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2:有关冷知识的2000个趣味问题
13091300000063

第63章 历史卷(8)

中国历史上最大面额的钞票是60亿元,诞生于国民党统治后期,由当时新疆省银行发行。当时通货膨胀极其严重,60亿元在上海市场上只能买到70余粒米,或是1盒火柴。

不过,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这张曾经高额却购买力极低的钞票,因为民间难得一见,价格已近2万。

143/契丹人为何在明朝之后消失了?

中国历史上的契丹民族,曾经建立过历时200多年的辽王朝,在北宋时期强极一时。但为什么明朝后,历史记载中再也没有看到过契丹人的身影呢?

上个世纪末,研究者们通过DNA测定发现,原来,现在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人的后裔。因为元代好战,在其征兵时,善战的契丹人差不多都被征入伍而分散到各地,有的作为族群(如达斡尔族)存续下来,有的则被同化了,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载中再也不见了契丹人踪迹的原因。

144/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宴是哪次?

中餐中大规模的宴请宾客一般不会采取火锅这种菜式,而绝大多数使用热炒,但清朝乾隆皇帝偏偏不按此理出牌,因为自己非常爱吃火锅,于是当其大寿在宫中大摆“千叟宴”时,就采用了火锅宴的形式,当时全场共上火锅1550余个,宾客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145/“楷模”原来是两种树吗?

现在我们把能起到榜样作用的人和行为称为“楷模”,而这个词最初来源于两种树木。

楷树,又名黄莲树。相传它最早生长在孔子的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为诸树之榜样。而模树相传最早生长在周公墓旁,其叶随时令而变,色泽纯正。于是,慢慢演变为以树喻人的“楷模”一词。

146/为何将打击报复陷害称作“穿小鞋”?

在封建时代,妇女缠足以小脚为美,婚姻也全听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能依照脚的大小衡量女人的相貌。于是,媒婆会先请男方看女方的鞋样儿,一旦同意,就将此鞋样留下,并定做一双绣鞋,当做订婚礼物,送给女方供成亲当天穿着。

如果当初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就穿着不舒服,甚至穿不上,从而使女方出丑,这就是“穿小鞋”的最初由来。后来沿用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行为。

147/中国第一个敢和皇帝离婚的皇妃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女人嫁入皇宫,便是一辈子不能再有出来的念想,命运的好坏是由皇帝是否宠幸来决定的。像现今社会一样,如果感情不和就可以选择离婚,是当时的嫔妃所不能想象的。

但随着封建王权制度的瓦解,这样的规则也遭到了世人的挑战。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妃文绣,在历尽不如意的婚姻生活后,就亲自找到律师,按照法律程序和这位皇帝办理了离婚手续。虽然溥仪吃惊得难以接受,但最后无法改变文绣的坚持,只好达成协议,从此离婚。这也使得文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和皇帝离婚、并且最终成功的女人。

148/女性缠足是从什么人开始的?

缠足是对女性的折磨。作为封建礼教的陋习一部分,这种习惯是从妓女开始,而传播到主流社会的。这对某些道貌岸然的封建文人皆尊圣贤的价值观,是一个辛辣的讽刺。

娼妓缠足始于宋代。据《艺林伐山》记载:“谚言杭州脚者,行都妓女,皆穿窄袜弓鞋如良人。”妓女缠足的原因,大概是制造一种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迎合客人的某些变态的需要。

宋代以后,普通女子也开始缠足。《侯鲭录》说:“京师妇女粧饰与脚,皆天下所不及。”《辍耕录》说:“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脚为耻。”

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是取决于男性的要求。元代伊世珍《琅环记》说:“吾闻圣人立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以裹其足。所居不过闺阁之内,欲出则有帷车之载,是以无事于足也。”

可见,女子之所以缠足,是源于古代文人对于妓女的某种意淫。这种陋习折磨女性数百年,终于在民国初年被废除。

149/秦始皇真的没有坑儒吗?

