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13042700000052

第52章 中国古代纪年法

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这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纪年方法,它是从耶稣诞生这一年算起的。在我国古代,却另有两种纪年方法。

一种是以封建王朝的年份来纪年。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叫贞观元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俭)登基时年号为崇祯,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这种纪年法,如果不熟悉各个朝代和年号,计算起来就很麻烦。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各有各的纪年方法,造成纪年混乱、不统一。因此,我国古代另有一种比较科学的纪年法:干支纪年。

你一定很熟悉“甲午风云”、“辛亥革命”,这里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称,是由干支纪年法而来的。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又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正好60年为一周,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六十甲子。古人用这种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干支纪时,是将一昼夜十二等分,分别用子、丑、寅……十二地支来命名,一个符号代表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时间的具体划分:白天根据日影来推断时间,可用日晷测定,也可凭经验目测。以太阳为标准,太阳当空正午叫午时,此为一日的中心,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午时以后,再依次计算:14点为未时,16点为申时,18点为酉时。酉时后,太阳已没。古代普通百姓家没有滴漏等计时器,就用燃香的方法来计时,或听打更报时。人们将一个晚上分为五个更次:从20点的戌时起更,称为一更天;22点的亥时叫做二更天;零点是半夜,为子时,俗称“半夜三更”;2点称丑时,为四更天;黎明前4点称寅时,为五更天。五更过后,金鸡报晓,天渐渐放亮。上午6点称卯时;8点称辰时;10点称巳时。

干支纪日,相传很古老了,距今已有2000多年。每天都有一个日序,含天干一个字,地支一个字,如甲子为第一日,第二日即为乙丑,第三日为丙寅……60日为一周,一周完毕再由甲子口起。

干支纪月,以十二地支命名,冬至所在月为子月,下一月为丑月,等等。但干支纪月现在已经不用了。

干支纪年,天干地支依序搭配,甲子为第一年,乙丑第二年……六十年为一周,再循环往复。比如1924年是甲子年,60年后的1984年又是甲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