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13091700000020

第20章 以礼数待人,明方圆之道(3)

许多时候,下级的冲撞会使领导下不了台,面子难堪。如果领导的命令确有不足,采用对抗的方式去对待领导,这无疑会使他感到尊严受损,以敌意来对抗敌意。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领导是十分重视自己的权威的,或许他会表示,可以考虑你的某些提议,但他绝不会允许你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

下级冲撞领导,一般都会使用比较过激的言辞,特别是一些很伤感情的过头话,这些话会像一把把尖刀直冲向领导的内心,这势必会惹得他怒火中烧,大发雷霆,视你为敌。在这种情形下,你可能是出于某种忠心才说的,但如言辞不当,反而会使领导认为你一直心怀不满。

领导往往有着很强的尊严感。行使权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而尊严是一个人最敏锐、最脆弱的感觉。因为它总是同一个人最本质的某些东西相联系的,侵犯尊严便等于是对人的污辱和蔑视。这在自认为理所当然地享受人尊重的有权力的领导的眼里,是绝对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谅解的。

对抗会使领导失去理智。一旦尊严受损,便觉得权威受到挑战,在面子感到相当狼狈难堪时,会使他把事态看得十分严重,一时也不会考虑什么是非曲直,只有一味地宣泄。在此种情形下,领导一般都会十分激动,甚至是头脑发昏,恼羞成怒。失去冷静的判断,你就成了他的第一号敌人,过激行动常常会因此而发生。即使是当时比较克制,事后也会是越想越气恼,找机会报复你。

三国时,诸葛亮初展才华,火烧博望坡,杀得曹军大败。曹将夏侯淳对曹操说:“刘备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为强,除掉它。”而曹操也认为,刘备、孙权乃自己统一天下之大障碍,所以决定发兵讨伐,扫平江南。

而有一大夫,叫孔融,却是迂腐得很。他以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虎踞龙盘为名,称曹操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因此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出,仰天长叹:“以最不仁义去讨伐最仁义者,怎么能不败呢!”结果被人听去,报告了曹操,于是曹操大怒,诛杀了孔融全家。

据说,早就有人对孔融说过:“你这人刚直得有些过分了,这是你自取祸患的根本。”

孔融不谓才不高,但他未领会主人的意图和决心,出言不逊,特别是以“最不仁”来形容曹操,这怎么能不使曹操心怀懊恼,必欲杀之而后快呢!

所以,在与自己的领导或上司想相处的过程中说话时切勿激动,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问题,不要冲撞对方,引起上级的怒火,使他怨恨于你。不要鸡蛋碰石头,要懂得避重就轻,绕道而行,才不会被碰的头破血流。

11.智者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兵无常势,文无定法。做人也一样,要懂得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据说,当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进京面圣,北京万人攒动,皆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不会错过给这位湘军统帅相面的机会。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令相术之人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为何会有这等荣耀的命运?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金陵攻克后,朝廷确实对曾国藩有了防范之心,倘若曾国藩不改变自己的性格,仍按照以前的性格办事,肯定会落个年羹尧一样的命运。因此说,曾国藩的确因改变性格而改变了命运。

曾国藩是方圆性格的最典型代表,更是因改变性格而改变命运的人。的确,在曾国藩的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功名利禄”,可谓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

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军的12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他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曾国藩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于是他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专权,认为满人无能,就重用汉人,这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咸丰十二年(1862年),曾国藩被授予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不久又被赐予太子太保头衔,兼协办大学士。自此以后,曾国藩在清廷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国藩激流勇退的方式进一步获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人财一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退出财物,也不能退出财物,在进京之后,因怕权大压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因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4万湘军,因怕清廷怀疑南京的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并且还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几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再追究什么。他反而显示自己的恭谨态度,因此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赏予其太子太保太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曾国藩性格中的“方圆”,也可理解为“刚柔”。“刚”让他四次抗旨,以保湘军。曾国藩刚练水勇时,水陆两军约有万余人,这时若和太平天国的百万之师相抗衡,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曾国藩为保护他的起家资本,曾四次抗旨朝廷。

“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如果他一味地刚硬下去,恐怕会确如相术之人所言,在攻克金陵之后便命丧黄泉。然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虽然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对一位勤奋读书的人来说,书里的真知灼见的确能令他时时惊醒,事事警惕。只要他持之以恒,性格无疑是可以改变的,理想性格无疑也可以锤炼而得。

如果说“方”即是“刚”,那“圆”必是“柔”。曾国藩性格中的“柔”是锤炼出来的,“柔”的性格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谓“方圆人生,刚柔兼济”即此之谓也。

