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12947000000012

第12章 孙子兵法·九地篇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①。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②。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③。诸侯之地三属④,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⑤。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⑥。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⑦,衢地则合交⑧,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⑨,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⑩,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注释】

①散地:在自己领地内与敌作战,士卒易逃散。

②轻地:士兵离本土不远,危急时易于返回。

③交地: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

④三属(zhǔ):指敌我和其他诸侯国连接地区。

⑤重地:入敌境已深,越过许多敌国城邑。

⑥围地:入口狭隘而归途远,进后艰难,敌若堵塞入口断我退路,形如被围。

⑦无绝:军队间应保持联系,互相支援。

⑧合交:指结交邻国,孤立敌人。

⑨上下不相收:上下失去联系,不能收拢。

⑩由不虞之道: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

主人不克:被进攻的一方无法战胜进攻的主人,对方或敌人。克,战胜。

固:牢固,这里指军心稳定。

拘:束缚,指人心专一而不涣散。

不求而得:不用要求,就得到士兵全力以赴的冲锋陷阵。

偃卧者涕交颐:躺着时泪流面颊。颐,面颊。

率然:古传说中的一种蛇,用来比喻军队,像率然那样,哪一部分受击,其他部分会予以支援。

常山:恒山。

携:携手,提携。

革其谋:变更既定的计谋。革易:变更的意思。

事:职责。

屈伸之利:根据情况,该伸则伸,该屈则屈,最为有利。

使之属(zhǔ):使自己的部队部署相互连接。

进其途:迅速通过的意思。

塞其阙:堵塞缺口,使士卒不得不拼死作战。

过则从:士卒陷入危险境地,就会听从指挥。

预交:与诸侯结交。预,通“与”。

隳(huī):通“毁”,毁灭。

悬无政之令:颁发打破常规的法令。

并敌一向:集中兵力指向敌人的一点。

夷关折符:封锁关口,废除通行凭证。关,界门,关塞。符,古时军用凭证。

无通其使:不与敌国来往。使,使节。

诛:治,引申为研究决定的意思。

敌人开阖:指敌人有隙可乘。阖,门扇。

必亟入之:须及时乘机而入,勿失良机。

微与之期:不与人约期交战。微,无。

践墨随敌:实施计划,随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墨,既定计划。

【译文】

孙子说:根据用兵的法则,军事地理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在自己境内作战,叫做散地。进入敌国但入境不深,叫做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往,敌军也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与多国交界的地区,先到达就可以得到天下之众的地区,叫做衢地。进入敌国而且入境深,经过的城邑多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一切难于行走的道路,叫做圮地。进口狭隘,退路迂曲,敌军能以其少胜我多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作战则能生存,不迅速作战则会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所以散地不宜作战,轻地不宜停留,争地不宜进攻,交地行军不可间断,衢地当四面交结诸侯,重地当掠取粮物,圮地当迅速通过,围地当设制计谋,死地则应拼死一战。

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面和后面不相衔接,主力与非主力不相策应,官兵不相救援,上级与下级失去团结,士卒溃散难以集中,即使兵力集中也不能保持整齐。对我有利就行动对我无利就停止。试问:如果敌人人数众多而且又阵势严整地前来与我作战,用什么办法对付回答是:先夺敌人的要害就能使他听从于我。用兵的关键是靠神速,乘敌人尚未赶到,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去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一般对敌国进攻作战的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士卒的意志越是专一,防守之敌越是不能抵御;掠取富饶的乡村,三军就有足够的粮食;注意休整军队,不使之过于疲劳,鼓足士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设制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我方意图。

把军队投之于无路可走的境地,士卒就会宁可战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卒宁死不退,就会竭尽全力。士卒陷于危险的境地就会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稳固;入敌境越深就会越拘束,迫不得已就会奋力拼斗。所以不用训练也会戒备,不用强求也能做到,不用约束也会亲附,不用命令也会遵守,禁绝吉凶占卜,祛除疑虑,即使战死也不会逃跑。

