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13091700000013

第13章 调整心态,戒骄戒躁(4)

(11)如果同意对方的言论应公然表示,并说明为何同意。对方在说话时,有些观点与你产生了共鸣,你就应该立刻表示赞同,并且说明自己的理解,这样你就会在对方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

(12)设法根据对方的观点发挥。最使对方对你喜欢的方法是对对方话语的深入理解和发挥。如果你能把对方的话语发挥到一个高度,让对方产生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人物的感觉,那他一定会对你喜欢得不得了。

(13)不要在交谈前先对对方有成见。人是在交际过程中才能发展友谊,如果你对人事先就有了成见,就会使你在和人交谈时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即使对方的谈话是真诚的,你也不会接受对方的友谊,这就使谈话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14)如果你不懂一件事,千万不要装懂;如果说错了,应当承认说错。交际场合会涉及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是我们的知识范围之外的,这时候就应该虚心请教别人,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因为这时候不懂装懂就会产生笑话,就会使你的社交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说错话是常有的事,及时地纠正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如果错了还要强辩的话,只能让人对你产生反感。

(15)如果你没法同意对方的观点,先说你自己的理由,然后才说因为“我对尊见未敢苟同”等。

社交的方法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懂得尊重对方,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满足他的成就感。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要知道,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10.懂得自我约束,适时反省自己

一个人应该知道经常的反省自我,懂得自我约束,才能在为人处世的的过程中少犯错误,收放自如。

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他即位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安定,可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陈后主的骄傲自满,以为陈朝已经固若金汤,无须居安思危,所以终日花前月下,纵情酒色,放浪形骸,很快便由起初的一代明君变成了昏庸之君。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感于陈朝灭亡而写下一首七言绝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陈后主不理朝政,骄奢淫逸之举。

陈后主即位后不久,被弟弟叔陵砍伤,终日在后宫养病,只留当时他最宠幸的张贵妃陪伴于身旁,将其它妃嫔包括皇后都摒斥在外,皇后沈婺华,出身显贵,父亲为陈朝重臣,母亲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之女会稽穆公主,她聪明贤淑,精通诗书礼仪,但因羸弱多疾,后主对她还不及一般嫔妃,这样一来备受宠幸的张贵妃宠冠后宫。

陈后主修建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分别给张贵妃、孔贵嫔等他比较喜欢的妃嫔居住。每日饮食起居均由这些人服侍,并且每次饮宴,都命诸妃嫔和女官等吟诗作乐,选出较好的谱成歌曲,命上千名宫女习而歌之,轻歌艳舞终日弥漫整个后宫。

陈后主越来越怠于政事,文武百官凡有奏章,都必通过宦官蔡脱儿、李善度等人才能达于皇帝跟前,而每次批改奏章,后主都与张贵妃共同定夺,张贵妃正好借此机会干预政事,朝中的大小事情没有她不了解的,后主见朝野上下的言论,足不出宫的张贵妃都了如指掌,更加对她宠幸。

可是后主并没有看到政治形势的可危之处:朝中宦官佞臣,内外勾结,王公显贵,纵横不法,花钱买官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后宫犯法的,只要请张贵妃说情,后主往往都会既往不咎。荒于酒色的陈后主仍然没有意识到“一时的兴旺并不代表一世的兴旺”,还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

终于,朝中正直的官吏忍耐不住,上奏后主,阐明了朝中的混乱局势,并且弹劾施文庆、沈客卿等人飞扬跋扈、****朝政,可昏庸的后主已听不进任何忠言,先后将大臣毛喜贬谪出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傅绰赐死狱中。章华上书后主说:“陛下即位,于今五年,思衔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它,惑于酒色。祠七斋而不出,拜妃嫔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戡,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邪归正,悔之晚矣!”后主收到这样的奏章自然暴怒,立即将其斩首,朝中官员见后主如此暴虐,都明哲保身,三缄其口,一个本来兴旺发达的国家就这样被陈后主弄得岌岌可危。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懂得这一道理的人,都应该收起“蛟龙腾跃嫉水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的自负情绪。一个人只有经常反躬自省,才可能会功成名就。

