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13091700000033

第33章 做人低调一点,遇事虚心对待(4)

当然,不是说任何人你不理他就没事了,也有没完没了地捣乱骚扰的。但是我们日常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必要时,看准了、找对了,在最有利的时机,你也可以回击一下。但这绝非常规,偶然为之则可。

人们在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人和事以后常常会感叹世情的淡薄、人心的险恶。然而,应该如何对付这种险情呢?

一是不要以痛恨对恶。以为自己与自己的小圈子乃清白的天使,以为周围的一切人是魔鬼和恶棍,于是整天咬牙切齿、苦大仇深、气迷心窍,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第一是神经病,第二是以恶对恶,本身就已经恶了,本身就已经与他或她心目中的魔鬼恶棍无大异了,趋同了。

二是不要以疑对恶。遮遮掩掩,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生怕吃亏上当,总觉得四面楚歌,结果可能你少吃了两次亏,但失掉了许多朋友和机会,失掉了大度和信心,失掉了本来有所作为的可能。

三是不要以大言对恶。以煽情对恶,以悲情“秀”对恶:言必称险恶;言必骂世人皆恶我独善,世人皆浊我独清;言必横扫千军如卷席;言必爆破多少吨的TNT,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四是不要以消极对恶。一辈子神经兮兮,黏黏糊糊,生不完的气,发不完的牢骚,埋怨不完的“客观”,结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已经是一事无成的定局,还在怨天尤人。

10.脚踏实地,低调做人

关于低调做人,自古以来,就大有学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以较低的姿态来立身处世,始终把自己的起点放在较低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基点向高目标迈进。

一个人在走入社会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陌生的环境里,对很多事情都知之甚少,需要时刻请教别人,如果这时候没有虚心、耐心,恐怕要吃大亏。如果一不小心,犯了错误,更容易招致他人不满,被同事埋怨、被领导批评。

甚至有时候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可领导却认为是你的不对。这时候如果自命不凡或者火气太大,就容易引起争执,影响彼此间的关系,也会使自己的工作难以开展,所以,一定要做好低姿态的心理准备。

既然自己对工作不熟悉,就虚心向别人请教。如果自己不小心犯了错,也应该坦白承认,并且用心纠正,没有人不犯错,知错能改就好。就算受了一些委屈也不要斤斤计较,别人未必就是故意的。

要明白,这个世界并非随时随地都在使用公正公平的游戏规则,对于不善待你的人,应该宽容低调地回敬他,而不是以牙还牙。降低姿态,低调做人将会帮你适应新环境,给人留下好印象。

在单位里,更要勤学好问、乐于助人。如果同事把一些本来不归你负责的工作交给你,你尽量把它做好,这对你有很大的好处:

第一,把这些工作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多学会一种工作,多熟悉一种业务,对自己总会有好处的。

第二,反正自己在办公时间总要做事,只要是公事,而且不妨碍自己分内的工作,就不分彼此一律照做。

第三,要乐于帮助同事做事,这是跟同事接近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倘若某同事把自己应做的工作交给你,如替他做一个表格或发一个函件,你很乐意地接受下来,并很认真地替他做好,这样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第四,要知道自己没能得到足够的赏识和重视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因为自己是新来的,或许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所以,别人有机会把各种工作都拿来让你试试,或者请你帮帮忙。等到你对工作与环境都渐渐熟悉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也渐渐有了头绪并稳定下来,同时跟同事之间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所以,大可不必在开始的时候,因为多做一点事就使自己和别人都弄得不愉快,以致妨碍以后的和谐相处。

低调做人能使你很好地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如果你能在工作上做到认真负责,对各项业务非常熟悉、老练,对同事诚恳和善,对下属谦逊、和气,就可以说已经站稳脚根了。这时候你在公司里、在同事间就已经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威信。人人都知道你很负责、能干,对同事很好,每个人都信任你,尊重你。即使有人想说你的坏话,造你的谣言,损害你的名誉,人家也不相信,反而会支持你、同情你,孤立那些无事生非、别有用心的人。

少说话、多做事永远都没有错。做事,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多学习业务知识,多学习不明白不了解的东西;不言,就是指少说空话、大话,不要夸夸其谈。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同时也应该看到,身在低处不是没有机会,处在低处并非不能望远,每个人都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只要打好了基础,总有成功的一天。

低调做人,做好应该做的事,处低而心存高远,这是一种境界,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中,这样处世做人的成功典范非常多。

甘地,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为印度人民的自由和解放奋斗一生。就是这样一位形象有些不起眼的老人,领导着已经觉醒了的印度人民向英国殖民主义者发起挑战,成为民族团结和自由的领袖。

