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全民学国学
12035600000044

第44章 翰林院考试:点翰林(7)

D.每个新入道的人要给已经入道的人每人五斗米,以示崇敬。

18.“承负”思想最早见于《太平经》,它成为太平道立教的理论依据,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民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含义是。

A.忍辱负重B.承认自己所犯的过错

C.言必行D.因果报应

答案:

1.答案:B。尹子被后人封做了文始真人,所以其书也该称作《文始真经》。所谓“文始”,我们姑且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因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诲,从而开发智慧,修成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

2.答案:D。安世高所禅明的禅、数理论对后来禅学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数”、“随”、“止”、“观”、“还”、“净”六种法门,为天台宗所吸收。

3.答案:D。“浮屠”是梵文音译,“高显”的意思,指佛塔。即救人一命,超过建造7层楼阁式塔的功德。这句名言出自《警世通言》卷5。

4.答案:A。禅宗六祖慧能南岳系弟子怀让大力弘扬慧能的禅宗“顿悟”法门。

5.答案:C。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之中,将玄学与道教纳为一体;将神学与道学纳为一体;将方术与金丹纳为一体;将丹鼎与符炁纳为一体;将儒学与仙学纳为一体,从而确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论体系。

6.答案:A。《佛本行集经》是通过神话传说叙述释迦牟尼及其主要弟子的前生,今生以及传道活动。

7.答案:C。道世编著《法苑珠林》,永嘉真觉写出了《证道歌》,希运,是怀海祥师的弟子,著《黄蘖传心法要》,怀海,俗姓王,幼年出家,是马祖道一大师的弟子。世称“百丈怀海”唐德宗时,在百丈山开山授徒,从学者众,形成“洪州宗”。

8.答案:D。司马承祯是唐代道士、道教学者、书画家。字子微,法号道隐,又号白云子。

9.答案:B。“布达拉宫”是梵语“佛陀”的音译。

10.答案:D。西江是珠江的干流,在广东省西部,5条河流汇聚的水流,“茶仙”陆羽在《六羡歌》中称赞西江的水质。

11.答案:A。在藏传佛教中曼陀罗的意译是坛场,以轮围具足或“聚集”为本意。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

12.答案:A。“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一句很有名的经文,出自《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以梦境、幻象、水泡、影子、露水、闪电六种事物比喻无常的现象世界。其他三项皆出自《牟子理惑论》。

13.答案:D。“有缘则合,无缘则离”出自《佛说五无反复经》;“飞蛾投火由火色,水鱼悬钩为吞饵”出自《佛本行经》;“不伤花色香,但取花之蜜”出自《法句经》;“远来和尚好念经”出自《西游记》。

14.答案:A。男僧戒有二百五十条,女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

15.答案:B。《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中说:“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意思是高山陆地上是不生长莲花的,只有污浊的淤泥才是莲花生长的肥沃土壤。

16.答案:A。这句话是说要想做好事,先做好人。智旭是明末高僧,别号八不道人,24岁出家,他学习过唯识、禅、律、华严、天台、净土各宗教义,主张诸宗融合,三教一致,被尊为净土宗九祖。

17.答案:C。顺帝时张陵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中,称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病人请医生诊治也要出五斗米,以符水为医疗手段。后人称张陵为“天师”。

18.答案:D。它的内涵是,后人承负祖先之过生而有罪。这是汉代道教特有的中国式的原罪意识,与“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义。

二、多选题

1.道教养生术是道教继承和汲取传统的养生方法,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和技术,以求长生不老,以下哪些选项属于道教养生的重要思想?

A.重人贵生B.天人合一C.我命在我D.内修外行

2.《五灯会元》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著作。宋僧普济编,二十卷。“五灯”系指五部禅宗灯录,宋僧普济对五部禅宗灯录删繁就简,缩编为二十卷,合二为一,故称《五灯会元》,以下属于“五灯”的是。

A.《天圣广灯录》B.《灯集》

C.《联灯会要》D.《景德传灯录》

3.以下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的是。

A.鸠摩罗什B.真谛C.玄奘D.不空

4.道教认为除了人居住的地方,还有神仙居住的。

A.十大洞天B.三十六小洞天

C.七十二福地D.一百四十四仙府

答案:

1.答案:A、B、C、D。“重人贵生”认为人应该重视人的身躯和热爱生命,“天人合一”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合谐,“我命在我”强调通过主观能动性探索得道成仙的方法。“内修外行”的意思是要注意品德的修养。

2.答案:A、C、D。“五灯”指:法眼宗道原撰《景德传灯录》,临济宗李遵勖撰《天圣广灯录》,云门宗惟白撰《建中靖国续灯录》、临济宗悟明撰《联灯会要》,云门宗正受撰《嘉泰普灯录》。