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他们不爱钱财;不贪生怕死,也不是不想长寿。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湿衣襟,躺着的泪流满面,把他们投之于无路可走的绝地,他们就会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就好像率然一样。率然是恒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会来救应,打它的尾巴,头就会来救应,打它的身子,头和尾巴就会一起过来救应。试问军队也能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那吴国人与越国人是相互仇视的,但当他们同乘一条船渡河而遇到风险时,他们互相救援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所以用联马埋车轮以示死战,是靠不住的,使士卒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如同一人,是治理军队的方法。兼顾刚强与柔弱,是利用地形环境的方法。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起手来像一个人一样,这是由于客观形势迫使军队不得不这样。

将帅用兵,要做到冷静而沉稳,端庄稳重,严正而有条理。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行动毫无所知。经常变换作战部署,改变计划,使人们什么也搞不清楚。经常改换宿营地,故意迂回行军,使人们什么也无法推测。将帅与他们约期会战,就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断其归路;将帅与士卒深入别国境内,然后才告之于作战目的,下令作战。这就像驱赶羊群,赶过来,赶过去,不知道要上哪儿去。聚集三军士卒,把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这就是统帅军队应当做的事情。

九地的变化,通变的利处,士卒心理的掌握,都是不可不加以考察的。

一般进攻敌国作战,进入敌国深则意志专一,进入敌国浅则意志涣散。离开本国进入敌境作战,叫做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是衢地;进入敌国很深的地区,是重地;进入敌国浅的地区,是轻地;背有险固前为隘口的地区,是围地;无处可走的地区,是死地。

所以散地要使军队意志统一,轻地要使军队紧密连接,争地要使部队迅速迂回敌后,交地要固守关口,衢地要谨慎防守,重地要补充粮食,圮地要迅速通过,围地要堵塞缺口,死地则要显示死战的决心,殊死拼斗。

所以士卒的心理情况是,遭敌包围就会尽力抵抗;形势危急、迫不得已就会拼死决斗;深入困境就会听从指挥。

所以,不知道诸侯的谋略,就不能与之交结;不知道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就不能行军;没有向导,就不能得地理之便。这几方面,如果有一个方面考虑不到,就不能算做霸王之兵。凡是霸王之兵,攻打大国,就会使敌方召集不到民众;威加于敌国,就能使敌国不能缔结外交。所以不必去争取与天下的诸侯交结,也不必去培植自己在天下的势力,只要伸展自己的力量,施加威力于敌国,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池,毁灭敌人的国都。

施行没有常规的奖赏,执行不用规定的号令,使用三军的兵,如同使用一个人一样。令其执行任务,不要用言语申说;令其执行危险的命令,不要告之于有利条件。投士卒于死亡之地,然后他们才能转死为生,使士卒陷于危境,然后才能夺取胜利。

所以,用兵作战,在于谨慎地审察敌人的意图,根据敌人的意图,集中兵力指向敌军的一点,千里攻敌,斩杀敌将,这就叫做用巧妙的办法克敌制胜。所以决定作战之日,要闭锁关口,销毁符节,禁止敌国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再三激励士卒,以责成具体任务。敌人打开门户,就要迅速进入。首先夺取敌人的要害,暗地里透露会战期限。紧密跟随敌人,寻找进攻的机会。所以,战争开始时好像处女那样沉静,敌人打开门户时,就像逃脱的兔子一样迅速敏捷,使敌人措手不及,无法抵挡。

【浅析】

《九地篇》上接《地形篇》是对于地形地理的讨论与研究。这里“地”不仅指自然地理,还包括客观环境条件,这对于战略行动的决定作用更大。正如孙子在本篇中所说的那样“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开篇第一段,阐述了九种不利的地理环境“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并进一步说明在这几种地理形势下,有可能对将领与士兵产生的心理影响。由此,孙子分别根据这九种不同地形,提出了不同的作战方案与注意事项:比如散地不宜作战,衢地应结交诸侯,围地应设计谋略,死地应背水一战等,精辟至极。

当敌军正大光明蜂拥而来时的对策,是要“先夺其爱”,即夺取敌人最重要的地方。古代战时,常夺取敌人将领的亲人或首领本人作人质,现代战争中决不止这个,比如攻击敌人最薄弱环节,断其水源、粮道,以这个要害来作为打败敌人的切入口,当然这个要害还可以包括精神的、道德行为,甚至于情感方面。先夺其爱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手段。