甘地身材矮小,瘦骨嶙峋,终日身披粗布衣衫。有一幅非常形象的画面描述了这位老人:他一丝不苟地坐在一架纺车前,两条修长的手臂在忙碌着,一只手正在摇着纺车,另一只手抽出了长长的棉线,戴着钢边眼镜的双眼静静地凝视着抽线的手。这是他行而不言的低调姿态的体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为了得到印度的支持,答应在战后让印度人民自治,但是战争结束后,印度人民不仅没有获得自治的权利,反而迎来了《罗拉特法》——一部旨在更严厉地镇压印度人民反抗的法律,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让印度人民对大英帝国的幻想破灭。于是,在《罗拉特法》颁布不久,一项前所未有的活动在印度全国展开了,那就是圣雄甘地领导的旨在反抗英殖民主义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9年4月6日,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全国以死一般的沉默抗议英国政府,在令人毛骨悚然的静寂中,印度完全陷入瘫痪状态。这一天开始,印度人民逐渐从驯服的奴隶转变为反抗的战士,印度的历史在这一天翻开了新的一页。

1919年4月13日,英国士兵向手无寸铁的印度人群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一千五六百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一惨案使甘地有了彻底的认识:英国人再也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和合作。他呼吁印度人民在各个方面抵制英国:学生罢课抵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律师抵制英国人的法庭;政府官员拒绝在英国机构任职等。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甘地把他在南非形成的非暴力思想同不合作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后来闻名世界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印度人民在甘地的带领下,一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当时的每次运动都未能完全实现甘地的目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四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的独立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唤醒了在英国政府高压殖民政策下逆来顺受了几百年的印度人民的反抗精神,把整个印度人民发动起来同殖民者抗争,并迫使英国政府在1947年8月16日同意印度独立,彻底结束了印度数百年来作为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甘地曾经这样说过:“英国人妄图迫使我们与他们真刀真枪地较量,我们决不能这样做,因为他们手里有武器而我们却没有。但是,我们也能击败他们,唯一办法是把与英国人的决斗引到我们有武器而他们没有武器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战场。

面对英国的极端统治,印度国内弥漫着恐惧的气息,这个时候甘地镇静而坚决地站出来了,他领导的不合作运动鼓舞人们毫无畏惧地坚持真理。于是,人民肩头上的一层恐惧的黑幕就这样突然地揭掉了。

在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鼓舞下,印度人民完全被发动起来了,上到政府官员,下到不可接触的低层“贱民”;从年纪较大的老人到中青年甚至幼小的孩子;从男人到一直受奴役、受压迫的妇女,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从各个领域一齐向殖民当局宣布开战。

这样一只强大而团结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大军,令英国殖民政府无可奈何。尤其对于对于这股力量的领袖——甘地,殖民统治者心里更是矛盾重重:因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带动了印度人民,动摇了他们的殖民统治基础;一旦失去甘地,印度人民会脱离非暴力斗争的轨道而走上暴力反抗的道路。

最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有了结果,迫于战后世界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浪潮,英国政府不得不派出一位年轻有为的勋爵前往印度处理印度独立的有关事宜。这位勋爵同甘地以及印度其它几位宗教领袖经过几轮较量之后,终于在1947年6月向全世界宣布:“1947年8月15日,将正式宣布印度独立。”

1947年8月15日,在这个历史性的夜晚,印度独立了,印度人民正式脱去了历史的枷锁,而甘地,这位领导印度人民走向独立的领袖,只是平静地和他的同伴们住在新德里贞利亚加塔大街一座寓所里,一如既往地躺在铺在地上的一块椰树叶编成的席子上,当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当印度终于真正得到自由和独立的时刻,他正在沉睡。甘地,这位印度人民的伟大领袖,便是以这种极其平凡的方式迎接他奋斗了几十年的民族独立的胜利。

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甘地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典范。他做人低调,不事张扬,没有个人野心,他从来不去争夺国家的权力,尽管他有十足的把握获得这些权力。恰恰相反,他不仅辞去了党的领袖职务,而且拒不到政府任职,这有别于很多政治领袖。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举世公认,他的道德修养堪称楷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成为人们的表率。甘地待人谦恭、诚实、光明磊落,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虽然他是一名虔诚的印度教徒,但对于穆斯林、犹太教的经典也能兼收并蓄、运用自如。他用自身的切实行动唤醒了整个印度的人民,他关心下层人民疾苦,善于体察民情,他一直和低层人民一起生活;甘地生活清苦,安贫乐道;他尊重女性,提倡人的精神完善和社会和谐,这对于印度歧视妇女、男尊女卑的不良传统是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