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慈禧全传全3册
12526200000008

第8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8)

谕内阁:朕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据御史贾铎奏,风闻内务府有太监演戏,将库存进贡布匹,裁作戏衣,每演一日,赏费几至千金,请饬速行禁止,用以杜渐防微等语。

上年七月,因皇帝将次释服,文宗显皇帝梓宫尚未永远奉安,曾特降谕旨,将一切应行庆典,酌议停止。所有昇平署岁时照例供奉,俟山陵奉安后,候旨遵行。并将咸丰十年所传之民籍人等永远裁革。原以皇帝冲龄践阼,必宜绝戏豫之渐,戒奢侈之萌。乃本日据贾铎奏称,风闻太监演戏,费至千金,并有用库存布匹裁作戏衣之事,览奏实深诧异。方今各省军务未平,百姓疮痍满目,库藏支绌,国用不充,先皇帝山陵未安,梓宫在殡,兴言及此,隐恸实殷,又何至有如该御史摺内所称情事?。况库存银缎,有数可稽,非奏准不能擅动,兹事可断其必无。

惟深宫耳目,恐难周知,外间传闻,必非无自,难保无不肖太监人等,假名在外招摇,亦不可不防其渐。著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严密稽查,如果实有其事,即著从严究办,毋得稍有瞻徇,致干咎戾。

皇帝典学之余,务当亲近正人,讲求治道,倘或左右近习,恣为娱耳悦目之事,冒贡非几,所系实非浅鲜。并著该大臣等随时查察,责成总管太监认真严禁所属,嗣后各处太监如有似此肆意妄行,在外倚势招摇等事,并著步军统领衙门一体拿办。总管太监不能举发,定将该总管太监革退,从重治罪。若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不加查察,别经发觉,必将该大臣等严加惩处,其各懔遵毋忽。此旨并着敬事房内务府各录一通,敬谨存记。

京城之中,人人皆知慈禧太后热衷于听戏,这道圣旨自然而然被认为是一纸空谈。值得注意的是,自此一直到其心腹安德海戏剧般的丧命,总是有官员坚持不懈地上奏,斥责慈禧太后宫中生活奢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常因国库空虚,对各省份强加新的税负。

1866年,两位敢于直言相谏的官员,就安德海的胡作非为上奏朝廷。他们在奏折中说道:

左右侍从,宜豫加慎选。历代朝政之失,半由宦寺。宦寺进身之始,每以小忠小信,便捷逢迎,善其固宠邀恩之计,及至党与已成,则骄肆专横,竟有百计不能除之者。请防微杜渐,选择忠正老成,万不可使年轻敏捷之人,常侍左右,庶将来亲政之时,不至受其欺蒙蛊惑。

注释:① 这样的说辞在清王朝类似的情况下经常出现,例如仆人会说:“我何至于欺诈自己的主子?

之后慈禧太后以皇帝的名义批复道:

所奏不为无见。前代阉寺之患,史不绝书。社鼠城狐,足为殷鉴。我朝列圣相承,不但不准此辈干预公事,并不稍假辞邑,是以宫庭静谧,谗谄面谀之辈,无所施其伎俩,二百余年,永绝斯患。我两宫皇太后垂帘以来,恪承家法,远绝佥壬,曾明降谕旨,饬令总管内务府大臣随时稽察,毋使萌櫱潜滋。兹览该御史所陈,深以此辈或邀宠任,贻误事机,虑远思深。诚得履霜坚冰之意。仍著总管内务府大臣,督率总管太监,认真查察,如有此等便僻侧媚之辈,惑聪乱明,妄肆簧鼓,即著据实直陈,严加惩办,毋得因循畏事,退有后言,傥该总管太监扶同徇隐,并著该大臣一并严参究办,以期侍御仆从,罔匪正人,用副朝廷远佞闭邪之意。