秦始皇,千古一帝,他有很多伟大壮举,也有很多为后人所诟病的行为,如焚书坑儒毁灭了无数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实,焚书确实使很多珍贵的典籍失传;但秦始皇的坑儒却并没有活埋知识分子,“坑儒”实际上是“坑方士”。

千古一帝也无法摆脱死亡的恐惧,一直梦想能长生不老。侯生和卢生是秦始皇身边的方士,一直为秦始皇求取仙人仙药,可始终不得。两人因害怕受罚而逃跑。秦始皇大怒,在全国通缉二人,并对咸阳的方士严加审讯,希望找出二人的线索。方士们为了自保而互相告发,导致几百人被治罪,最后460人在咸阳附近被活埋。

所以,秦始皇并没有为了进行思想的专制而杀掉知识分子;可能有知识分子在“坑方士”事件中被牵连,但也是属于少数。

150/司马迁因为什么受到了宫刑?

《史记》,千古奇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司马迁,在受到宫刑之后还发奋着书,终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司马迁遭受酷刑后仍自强不息的精神,被后人所久久传颂。那么他究竟犯了什么罪,为何遭此酷刑呢

司马迁获罪的原因,是为李陵辩护。

李陵是着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公元前99年,李陵与匈奴作战,兵败被俘。边关盛传李陵已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听说后恼怒异常,群臣落井下石,大骂李陵。唯有耿直的太史令司马迁直言说,李陵忠心耿耿,战功卓着,就算是真的降了匈奴,也是权宜之计,是为了留下性命回来为朝廷效力。汉武帝不听,反而迁怒于司马迁,司马迁也就受到了残酷的宫刑。

其实司马迁说的是对的,虽然汉武帝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儿,在匈奴的李陵还一直想着为汉朝效力。苏武出使匈奴时,李陵吟诵了一首表明心迹的歌,然后面向南方,长跪不起。苏武叹息不止。但是,事情已经无法逆转了。

151/瘟疫何时曾经使中国人口锐减?

人类的历史,自从有了传染病后,就是一段伴随着悲伤和求变的历史。古代的人们如果遭遇了传染病,情况远远比今天糟糕得多,因为他们还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研究。

中国在秦统一后,人口达到了2000万;西汉汉武帝时社会发展迅猛,人口增长到5000万。而长期的社会发展,在瘟疫面前不堪一击。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和瘟疫流行,全国人口竟然减少了四分之三,中国大地只剩下1100万人口。

151/明朝十六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一般说来,史学界认为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那为什么我们今天去旅游,听到的都是“十三陵”而不是“十六陵”呢?

不妨看看,都是哪几位皇帝没有葬在十三陵:

第一位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明朝定都南京,而北京的十三陵是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才开始建造的,所以他前面的两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孙子也就是第二个皇帝朱允文,自然没有葬在北京十三陵。朱元璋的陵墓建在南京钟山脚下的明孝陵,而朱允文在其四叔朱棣起兵逼宫的时候至今下落不明。

而第七位皇帝景泰帝朱祁玉的帝位,算是从哥哥手里夺过来的,虽然他在位时也在十三陵修建了陵寝,但在其兄明英宗复辟成功后,将景泰帝封为成王,等于丢失了帝位,自然不能葬入皇家十三陵了。

152/光绪真的死于砒霜吗?

1908年,年仅37岁光绪皇帝突然死后,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断了气,于是引起人们的诸多猜测。一百多年来,光绪的死因一直没有得到学术定论。

但在2008年时,研究小组通过采用现代刑侦手段和高科技手段,介入此“谜案”的调查。一份长达1万字的报告,为光绪死因做出了科学定论——光绪确实死于砒霜中毒。

153/清朝什么时期中国曾帮助美国度过经济难关?

公元1783年(当时乾隆皇帝在位)美国正式独立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他们除了国内通货膨胀、国库空虚外,还面临着英、法等国家的贸易禁运和不公平的外贸条款。

这个时候,美国将希望寄托在对华贸易上,并做好了精心准备,派出“中国皇后号”前来中国贸易。在当时广州官员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实现了突破禁运的目的。中国商人对处于困境的美国商人也非常照顾,经常赊账给那些资金不足的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