本篇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比喻,“率然”蛇。无论击其身体中的哪一段,其它部分都会立即来救助。孙子用它来比喻军队的团结和协作应如率然一样,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携手若使一人”,怎样才能做到呢,答曰“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即从思想上做到统一,指挥上做到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当然还要有一定的机动性,善于应付突发的事件。从“率然”的本能之举,居然能得出这么深刻的“军事哲理”,孙子真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

“并敌一向,杀敌千里”,是讲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一旦有机会就集中兵力大败敌人,擒杀将领。但把握时机,抓住突破口是关键,正如孙子所说“巧能成事”,“巧”是题眼。

本篇内容颇多,计谋也颇为广泛,是值得仔细玩味的。

·计谋例说与应用

原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译文:把军队投入危地得以保存,使士卒陷于死地才得以生,军队处于危险之中,才能力争胜利。

《孙子兵法》与军事——项羽破釜沉舟败章邯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派大将章邯统率大军击败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然后又北渡黄河,进攻赵国,将赵王歇包围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赵王歇慌忙向楚国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统率大军援救赵国。

宋义知道章邯是员骁勇善战的老将,不敢与章邯交战。援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后,宋义按兵不动,一住就是46天。项羽对宋义说:“救兵如救火,我们再不出兵,赵国就要被章邯灭掉了!”宋义根本不把项羽放在眼里,对项羽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就不如我了。”并且传下命令:“如有人轻举妄动,不服从命令,一律斩杀!”项羽忍无可忍,拔剑斩杀宋义,自己代理上将军,并命令琼布和蒲将军率两万人马渡过漳河援救赵国。

琼布和蒲将军成功地截断了秦军粮道,但却无力解赵王歇巨鹿之围,赵王歇再次派人向项羽求救。项羽亲率全军渡过漳河,到达北岸后,项羽突然下令:将渡船全部凿沉,将饭锅全部打碎,将营房全部烧掉,每个人只带三天的干粮。将士们惧怕项羽的威严,谁也不敢多问。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此次进军,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就是死路一条!”将士们眼见一点退路也没有,人人抱着死战到底的决心与秦军拼杀。结果,项羽率楚军以一当十,九战九捷,章邯的部将苏甬被杀、王离被俘、涉间自焚而亡,章邯狼狈逃走,巨鹿之围遂解。

巨鹿之战打出了楚军的威风。从此以后,项羽一步步登上了权利的最高峰,成为了名扬天下的“西楚霸王”。

【活学活用】穷途末路之地,起死回生之途。战斗中人与人的对峙,是勇气和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末路之途,生的渴望会产生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令对手害怕的。“生”与“死”相遇,“生”退。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畏惧。

《孙子兵法》与政治——万毅将军的“智斗”

万毅将军早年在张学良的东北军中任职,参加了国民党。后来,耳闻目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下发生的诸多事情后,他十分气愤,产生了强烈的抗日反蒋情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年,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毅然地走上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道路。

1941年2月,万毅所在111师的一些反动军官,经过密谋,突然打出“为了延续111师的政治生命,清除左倾分子“的口号,把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抓了起来。这其中就有平时主持正义,倡导抗日的万毅。此时,万毅的共产党身份并未暴露。

一年多过去了,万毅仍在牢狱之中。第二年,蒋介石突然给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打来电报,让他秘密处决万毅。不知为什么,于学忠没有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而是采取了“公开审判"的处理方式。开庭时,审判官预先给万毅定下“通敌”、“西安事变从犯”和“奸党”三大罪状,逐条进行审问。

面对第一条罪状,万毅冷静地反驳道:“我从1937年12月在江阴首次参加对日作战起,至今已有近百仗的纪录,哪一次战斗能证明我与日本人有特殊关系?如果我通敌,我会对日本侵略者有如此的仇恨,会不顾一切地与他们进行战斗吗?你们定我这样的罪名,不仅是对我的诬陷,更是对与我一起战斗过的,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尊严士兵的诬陷,你们的良心难道不会受到责备吗?”万毅义正词严的回答,使法庭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儿,法官又质问万毅:“你总该承认自己是‘西安事变’的从犯吧?”“我不承认!不错,我是在张副司令(张学良)手下任职,也参加了‘西安事变’,但我是构不成从犯的,因为当时于总司令(于学忠)是军长,我只是他手下的一名团长。如果我是从犯,那么于总司令岂不是有主谋的嫌疑吗?”万毅推出于学忠当靶子,可真是高明的一招。