表面上看,慈禧是纳谏了,但实际上,她在深宫之中依然保持着吃喝玩乐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总管太监安德海对年轻太后的影响越来越大。街头巷尾传言,总管太监在紫禁城随口说一句话,效力就比得上圣旨。还有传言说,慈禧和他穿着古时的戏服,经常在御花园中散步。还说安德海屡次穿着皇帝才能穿的神圣龙袍,慈禧还公开送给他象征着皇权的玉如意。在如此情形下,一些本可避免的谣言也就自然泛滥开了。这些流言往往会过分地夸大事实。有人声称安德海并非真正的太监,还说慈禧和他有一个私生子?。

我们还听说了许多更加精彩生动的传言,描写了宫廷荒淫无度的生活。例如,戏子化装成太监被带入宫中,关在皇宫的地下冷宫。这些纵欲狂欢的传言,毫无疑问,都是编造的。但正是由于咸丰帝年间朝纲紊乱,后宫生活奢靡无度,臭名昭著,再加上后来慈禧统治期间宠信太监,此类传言才得以滋生蔓延。

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其中有一事影响巨大,她违背大清禁止太监擅自离京的法制。

1869年,慈禧资金紧张,为了充实自己的腰包,她未与恭亲王和东太后商议,就私自派遣宠臣安德海为特使到山东收缴贡银。?

此时,大太监安德海已经得罪了多位皇族亲王,尤其是恭亲王。恭亲王恨他,不仅仅是由于他对慈禧太后的不良影响与日俱增,他在朝廷上对众大臣傲慢无礼的态度也让恭亲王心生恨意。有一次,恭亲王求觐见,慈禧太后正忙着与安德海说话,唐突地拒绝了他的觐见,这对恭亲王来说是莫大的耻辱,永远不可能忘记。此事不仅令恭亲王颜面尽失,也促使他决心借此次机会将安德海除掉。

安德海作为特使前往山东,本已违反了大清法律,再加上他在山东省内胡作非为,这就为恭亲王提供了机会,这次他不仅要借此消解心头被侮辱之恨,更要通过此事在两宫太后之间制造仇隙。

山东巡抚丁宝桢才能出众且颇有勇气,曾经在镇压太平天国反叛中脱颖而出。安德海在山东傲慢无礼,以慈禧之名强收贡银,丁宝桢极为愤怒,再加上深知宫廷之中太监扰国的状况,立刻将此事报告给恭亲王,请求指示。

恭亲王得到消息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觐见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利用慈安太后爱慕虚荣和软弱的性格,诱导她在当面拟订的圣旨上签了字。圣旨命令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不必经过北京的例行审判,即刻斩首。

注释:① 中国广东的实事评论者对此事记录非常详尽,还声称他们的儿子依然活着,名叫裘敏。

② 安德海出使山东的这段故事在1910年在巴黎出版的小说《中国清廷秘史》中有非常精彩的记述。书中总管太监的名字为“小安”,就如同李莲英在中国的外号为“皮硝李”一样。

慈安太后深知此举定会招致慈禧太后盛怒,甚至会招来报复,但是迫于恭亲王的压力,不得已签了字。据记载,当时将圣旨递给恭亲王时,她说若是此事让西太后知道了,必定要杀了自己。接到圣旨,恭亲王即刻派人将其火速送达丁宝桢手中。圣旨内容如下:

又谕丁宝桢奏,太监在外招摇煽惑一摺。据德州知州赵新禀称,七月闲有安姓太监,乘坐太平船二只,声势炫赫,自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船上有日形三足乌旗一面,船旁有龙凤旗帜?,带有男女多人,并有女乐,品竹调丝,两岸观者如堵。又称本月二十一日,系该太监生辰,中设龙衣,男女罗拜。该州正在访拿间,船已扬帆南下。该抚已饬东昌、济宁各府州饬属跟踪追捕等语。

览奏深堪诧异。该太监擅自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马新贻、张之万、丁日昌、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一体严拿正法。傥有疏纵,惟该督抚等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将此由六百里各密谕知之。