3.答案:A、B、C、D。鸠摩罗什(公元343—413):后秦时龟兹人。其父原为印度婆罗门,世袭高位,后出家。真谛(公元499—569):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原名拘那罗陀。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八月来华。玄奘(公元602—664):本姓陈,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不空(公元705—774年):原名智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幼年出家,14岁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遇金刚智三藏,随来中国,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到洛阳。

4.答案:A、B、C。洞天,指能够生活在虚静混沌境界中的神仙所居住的名山胜境。《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三、填空题

1.佛教著述《摩诃止观》中说: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其中四大指的是。

2.满清词人纳兰性德在《饮水词》中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出自禅师。

3.“山羊被杀因作声,飞蛾投火由火色。水鱼悬钩为吞饵,世人趋死以境牵。”这句名言出自佛经。

答案:

1.答案:地水火风。佛教认为不仅身外之物是由“四大”构成,人身也是“四大”和合的产物,“四大”指“地,水,火,风”,三毒指造成世俗诸苦的根源——贪,嗔,痴。

2.答案:道明。这名话出自唐·裴休《黄蘖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明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工夫。’”是僧人道明说的话,原名慧明,五祖弘忍的上座弟子,弘忍把衣钵传给了慧能,他不服,就带人追赶,在大庾岭赶上后,慧能把袈裟扔到大石头上让道明拿走,道明反而犹豫了,说:“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慧能问:“不思善,不思恶,阿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道明听了深感惭愧,知道自己学佛的境界远不如慧能。便说出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拜慧能为师改名道明。

3.答案:《佛本行经集》。佛教经典。又称《佛所行赞》。古印度马鸣著,5卷,以诗体叙述佛陀行迹并宣说佛教义理。有南朝宋宝云之异译本,7卷。亦有藏译本。此经在古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度流传极广。唐代义净说它“五天(竺)南海,无不讽诵”。

(第十章)风俗知识

一、单选题

1.现在的足球就是由我国古代的蹴鞠演变而来的,那么蹴鞠的发明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A.一种体育项目,锻炼身体B.地位高的人的一种游戏

C.训练武士D.人们交往的一种活动

2.蓄兰洒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沐浴方式,后来逐渐形成一种风俗,人们最初用这种沐浴方法是为了。

A.养颜美容B.除瘟避毒C.延年益寿D.清洁卫生

3.我国自古就有在死者坟前立碑的传统,坟墓前的墓碑多以石碑的形式出现,那么石碑是什么时期开始出现的?

A.商周B.春秋C.两晋D.汉代

4.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饺子就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并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食品,有一句民谣叫作“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可见饺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根据传说,饺子的发明者是。

A.张仲景B.诸葛亮C.刘备D.李时珍

5.“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一种什么东西?

A.陶瓷做成的酒杯B.木质的酒杯

C.匏瓜D.青铜做成的酒杯

6.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而留下的,这个人是谁?

A.魏征B.钟馗C.张衡D.张仲景

7.“雄黄点额”是端午节习俗之一,那么“雄黄点额”有什么功效?

A.驱瘟避毒B.驱鬼辟邪C.养颜美容D.清心明目

8.新郎新娘入洞房后,两人要做到床边说话,喝交杯酒,同时,新郎还要把自己的衣襟盖到新娘的衣襟上,新郎应该用什么地方的衣襟盖在新娘什么地方的衣襟?

A.新郎的左衣襟盖在新娘的右衣襟

B.新郎的左衣襟盖在新娘的左衣襟

C.新郎的右衣襟盖在新娘的左衣襟

D.新郎的右衣襟盖在新娘的右衣襟

9.“裕袢”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服装?

A.藏B.蒙古C.维吾尔D.朝鲜

10.彝族妇女戴的鸡冠帽,主要是出于一种什么思想?

A.祖先崇拜B.求吉心理

C.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D.反映政治观念

11.“三房一照壁,四合五井天”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居住习惯?

A.满族B.傣族C.苗族D.纳西族

12.我国澳门的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谢灶”是哪一天?

A.大年三十B.大年初一C.腊月初八D.腊月二十三

13.古时,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有一定的称谓,除了直接称年龄外,还有一些不确定的统称,比如说“年方二八”、“八十高龄”、“开七秩”。这个“秩”是多少,一“秩”等于多少岁?

A.一岁B.五岁C.十岁D.十五岁

14.古代婚礼的第二步就是问名。当纳采结束后,来商议婚事的使者暂时不能回家,而是等一会再回到女方家里“问名”,早期的问名是问谁的名字?

A.女孩父亲的名字B.女孩母亲的名字

C.女孩的名字D.女孩兄弟姐妹的名字

15.饯行送别是古代旅行习俗的一种。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

A.辞B.别C.宗D.祖

答案:

1.答案:C。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