法官又一次哑口无言了,便恼羞成怒地喊道:“是罪状就要审问,你还有‘奸党’的罪名呢,这一条,我们是有证据的。”

万毅冷笑道:“请拿出来吧!”“自从你万毅被抓之后红军散发许多传单,贴许多标语,说你万毅军长无罪,要求我们放人,这难道不是证据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笑话!贴不贴是人家的事。再说,我从被抓起就对外界一无所知了,我可没看到为我贴的标语,这能算是我的罪吗?就算贴了,就是共党了吗?可真是荒唐透顶,你可真是一个‘高明’的法官啊!”

说完这些话,万毅站在被告席上一阵大笑,而法官又急又恼,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摆摆手宣布审判终结。

当天夜里,万毅估计敌人要下毒手,便借口闹肚子频繁地上厕所,麻痹了看押的哨兵,成功地逃出了虎口。万毅将军不仅机智地驳倒了法官审判,还机警地逃离了监牢,真是有胆有识。

【活学活用】机智勇敢的人总能在危急时刻脱离险境,化险为夷,这得益于他们平时智慧的积累和勇气的锻炼。任何人都不能随随便便地获得智慧和勇气。它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磨炼出来。

《孙子兵法》与经济——以退为进印度商人高价卖画

一位印度商人带着3幅名画到美国去出售。有位美国画商看中了这3幅名画,便打定主意,不管怎样也要把这3幅名画弄到手。

印度商人开价250美元,少一元钱也不卖给他。这个美国商人也不是商场上的平庸之辈,他一美元也不想多给那个印度商人,便和印度商人讨价还价起来,一时双方陷入僵局。

忽然,印度商人怒气冲冲地拿起其中的一幅画往外走,二话没说就把那幅画给烧掉了。美国画商眼睁睁地看着一幅画被烧掉,非常心痛。他小心翼翼地问剩下的两幅画要多少钱印度商人要价的口气更是强硬,声明还是250美元,少一分都不卖。少了一幅画,还要250美元,美国画商觉得这样太亏了,便再次要求降低价钱。但印度商人不理会他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烧掉了一幅画。

这一回,美国画商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印度商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他实在是太爱那幅画了。接着,他又问这最后一幅画要多少钱,想不到,这次印度商人张口就要500美元,少一分也不卖。

这一回美国画商可真急了,只好强忍着怒气问印度商人:“一幅画的价钱怎么能比3幅画的价钱还要高呢?你这不是存心耍人吗!”

印度商人回答说:“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有个藏邮家有两枚稀世邮票,应当值25万美元,后来他当众毁掉一枚,马上就有人出价100万美元买剩下的那一枚。”

看那美国画商不说话,又接着说:“我这3幅画均是出自名家之手,本来有3幅的时候,相对来说,价格还可以低点儿。如今,只剩下一幅了,这回可以说是绝世之宝,它的价值已大大超过了3幅画都在的时候了。因此,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真要想买这幅画,最低也得出价500美元。”

美国画商一脸苦相,但却没有办法,最后只好以此成交。

这个故事中的印度商人虽说有点“奇货可居”,但是他正是巧妙地利用“以退为进”,将原有的3幅画烧得只剩下一幅,表面上自己已陷入绝地,但也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心理,他最终说服美国画商以两倍的价钱买下了最后一幅画。

【活学活用】商业活动中的背水一战,的确是要担很大的风险。但是运用得法,也是起死回生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把自己置于不利乃至绝望之境地,更能极大地激发起人的斗志,从而以更大的勇气去寻找新的机会。只有“山穷水尽”才能“柳暗花明”。人,往往是被“逼”出来的。

《孙子兵法》与处世——司马迁忍辱撰《史记》

司马迁自幼受其父影响,诵读古文,熟读经书,二十岁就周游全国,考察名胜古迹,山川物产,风土人情,访求前人轶事掌故。后又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宫廷藏书,档案典籍。太初元年,司马迁根据父亲遗志着手编撰一部规模宏大的史书。