安德海此时深陷危境,而慈禧太后却丝毫不知情。后来安德海被处死,慈禧依然被蒙在鼓里。

正是由于安德海傲慢专横,得罪了不少人,恭亲王与慈安太后才能够在朝中大臣的帮助下将此事瞒过慈禧。十天后,慈安太后在恭亲王的诱导下,又下一旨,详细记录了安德海被处死一事:

兹据丁宝桢奏,已于泰安县地方,将该犯安得海拿获,遵旨正法。我朝家法相承,整饬宦寺,有犯必惩,纲纪至严。每遇有在外招摇生事者,无不立治其罪。乃该太监安得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种种不法,实属罪有应得。经此次严惩后,各太监自当益知儆惧。仍著总管内务府大臣严饬总管太监等,嗣后务将所管太监严加约束,俾各勤慎当差,如有不安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将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将该管太监一并惩办。并通谕各省各督抚严饬所属,遇有太监冒称奉差等事,无论已未犯法,立即锁拿,奏明惩治,毋稍宽纵。

注释:① 凤旗表明是慈禧太后派其前来办事。

这道圣旨语气极其委婉,似乎是畏惧慈禧即将爆发的盛怒。相比之下,慈禧定人死罪的圣旨用词明显不同,她用词锋利,仿若笔中带刀。这也是她能够掌握大权的秘诀之一。

安德海在山东被处死时,他手下的几个太监也被判决并绞死。另外有六人逃脱,其中五人被捉拿并立即处死。安德海的家人被贬到西北边关,沦为军奴。

安德海被处死后,那个逃脱的太监返回京城,通过太后的另一位心腹李莲英将此事告知了慈禧太后。得知事情真相后,慈禧大发雷霆,怒不可遏,冲进东太后的寝宫仁寿宫,气愤地要求慈安太后对此事作出解释。

慈安太后惊恐万分,极力将责任推到恭亲王一人头上,却无济于事。慈禧与慈安大闹一场后,愤怒地离开,声称必定要他们两人为此事付出代价。

这件事成为慈禧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之前,慈禧对待慈安友善温和,表面上仍旧显示出两者的平等地位。之后,她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处理国事上,不断巩固自己的位置,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人、任何事威胁到自己的至尊权利。毋庸置疑,她逐渐坐上了大清王朝统治的宝座,最后将慈安太后彻底推出政局。

慈禧大发雷霆的第二天,早朝上她严厉斥责恭亲王,威胁要将他革职黜爵。但是当时处理国政尚需恭亲王辅助,所以并没有惩罚他。但是慈禧并没有原谅他,她要等待着恰当时机进行报复。

她报复的第一举措就是在同治帝死后,未按祖制将皇位传予恭亲王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光绪帝。不可否认,之后的几年慈禧依然提拔他,仅仅是因为朝庭无法离开他。慈禧太后没有处死恭亲王还有一个原因,她对恭亲王的女儿甚是喜爱,已认其为自己的干女儿。

安德海死后,前文提到的李莲英接替他成为新的总管太监,成为慈禧的心腹。接下来的四十年,李莲英注定在大清王朝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手握大权,掌管千万人的生死,手握贬谪或提升朝中大臣的权力,将十八个省的贡银中饱私囊。他十六岁净身出家?入宫,相貌英俊,举止得体,赢得了慈禧的欢心。

据可信史料记载,伺候太后没多久,李莲英便得到了宠信,得到了非比寻常的自由和特权,还常常得到太后赐坐,甚至与太后一起坐于龙椅上。私下里,他可以在太后寝宫谈论任意话题。时间愈久,他与慈禧老佛爷的关系愈密切,以致无论处理何种国事,慈禧太后都会经常询问李莲英,他的意见也越来越有分量。

