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09

第9章 饮食思想,圣人孔子“八不食”(9)

附:

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

《千金翼方》为孙思邈又一著作,30卷。书名取羽翼《千金要方》之意。约成于永淳元年(682)。卷1~4为药物部分,总论采药时节、药名、药出州土、用药处方,分论玉石、草、木、人兽、虫鱼、果、菜、米谷等800余种药物的性味、主治、功效、异名、产地、采集时间等;卷5~24为临床各科的方药证治,及养生防病内容等,计妇人4卷,伤寒2卷,小儿1卷,养性、辟谷、退居、补益各1卷,中风2卷,杂病3卷,万病1卷,飞炼1卷,疮痈2卷,卷25为诊法(色脉)1卷,其后为针灸3卷,禁经2卷。《千金翼方》还辑录了一些国外医学资料,如何伽陀丸、耆婆方等,所辑录的《新修本草》《伤寒论》等古代文献内容,对保存和研究史料有重要价值。此书有日本影刻元大德梅溪书院本、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王肯堂校刻本等。

康熙皇帝的饮食观

康熙皇帝玄烨,是我国帝制社会的一代君王,又是对医学颇有造诣的“医生天子”,尤其是他的饮食观,于今给人以启迪。

康熙非常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反对随意摄取,主张合理饮食。

一是节饮食。在康熙的生活中,表现为不追求珍馐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有的是鱼虾果蔬食品。他说:“……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味。”他强调“适可而止”。他说,“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二是慎饮食。这是对食物的审慎,亦即对食物质量的要求。首先强调要排除饮食中杂质,尤其是水。他认为“饮食物中,水为最切”。他对各地贡来的水和巡行在外用的水,定有自己的制取方法和定夺标准,并著有《水性记》一文而载入史册。其次为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康熙主张老年人饮食宜淡薄,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益。他说,他之所以到老而犹健壮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禁烟酒。康熙本来是抽烟的,他说,幼时在养母家就抽过烟,为戒别人抽烟,首戒自己,“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烟与酒相比,他更恶旨酒,“清淡作饮馔,偏心恶旨酒”,就是他决心禁酒的写照。这是因为他认为酒有“乱人心志”和“致人以疾”的坏处。

三是择饮食。对饮食,应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择其所宜。康熙认为“各人的肠胃所不同,应择其所宜者”。他所讲的所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宜。因人而宜,在康熙看来,即为父子兄弟之间,也不能相互强其所食,各人不宜之物,即当永戒;因时而宜,即饮食物的季节性非常强,不同季节的食物要求不一样,他尤其反对吃非时之物;因地而宜,是指饮食物产地不同,其性能也有变化,对人体的适应度有差异;因病而宜,对病人的饮食,应适应病情调养的需要。

康熙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即进膳后,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消化。并说,“朕用膳后必说好事,或寓目于所爱珍玩器皿,如是则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其实,康熙有一首《膳酒自述》,总结了他自己的养生理念与实践:“盈余休说帝王家,俭朴身先务戒奢。盛馔醇酿应有损,野蔬风味亦堪佳。樽中旨酒无能饮,案上珍肴勿过加。淡泊宁心和五味,养生得正胜丹砂。”

美食实践之作《随园食单》

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

袁枚(1716-1797)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士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随园食单》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来没有多少根本性变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棒,非常实用。

《随园食单》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其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都写了出来,实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