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指的也是刚柔、方圆兼济。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游刃于天地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刚柔、方圆兼济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读书实践锤炼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而所读不仅为有字之书,更为社会人生的无字之书。

从曾国藩的身上,我们可以充分学习到做人的圆通之道,懂得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这种变通的做人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作为一个年轻人,还需要慢慢去历练和学习。

12.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类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类人的典型表现是:我的意志高于一切,别人都得服从我,并且还很自以为是,为所欲为;还喜欢强人所难,从不顾及他人内心感受。

自我中心主义者是绝对不会受人欢迎的。这些人往往是一些自负的人,这种过度的自信导致这类人视客观条件于不顾,而一味主观臆断。在与人交往中,自我中心主义者常持狭隘、狂妄、偏执的不良心态。

分析自我中心主义者产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方面:

(1)自恋狂。自我中心主义者通常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如具有军事才能,或者是个科技奇才,或者是个神童。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过人的禀赋,他才自视甚高,觉得别人都不如他,所以他顾影自怜,自我怜爱。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把人的自恋分为两种,一是良性自恋,一是恶性自恋。自我中心主义者属于恶性自恋。

(2)优越感。自我中心主义者或是有地位有金钱,或是因长相漂亮、有一技之长,而自觉高人一等。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就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优等民族,他的自我中心主义膨胀,其结果就是发动了战争来表现他的自我中心主义。

(3)家庭教养。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这都是家庭社会教育的结果。当一个孩子呱呱落地时,他的周围站满了各式关心他的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在日后的养育过程中,他被视为家庭的中心、掌上明珠,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小皇帝”、“小太阳”,别人都得跟在他屁股后面围着他转了。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不管其程度如何,这种意识都会成为体谅、理解别人的障碍。

假若在任何场合中,都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常常忽略别人,或者根本就视别人如草芥,是绝对不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有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他的老师,他无数次地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心曲,都被老师婉言谢绝。老师还向他解释了无数理由,说明他们不能建立爱情关系,而只能是师生关系。

这个小伙子一贯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他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以为自己的选择是极为正确的,老师没有理由拒绝他;并顽固地认为我爱你是我的权利,我没有错,我应该得到回报。

在老师多次拒绝之下,这位小伙子采取下跪、写血书,甚至切脉来表达他的爱情,老师被他缠得又害怕又恐惧,痛不欲生;被他“爱”得心绪不宁,死去活来。后来学校出面调停,告诉他再纠缠老师就开除他。而老师怕对他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就悄悄地调走了。这个学生才渐渐地从自我中心的情绪中苏醒过来,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

自我中心主义者的这种性格特征,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危害、损伤着他人的利益。

自我中心主义者在生活中有很多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父母。现在的父母除了干涉儿女的婚姻问题外,还从自我中心出发,干涉孩子的学习、爱好、工作、事业。

(2)上司。当官或做老大的通常都是一些自我中心主义者,惟自己的意志论,命令、要求下属干一些他们不愿干的事情,似乎不自我中心一下就体现不出做官的威严来。

(3)朋友。那种张口就求人而又从不体谅别人难处的朋友,他交友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如果用不上,他早就不跟你来往了。

(4)单相思者。上述那个小伙子就是这样比较典型的例子。他自我中心主义严重,在感情上强拉硬夺,丝毫不顾及对方感受。

自我中心主义者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应该克服这种性格特征。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站在他人立场上想一想。自我中心主义者通常都只想到自己,想不到他人,这是自私自利的内心在作怪。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如愿,除非你是操纵别人生死的人。

现代人自我意识极强,谁都不甘心被别人驱使,没有人会委曲求全做自己不乐意的事。强加意志于人的人,最后得到的只会是别人的反抗和背叛。

站在别人立场上,体会一下被指使来指使去的感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做独断专行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2)加强你的知识修养。有一句俗语,“无知者无畏”。无畏者即什么都不怕,自我中心主义者就相当于一个无畏者,只有加强知识、技能、人生素质修养,你才会认识到原先的自己是多么的狂妄、多么的自以为是,自己的自我中心是多么可笑。

(3)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如果你的自我中心主义已经到了一意孤行的境界,蛮横、霸道、独断专行,那失败必然降临在头上。

楚霸王项羽就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听不得别人的建议,致使手下的人都跑到刘邦那里寻求发展,可他仍然不汲取教训,最后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自刎在乌江边上。

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后来的自我中心主义导致了天国分裂、孤军深入四川大渡河,结果全军覆灭。

千万别做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否则你会陷入一种既尴尬又失败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