正当司马迁努力写作之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天汉二年,名将李广之孙李陵率兵5000出击匈奴,开始捷报频传,满朝文武都向汉武帝祝贺。但几天以后,李陵被匈奴兵围困,寡不敌众,在士卒伤亡殆尽的情况下,被匈奴俘虏。前几天称颂李陵的文武大臣反过来怪罪李陵。司马迁替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打入天牢。按照西汉的法律,大夫犯罪,可以钱赎身,但司马迁家里贫穷,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赎金;往日亲近的左右,谁也不敢替他说情或帮忙,最后司马迁受到了宫刑。

出狱之后,司马迁担任中书令,这种职务历来都是由宦官担任的,对士大夫来说可算得上是奇耻大辱。司马迁的朋友任安在狱中给他写信,对他的行为深感不解。司马迁回信说:“我并不怕死,每个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我现在死了,无异于死了一只蝼蚁。我之所以忍辱苟活,是因为撰写史书的宿愿还没有实现啊。从前,周文王被困才推演出《周易》,孔子被困于陈蔡才作出《春秋》,屈原被放逐于江南才写下《离骚》,左丘失明之后才完成《左传》,孙膑被削掉膝盖骨才编著《兵法》、吕不韦被贬于蜀地才作出《吕氏春秋》,韩非被拘禁于秦才写出《说难》、《孤愤》啊!我要效法这些仁人志士,完成我的书啊!到那时,就可以抵偿我的屈辱,即使碎尸万段我也没有什么悔恨啊!”

经过二十年的磨砺,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太史公书》,后人称之为《史记》。

【活学活用】忍字头上一把刀。肉体之苦,或许能忍,但精神方面的苦痛又当是何等的痛彻肺腑。二十年忍辱负重,难为了司马迁,也成就了司马迁。换言之,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由此,人陷入绝地,必得有一种绝处逢生的勇气,经历过磨难的洗礼,才会换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纵观古今中外成就大事者,莫不受尽苦难与挫折,在磨难中完善了自我,也水到渠成地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原文:“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衢地,吾将固其结。”

译文:与多国交界的地区,先到达就可以得到天下之众的,叫“衢地”。在“衢地”上,要巩固与诸侯国的结盟。

“衢地必争”,非原文,编者注。

《孙子兵法》与军事——失街亭

三国时期,司马懿用计杀掉叛将孟达后,奉魏主曹睿之令,统率20万大军杀奔祁山。诸葛亮在祁山大寨中闻知司马懿统兵而来,急忙升帐议事。

诸葛亮道:“司马懿此来,必定先取街亭,街亭是汉中的咽喉,街亭一失,粮道即断,陇西一境不得安宁,谁能引兵担此重任?”

参军马谡道:“卑职愿往。”

蜀帝刘备在世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想起刘备的话,心中有些犹豫,便说:“街亭虽小,但关系重大。此地一无城郭,二无险阻,守之不易,一旦有失,我军就危险了。”

马谡不以为然,说:“我自幼熟读兵书,难道连一个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了吗?”又说:“我愿立下军令状,如有差失,以全家性命担保!”

诸葛亮见马谡胸有成竹,于是让马谡写下军令状,拨给马谡二万五千精兵,又派上将王平做马谡的副手,并嘱咐王平:“我知你平生谨慎,才将如此重任委托给你。下寨时一定要立于要道之处,以免魏军偷越。”

马谡和王平引兵走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对将军高翔说:“街亭上有一城,名为柳城,可以屯兵扎寨,今给你一万兵,如街亭有失,可率兵增援。”高翔接令,领兵而去。

马谡和王平来到街亭,看过地形后,王平建议在五路总口下寨,马谡却执意要在路口旁的一座小山上安寨。王平说:“在五路总口下寨,筑起城垣,魏军即使有十万人马也不能逾越,如果在山上安寨,魏军将山包围,怎么办?”马谡笑道:“兵法上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到时候定使他魏军片甲不存!”王平又劝道:“万一魏军断了山上水源,我军岂不是不战自乱!”马谡道:“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魏军断我水源,我军死战,以一当十,不怕魏军不败!”于是,不听王平劝告,传令上山下寨。王平无奈,只好率五千人马在山西立一小寨,与马谡的大寨形成犄角之势,以便增援。