李莲英晚年,每当对外人,提起慈禧太后,他都会使用“咱们”来指代自己和太后。“咱们”是用在血亲或者是特别亲密的朋友之间的代词。手下人都称他为“九千岁”。众所周知,皇帝是万岁。只有在非常庄严的国家大典上,他才会遵守太监之礼,态度举止有所收敛。

李莲英平时贪污腐败、睚眦必报、对敌人及竞争对手残酷恶劣。但不得不承认,他对慈禧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危难之际,他总是竭尽全力保护太后。他为人开朗,喜爱玩笑,又精通演戏①,极其健谈,待人大方慷慨,最重要的是富可敌国。这些帮他赢得了包括慈禧在内的满族高官的青睐。高官们常常私下拜访李莲英,从来不认为这样做会降低自己的尊严。

注释:①出家一词还用来指僧人剃度,这里为男子净身为太监的委婉说法。

② 慈禧太后年轻时喜欢与李莲英扮戏装。北京拍卖的她的一张照片上,慈禧打扮成观音模样,身旁的李莲英扮为守护神韦驮。

1909年11月为慈禧太后送葬时,这位年迈的仆人追悼慈禧的场景感人至深,几乎能够让人暂时忘却七十年来他的作恶多端。此时,他已老态龙钟,病魔缠身,送葬道路虽不长,但一路上他几乎是蹒跚而行。看着这位创造秘史的人物,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与慈禧共同度过了漫长而又波折的几十年,如今最后一次陪伴女主人,经过宫廷大殿,此时此刻,他那颗狡猾的脑袋正在思量着什么。半个世纪以来,他全心全意服侍慈禧左右,忠心耿耿。在当时的大清国,能够做到像他这样忠一不二的奴仆能有几个。年轻时,他常常行于太后轿子左右,与太后一起经历过辉煌也遭遇过落魄,现在慈禧太后已逝,留他一人面对新面孔,面对凶险未来。

李莲英聪明,但在慈禧的袒护下,他向高官索要贿赂,后与老佛爷一起分赃。这样的事情在1900年西逃的时候仍有发生。那个时候,李莲英运气不及其女主人,失去了埋在京城的所有珍宝。

出逃之前,他把所有珍宝藏在一处自认为安全的地点,只有他和贴身仆人知道。然而,其中一人将这个藏宝地点的信息卖给了法国官兵,随后法国军队找到了这里,将所有珍宝一抢而空。李莲英回到宫廷后,第一件事就是获慈禧的批准将当时的叛徒正法,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

京中的银行家估计,当时李莲英的家财至少有两百万英镑,主要投资于当铺和京中银行。这些钱都是八年来通过侵贪地方贡银、索要高官贿赂所得。这个数字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他卖一个官职便能够得到三十二万两黄金,折合约四万英镑。

李莲英能够敛聚如此多的财富,其中一个秘诀是,他从来不会因为事情杂碎或是钱财过少而放弃机会。

以下一封信件,是李莲英写给一位置办皇宫物品的商人的,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定与这位商人打过多次交道。写信所用的纸张极为普通,按照惯例,其中附有一张拜帖,这些都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商人的做法。信的风格简洁又一语中的,内容如下:

王七老爷尊前自达:

芝范时切怀思敬维福寿康宁定符远念矣敬启者,弟?自愧囊空伏仰,七老爷暂借银票一千五百两给与去人急速带回。

容日再叙

弟 李莲英

李莲英对应索要多少钱财,心里清楚得很,他知道供应商每次置办物品所需的价格,所以每次索钱,定会如愿以偿。

众所周知,他在宫中鼓励奢侈消费,还动用国家财政,造成了不止一次的历史灾难。例如,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屈辱地败给了日本,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归结于李莲英为整修颐和园,挪用了大量的海军经费。他和手下从中搜刮了不少油水。

1885年,朝廷任命醇亲王总理海军衙门,并命庆亲王、李鸿章和曾国藩为辅助大臣。具有精神领袖意义的曾国藩死后,海军事务大权落到了一群毫无经验的年轻亲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