他意,于是,他毫不迟疑地去了晋营,见到谢玄,便把苻坚的战略计划和盘托出,谢玄大喜,并授计于朱序:回去后蛊惑人心,让秦军混乱,然后组织心向东晋的将士准备里应外合,在淝水西岸一举歼灭苻坚的大军。苻坚因求胜心切,并没有注意到军中的变化,更没有看穿谢玄的计谋,于是在谢玄再次组织进攻时,秦军因军心涣散,加上朱序的蛊惑,又有许多士兵倒戈,与谢玄的大军里应外合,苻坚再控制不了局面,数万将士四散奔逃,投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其弟苻融也被骁勇无敌的晋军所杀,而他也中箭单骑逃回洛阳。

由于苻坚的忘乎所以,大意轻敌,最后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年轻人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有时候本来可以争取到的东西,结果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当然了,一时的成败并不能定格一个人的一生,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他从不爱“唱高调”,他认为输赢只是一时的,只有坦然的面对这一时的输赢,才能够成为一世的赢家。

贺希哈十七岁开始创业,那时他身上只有不到三百美元,只在股外市场做一名掮客。由于他好学又聪明,十八岁便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六点八万美元。他高兴地用这些钱给买了一幢房子。但是,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在一战休战时期,贺希哈以超低的价格买下了一家钢铁公司,谁知不久钢铁公司就倒闭了,他一下子赔得只剩四千美元。但是他没有因此失去斗志,他只当这些钱是交学费了,事实上他也真的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绝对不能盲目地去买减价的东西”。

这件事情结束后,贺希哈带着他的四千美元去做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决心一定要在证券市场上出人头地,但由于没有那么多钱自己经营证券公司,他只能和人合资经营,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贺希哈在短短的一年内便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不久,他又做了股票掮客的经纪人,月盈利达到两万美元。

贺希哈人生的转折是在他经历了一次大冒险后,在淘金热的那个年代,安大略北方成立了一家普莱史顿金矿开采公司,在一次火灾中公司的设备全部被焚毁了,造成公司资金短缺,股票急剧下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思维敏捷的贺希哈,这个人是地质学家道格拉斯·雷德,他把这件事告诉贺希哈,贺希哈很快决定拿出二点五万美元做试采计划。短短几个月,便在离原来矿坑仅二十五英尺的地方挖到黄金了。贺希哈的这次冒险,给他带来了每年二百五十万美元的净利润。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贺哈希不计眼前输赢,敢于认输,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人生道路上,要懂得保持冷静,坦然面对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才能百炼成钢。

7.名利犹如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