司马懿兵抵街亭,见马谡下寨在山上,不由仰天大笑,道:“孔明用这样一个庸才,真是老天助我啊!”他一面派大将张率兵挡住王平,一面派人断绝了山上的饮水,随后将小山团团围住。蜀军在山上望见魏军漫山遍野、队伍威严,人人心中惶恐不安。马谡下令向山下发起攻击,蜀军将士竟无人敢下山。不久,山上饮水点滴皆无,蜀军将士更加惶恐不安;司马懿下令放火烧山,蜀军一片混乱。马谡眼见守不住小山,拼死冲下山,杀开一条血路,向山西逃奔,幸得王平、高翔以及前来增援的大将魏延的救助,方才得以逃脱。

街亭一失,魏军长驱直入,连诸葛亮也来不及后撤,被困西城县城之中,被迫演出了一场“空城计”。

诸葛亮退回汉中,依照军法将马谡斩首示众,又上表蜀后主刘禅,自行贬为右将军,以究自己用人不当之过。

【活学活用】“衢地”,往往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占据了它,就占据了进攻的制高点,就掌握了主动权。故为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衢地”,进可攻,退可守。古往今来,许多著名战役皆是围绕争夺“衢地”而展开的。

《孙子兵法》与政治——水门事件

理查德·尼克松是美国第37任总统,是当代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是因为“水门事件”而被迫辞去总统职务的。

1972年6月18日,《华盛顿邮报》在三版一个角落上以“水门大厦遭夜闯,神秘客身份费猜疑”为题第一次报道了“水门事件”。大意是:6月17日清晨,有五名男子携带无线电对讲机、摄影机、电子监听器材闯入华盛顿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办办公室,被有关人员逮捕。这不过是一起司空见惯的“盗窃案”,没有任何人对此引起重视。但是,不久,邮报上又披露,被捕的五人中有一名叫做詹姆斯·麦科德的人自称是中央情报局雇员,受聘于尼克松,此事件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有关联。在野党——民主党人立即开动舆论机器,紧紧盯住了尼克松总统,抨击尼克松无视“民主”,窃听民主党有关总统竞选机密,意图以此为缺口,搞垮尼克松。

尼克松在事件发生之始,错误地认为这不过是一桩小事,认为掩盖一下就会过去。但是,在任命格雷为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听证会上,格雷在谈到白宫与水门事件的关系时,将白宫律师迪安牵连进去。为彻底摆脱水门事件的困扰,尼克松不得不解除了自己的四个最亲密助手联邦调查局长格雷、司法部长克兰恩丁斯特以及霍尔德曼、埃利希曼的职务,而迪安为了保住自己竟不惜把白宫的所有机密大白于天下,尼克松的防线崩溃了。

民主党人乘胜猛攻,不给尼克松一点喘息的机会,他们推举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考克斯为处理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国务卿基辛格大吃一惊,对尼克松说:“考克斯是一大祸害,他是一直反对你的!”

基辛格不幸言中。当尼克松免去考克斯的职务时,不但为时已晚,这一举动还造成了更恶劣的影响。民主党人利用考克斯提供的九盘录音带——其中,有“18分半钟的空白”——这些录音带是安装在尼克松办公室中,自动记录尼克松在办公室的谈话内容的。尼克松无法向人们澄清他在这“18分钟”内都说了些什么。正是这一致命“空白”把尼克松逼到了悬崖的边缘。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民主党人胜利了。

【活学活用】政治斗争中的“衢地”常指一些重要职位或党派的重要领袖,比如总统、部长、议员或党魁等等,政治家们斗争、争夺的焦点往往投在这些重要的“衢地”之上。一点小的失误或新闻即可成为大的文章的切入点,以致互相倾轧、攻击,借此打败对手,维护己方利益。

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如此,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桃色新闻”也如此。

《孙子兵法》与经济——海王的广告战略

位于深圳的海王集团创建于1989年,现已发展成为以医药工业为核心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领域涉及国际业务、食品、房地产和第三产业,总资产超过20亿元人民币,1996年被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评定为全国三百户重点工业企业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2001年春节以前,除了股民和财经界人士之外,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海王,更不知道海王是干什么的。

仅仅1年后,海王就成了中国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年终盘点,中国年度新锐榜中的年度企业就是海王制药。海王成为2001年中国市场中最令人瞩目的企业之一,这与海王的广告战略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海王发布的“21世纪海王集团品牌战略实施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大规模的广告投入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于是,2001年,海王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广告运动,耗资近6亿元,在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十大卫视台同步推出,以密集的投放量和新颖的创意,在市场上一举成名。