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意踩踏草坪、在风景名胜地乱写乱画等等,这些人都是缺少对自我的约束。平日里,他们可能都是家庭中的好孩子、好丈夫、好妻子,学校里的好学生,单位里的好员工,但在公共场合,在没有亲人、领导、熟人监督的时候,他们就把持不住自己了,不再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任本性中低俗恶劣的一面泛滥。这说明他们的道德修养还欠着很大的火候,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很脆弱的。

人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看看自己今天说错话没有、做错事没有,如果言行有不对的,就要及时更正,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11.正确评价和肯定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不喜欢自己,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不接受自己的人,常常心情郁闷,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没兴趣;他认为自己思想怪诞,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精神病;他还抱怨周围的亲友、同事、邻居不能理解他等等。

实际上,他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他们不懂得正确评价和肯定自己,从而影响到他对别人的接受,并进而产生其它方面适应的困难。由于他不曾意识到这点,无病自扰之,表现出自暴自弃的倾向。

可见,对所有人来说,正确评价自己、肯定自己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己,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

如何才能更好的肯定和接受自我呢?

首先,要克服完美主义,体验自己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为这世界并不完美。家人、友人一样有缺点。十全十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应当“知足常乐”。要容忍体谅,不但要与他人相处容易,亦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不致苛求。要明白讨好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必去尝试。

“受欢迎”的本意是使他人赏识你的本人,而不是你的最好表现。尝试一下“言所欲言”,坦诚和直率能消除许多障碍与心理压力。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和任何人一样有可取之处。勿过分自责,任何人都有彷徨的时刻;不必为“爱”与“恨”过分担心。勿自悲自怜,你的遭遇并不重要,你对遭遇的反应才是顶重要的。

其二,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自知者明,自胜者勇。你可以通过与同龄、同样条件的别人相比较、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等来认识了解自己。

其三,要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这样会使你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力所能及的胜利能增加你的自信心。

其四,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要经历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也许发挥了才干,也许暴露了缺陷。这没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将促进你对自己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己。要有勇气承认自己在能力或品质上的缺陷,肯定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12.道歉不可怕,原谅得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朋友之间免不了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感情冲动,话说过头,事做过火;由于方法不当,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丝毫不要遮遮掩掩,而是要勇敢地向朋友道歉。衷心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有些人认为,朋友之间用不着客套,即使有所冒犯也无须道歉。其实则不然。生活中因为一件小事、一次口角就使老友翻脸、夫妻反目的事不是常有的事吗?因为不肯道歉和认错,或者找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只能加深矛盾,使朋友生气。

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道歉,可以避免一场纠纷的爆发。真正的道歉不仅仅是承认一个错误,它还表明,你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有损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补偿和重建这种关系有着相当的愿望。

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承认错误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一旦你迫使自己勇敢地这样去做,克制自己的骄傲心理,它将会成为一种奇妙的医治创伤的愈合剂。

每个人都需要学会道歉的艺术。回想一下,有多少次由于你严厉刺耳的评判和尖刻的话语使你以失去朋友为代价而受到了惩罚。有几次你曾坦白、诚恳地表明了你的歉意。因为每当我们犯下一个哪怕是很小的过错,理智上都会感觉得到,某种有关伦理道德的心理平衡就会受到干扰,直到这个过错得到承认并且表达了歉意为止。

邱吉尔对杜鲁门的第一印象十分不好,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自己曾一度严重地低估了他——这是一句用高明的恭维话表示的一种歉意。诚挚的道歉不仅能够和解被损坏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使这种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李先生是北京一所著名大学里的老师。有一次,其所在系的领导对他的工作提出了许多非难,原来是同他熟识的一位教授说了一些诽谤他的话。这些话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不得不默默地吞吃了这些苦涩的黄连。

后来的某一天,他接到了一封这位教授写来的信。当时他已经调离了那所大学。教授在信中说,自己一直错误地评价了他,并希望他能接受他的歉意。于是乎,在一瞬间他的所有敌对情绪都冰消雪融。教授使他深受感动,他立刻写了一封回信,如实地把他的感受告诉了他。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道歉并不可怕,原谅才能更容易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聪明人懂得在犯了错误或者别人对不起自己的时候,向别人真心的道歉和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