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1284100000001

第1章

对于初到北京的中国人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是必看的地方。在天安门广场的南侧,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立碑流芳,勒石纪念,铭记历史,昭示未来,是古今中外各国都有的传统。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具有这种标示性的功能。在纪念碑分两层的须弥座上分四面镶嵌着十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这十幅浮雕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一百多年来惊天动地的革命历史,既铭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不易,也内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由来。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方式取得全国政权的。

对于中共夺取政权的历史,美国着名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指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实验性、失望和坚韧不拔。中共扎实扎根于这个第三世界国家最贫困的地区,在这复杂而又广泛地夺取全国政权的斗争中,中共先后采取了六项基本战略:工人运动(1921-1923),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1924-1927),转向农村(1929-1934),战略性撤退:长征(1934-1935),延安时期(1935-1947),内战(1947-1949)。其中,“延安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命运有着深刻影响”。应该说,李侃如的概述简明而贴切。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党的纲领就明确宣示,党的任务就是要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在延安时期,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毫不迟疑地履行自己的纲领,带领人民抗击日军侵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战。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通电,向全国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抗日的主张和行动,与国民党蒋介石早期对外妥协、对内压迫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美国着名政治理论家亨廷顿指出,共产党“举起民族主义和革命这两面大旗,把农民动员到他们自己的一边”。

怎样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呢?中共认为必须主动承担起对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毛泽东论述了实现共产党领导权的四个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第二,是按照这种具体目标在全国行动起来时,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主共和国的一切任务而奋斗时,共产党员应该作到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会情况,依靠群众的多数,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三,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者的适当的关系,发展和巩固这个同盟。”“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就是由执行上述这些条件去实现的。

这些条件是保证自己的政治领导的基础。”与国民党相比,这个时期共产党的工作的确“老练、灵活而卓有成效”。

经过发展,毛泽东又把以上四个方面进一步归纳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故而,党的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人高度重视的战略性任务。

抗战期间(1937-1945),受蒋介石重用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强大的战斗力十分惊奇,曾问八路军一二九师政训处副主任宋任穷:“你们八路军为什么打仗总打不散,散了也能够收拢来。我们的部队就不行呢?”宋任穷答道:“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军队每个连都有共产党支部。”1940年,刘少奇在建党十九周年时撰文指出:“建设一个好的党”并使之“不断前进”,这是“建设新的民主共和国的决定因素”;“在中国没有一个好的大的共产党,没有共产党中央的正确的领导与全体党员的正确的努力,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的,要建设新的民主共和国是不可能的。”

有作为才有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以自己的行动和实力,逐步赢得了中国人民的信任。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过”,“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和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人民中的威信也以现在为最高”,“到了现在,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中国的重心不在任何别的方面,而在我们这一方面。”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中共中央适时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动员广大群众起来进行土改,摧毁代表国民党利益的地主恶霸及其控制的乡村政权,并用参军支前等实际行动维护来之不易的宝贵土地。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向全国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下,在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进攻下,国民党统治最终崩溃。

从本质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是通过革命获得了执政的合法性和权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实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如1949年9月宋庆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说,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

当然,历史选择的结果,不等于人们永远认同这个结果。随着历史的发展,当革命带来的政治红利逐渐消失时,建立新的合法性基础便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这一点。人们之所以支持和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因为共产党曾许诺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让全体人们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社会。当革命成功之后,对执政党的认同,必然转向对新社会的期待。因此,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并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从改革开放前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到“三步走”发展战略,细化发展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制订到建党一百周年、建国一百周年时要达到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也不断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