海王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广告投放的切入点,以海王银得菲为主打产品,给全国人民拜年;从“3·15”晚会开始,海王银得菲的系列广告批量投放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份,海王金樽、海王银杏叶片广告拍摄完成,并开始与海王银得菲一起,通过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投放,高密度地敲击市场。海王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每天300多次的投放量一时震动了业界,人们直呼海王这种大规模投放现象好似“哈六药”卷土重来。但与哈药不同的是,海王的品牌整合得比较清晰,从整体投放量上看也不足以与哈药鼎盛时相提并论。

海王广告的密集投放,很快就带动了市场的全面启动,各地经销商的订货单不断飞来,海王银得菲、海王金樽、海王银杏叶片等系列非处方药品迅速铺进了全国近五万家药店的柜台,市场一线是捷报频传:海王金樽2001年7月份的销售量跃升为6月份的300倍。2001年全年,银得菲和银杏叶片的销售额均超过1个亿。更让海王欣喜的是,广告不仅直接带动了银得菲、海王金樽、海王银杏叶片等这些非处方药的销售增长,更引起了海王处方药产品销售的扶摇直上,这一额外产生的广告附加效果是海王集团所没有预料到的。海王广告投放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其所有投放都对海王品牌资产产生了积累,其产品广告共同对“健康”的品牌核心理念形成有效支撑,海王作为健康产业的强势品牌已初具雏形。

【活学活用】现代商战,再也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于是,广告就成了商家们必争的“衢地”。电视、报纸及其它媒体上的广告大战便硝烟弥漫、此起彼伏。投资几亿争夺广告播出的标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见,借助广告这个传播广、影响大的“衢地”,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然,广告大战也得量力而行,同时必须得有过硬的产品。如果单纯指望广告,不注重企业的发展后劲,如秦池那样,虽争得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但企业后续缓慢,很快便一蹶不振了。

《孙子兵法》与处世——机会必争

这里把机遇比喻成兵家的“衢地险关”,因为在处世中,要使自己事半功倍,关键在于掌握时机,只要你能把握好机会,幸运女神就会降临。

唐朝初年的军事家李靖,是建立唐朝的功臣之一。

公元621年,李靖上书给唐高祖李渊,提出平定萧统割据称帝的十策,被任为行军总管,随赵郡李孝恭出征。

部队进至长江三峡,适遇秋汛水涨,部下将士建议缓进,待江水退落再进兵。李靖认为“机不可失”,没有接受部下的意见,挥军而下,取得了胜利。

有时候,明明知道是运气来了,但却迟疑不决,错过了好运。

有一次,一个猎人到林区去捕野鸡,他用的捕猎机,像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拉到他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野鸡受到他撒下的玉米粒的引诱,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他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了。这天,飞来一群野鸡,足有12只,大概是饿久了,不一会,就有11只走进了箱子。

他正想拉绳,可又想:还有一只也会进去的,等等吧。于是就忍住不拉。

等了一会儿,那一只不但没有进去,反倒有4只走了出来。

他后悔了,发誓只要再有两只,哪怕是一只重新进去,他就拉绳。可是,又有6只走了出来。这时,如果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他对失去的好运仍不服气。终于,连最后一只野鸡也走了出来。这就是他屡次失去捕捉时机的结果。

当然,机会只给那些准备好了的人,当它发现你并不准备接待它时,它通常会从门口进,又从窗口出了。

拿破仑在进军意大利时,准备横跨阿尔卑斯山,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对此怀疑,只说“可能会通过”。而英雄的拿破仑下定了决心,在对所有的士兵和装备进行严格细心地检查和补给后,部队前进了。尽管这是一次危险的行军,途中充满了障碍,但统帅的精神鼓舞着将士们,他们没有一个人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队伍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做不到,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准备得好。但缺少决心和毅力是不行的,拿破仑不怕困难,就抓住了胜利的机会。

【活学活用】机遇是每个人生命里的“必争之地”。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认清时势把握机会,甚至为自己创造机会,才能使你获得成功,品尝甘美。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拉绳的猎人和拿破仑,你学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