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克思传
12763900000094

第94章 反对拉萨尔主义(5)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拉萨尔主义的胜利。拉萨尔派拼命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对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反对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谬论,揭露了拉萨尔派的叛徒嘴脸,撕下了他们冒充工人阶级代言人的假面具,大大地教育了广大工人阶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许多先进工人纷纷放弃拉萨尔主义,退出拉萨尔派组织。1868年全德工人联合会汉堡代表大会邀请马克思莅临指导。马克思由于国际的工作不能前去参加。大会不顾拉萨尔分子的反对。通过决议:(一)赞成争取彻底的政治自由;(二)同国际工人协会采取一致行动。这两项决议实际上是抛弃了拉萨尔的纲领,包含着与联合会的全部过去彻底决裂的因素。许多先进工人先后退出联合会,拉萨尔派迅速瓦解。拉萨尔派日益严重的俾斯麦化和拉萨尔派分子在全德工人联合会中的独断专行、贪污腐化,引起了联合会中有觉悟的会员日益强烈的不满。李卜克内西等先进分子早于1867年就已退出联合会。1869年夏天,以白拉克为首的另一批先进分子宣布退出联合会。他们在《告全德工人联合会员书》中,揭露联合会已经成为敌视工人的反动政府的工具,成为一小撮拉萨尔分子谋取政治权力的资本,成为个别独裁者奴役工人的场所,号召会员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抛开联合会这具政治僵尸,建立一个与国际运动相结合的真正民主的无产阶级政党。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大大增长。

在反对拉萨尔主义、创建德国工人政党的斗争中,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起了重大的作用。

奥·倍倍尔(1840-1913)是铣工出身的工人活动家。青年时期,即投身工人运动。在资产阶级自由派组织的莱比锡工人教育协会中工作。在工人运动的实际斗争中,逐渐提高了阶级觉悟,认清了工人运动的正确道路。摆脱了资产阶级的影响。60年代初,在李卜克内西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习马克思的著作,接受和领会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逐渐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工人运动领袖。

李卜克内西、倍倍尔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指示,坚决反对普鲁士王朝和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与拉萨尔及其信徒施韦泽进行坚决的斗争;批判资产阶级合作主义,努力把工人阶级从资产阶级的影响下解脱出来。

1868年9月5-7日,以倍倍尔为主席的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在纽伦堡召开代表大会。大会不顾自由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宣布完全同意国际工人协会的纲领和原则,以“国际”的原则作为自己的纲领;大会宣称,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自己的事情,工人阶级应该与资产阶级自由派决裂,组成独立的工人政党,大会为了工人阶级的完全解放、为了实现全世界工人团结战斗,决定加入国际工人协会。大会选出一个由16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并负责执行这项决议。1868年9月22日,国际总委员会批准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为国际正式委员;批判由代表大会选出的16名委员所组成的委员会为国际在德国的执行委员会。纽伦堡代表大会是创建工人政党的重大步骤。

在1869年8月7-8日,在爱森纳赫城召开了德意志社会民主派工人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德意志、奥地利和瑞士的代表262人,代表193个地方组织,大会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统一德国工人组织,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引导党走上伟大工人运动的、正确的、建立在国际基础上的唯一能走向胜利的道路”[4]。

爱森纳赫代表大会正式宣布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诞生。大会接受国际工人协会规章并正式加入国际。大会通过的党纲基本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党纲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是“为了消灭阶级统治”,“政治自由是工人阶级经济解放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所以社会问题是与政治问题分不开的,它的解决是以政治问题的解决为条件的,而且只有在民主国家里才有可能”;“劳动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社会民主工党在结社法允许的范围内把自己看作是国际工人协会的分支,并与它共同努力。”[5]当然,党纲也存在不少缺点,反映了拉萨尔主义的影响还没有肃清。代表大会选举倍倍尔为党的主席。不久,李卜克内西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第一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第一国际在德国取得了重大胜利。

一年以后,马克思在巴塞尔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宣布:“在普鲁士和德国的其他地方,去年一年最应值得庆贺的就是在全国组织了工会。在不久前召开的爱森纳赫代表大会上,代表着德国本部、奥地利和瑞士的15万多名德国工人的代表们成立了新的社会民主党,它的纲领逐词逐句地采纳了我们的章程的基本原则。因为法律禁止他们成立合法的国际协会支部,他们决定请求总委员会发行个人会员卡。”[6]

[1]马克思:《致施韦泽》,《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28-229页。

[2]马克思:《致济贝耳》(1864年12月2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442页。

[3]恩格斯:《普鲁士问题与德国工人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79页。

[4]奥·倍倍尔:《我的一生》第2卷,第74页。

[5]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6页。

[6]《总委员会国际工人协会第四次年度代表大会的报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429页。

五、哥达纲领批判

1875年,马克思以《哥达纲领批判》一书,最彻底地揭穿了关于拉萨尔的神话。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1869年召开的爱森纳赫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德国统一的工人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这一政党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协会在与拉萨尔派争夺德国工人运动领导权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拉萨尔主义的影响还没有最终彻底肃清,党纲中依然存在着拉萨尔机会主义的印迹,拉萨尔派分子也并不甘心接受失败,始终在蠢蠢欲动,伺机重新夺取对德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达成合并的协议。在制定统一的新党纲时,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在协商中作了无原则的协妥,把一些拉萨尔主义的错误观点写进纲领草案中,这就是所谓的《哥达纲领草案》。“纲领草案证明,我们的人在理论方面比拉萨尔派的领袖高明一百倍,而在政治机警性方面却差一百倍:‘诚实的人’又一次受到了不诚实的人的极大的欺骗。”[1]

恩格斯对这一纲领草案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在给奥·倍倍尔的信中详细分析了这一纲领草案所存在的机会主义、宗派主义错误,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协会指导原则的背弃。明确指出它“比爱森纳赫纲领还倒退一步”。同时他判断,建立在这一纲领草案上的两派合并时间不会长久,甚至“连一年也保持不了”,“分裂是一定会发生的”。如果一旦分裂,结果将是“我们将被削弱,而拉萨尔派将会增强;我们的党将丧失它的政治纯洁性……”[2]

最后,恩格斯指出,这个纲领草案“只能引起思想的混乱”,甚至“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差不多每一个字都是应当加以批判的”。并且郑重声明,“如果它被通过,马克思和我永远不会承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新党,而且我们一定会非常严肃地考虑,我们将对它采取(而且也要公开地)什么态度”[3]。

马克思完全赞成恩格斯的观点,指出纲领草案完全是拉萨尔机会主义、宗派主义教条的体现,“即使这个纲领没有把拉萨尔的信条奉为神圣,也是完全不适宜的”[4]。直斥这是一个“应当根本抛弃并且会使党(指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作者注)瓦解的纲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