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80

第80章 百年老店,“天下第一楼”全聚德(3)

由于夏天才能喝到酸梅汤,达官墨客难以满足,为了一年四季都能尝到宫廷风味,他们把宫里制作果脯、蜜饯、冰糖葫芦、温朴(带汤的蜜饯红果)、秋梨膏等秘方,陆续搜罗给信远斋,让其制作。信远斋就在琉璃厂红火了起来,也传了下去,发了财。

信远斋最初是两间铺面卖货,后院作坊加工,自产自销,主营季节应时当令的精美食品。例如:夏季经营清凉饮料酸梅汤,从农历芒种起卖到处暑;入秋加工各种蜜饯,含海棠、红果、杏干等,从霜降开始卖到春节以后;冬季自制糖葫芦、糖墩儿和果仁糖粘。此外,常年经营的食品有酸梅糕、酸梅卤、芝麻酥糖、豆面酥糖、秋梨膏等。由于真材细做,货真价实,产品声誉历久不衰。尤以风味独特的酸梅汤、酸梅卤、酸梅糕,在文人墨客、社会名流中享有很高声誉,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经常光顾。清末两代帝师翁同龢曾为信远斋题为“信风开到途糜径,远浦芬来兰慧香”的词句。光绪翰林、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对信远斋的酸梅汤和蜜果脯非常欣赏,亦曾为之题写过匾额,悬挂在门楣之上。信远斋的蜜饯、果脯用料也十分考究,品种有蜜饯红果、蜜饯海棠、蜜饯榅桲、蜜饯杏干等,常年供应的品种还有各种果脯、酸梅糕、酸梅卤、秋梨膏等,各种食品加在一起,有六七十种,而且,制作都十分精致。

信远斋酸梅汤,入口时让人感到酸、甜、香、凉,沁人心脾,饮用后又有唇齿留香的口感,由于真材细做、货真价实、产品声誉历久不衰,在文人墨客、社会名流中享有很高声誉。该店每到夏季,用特制的木冰箱冰镇酸梅汤在门市出售。营业室内悬挂名人字画,备有桌椅。许多文人墨客逛文化街,观赏购买古玩、字画之余,都愿到信远斋优雅的店堂来喝上一碗酸甜香浓、清凉爽口的酸梅汤,既消暑解热,又借机小憩。外埠学者、国外华侨也常请人代购或邮寄酸梅糕为一快事。

信远斋制作食品的原料,挑选极为严格。如酸梅汤、酸梅糕,选用浙江、福建和广东出产的优质乌梅,尤以浙江吉安生产的圆形、核小、肉厚的乌梅为上品;辅料选用金黄色的冰糖和杭州张长丰或张丰裕两家生产的糖桂花。做蜜饯的海棠,选用“八愣”的白海棠,白糖选用“头层”绵白糖。生产中,坚持按配方下料,严格按规程操作。制作酸梅汤的配料,要根据气温灵活掌握,天热时就要酸一点,天凉时就要甜一点。其方法是:经过定温、定时浸渍,过滤、加热,适当放入桂花、冰糖等辅料。酸梅汤要求色泽金黄,幽香四溢,清凉爽口,饮后挂碗(碗内附着一层汤汁)。制成酸梅汤后,再经浓缩加工成酸梅卤,达到色泽黑红透明、花香浓郁、酸甜可口的要求。冰糖葫芦的制法更是别具一格,挑选上好的红果去核,串成一串,但果与果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使每一个红果均匀地沾上冰糖。有的还将果子切一个口子,夹上自制的细豆沙、核桃、山药泥,外面薄薄地贴上一层黑豆沙,豆沙上再摆列不同形状的白瓜仁,而后沾上冰糖汁。外观红、白、黑三色分明,食之甜酸脆绵,清香利口。

干和祥茶叶店:百年老字号

干和祥茶叶店是三晋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始建于1918年,位于太原市商业闹市的按司街30号,1988年迁到钟楼街103号。并于1984年桥头街7号开设了“干和祥”二部。“干和祥茶庄”店堂雅致,遵循“要卖茶,三分雅”的古训。“干和祥”三个字是20世纪初天津市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所书,用瓷釉彩砖镶嵌而成。1987年干和祥茶叶店从钟楼街路南老址迁到路北新址51号,经营着红茶、绿茶、花茶、砖茶、乌龙茶五大系列的数百个品种。名茶中既有似春毫、银毫、庐山云雾、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大谷、大方这些高档茶叶,又有一般消费者常饮的传统茶叶。由于干和祥茶叶店经营品种齐全,服务周到、热情,一些顾客慕名而来,甚至还有外国友人寄信邮购。

干和祥茶叶店内景“干和祥”的创始人叫王占元,河北省陶县人。他少年家贫读书不多,16岁入伍当兵,从小聪明机智、长大精明能干。入伍后深得上司赏识,官位升至两湖巡阅使。先后曾在天津面店街开办干和公茶庄,在天津河北大街开设干祥厚茶庄。1918年他在太原租赁了阳曲人刘占元的按司街开设30号房产一座,出流动资金6000元,开办了干和祥茶庄。翌年,“干和祥”又在石家庄开设了一处分号。

建店初期,虽为小本经营,但因长期坚持从南方外采茶叶、自己品配的经营方法,所以,“干和祥”出售的茶叶,始终保持着色味俱佳、余韵无穷的盛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太原干和祥批零兼营,还搞配货加工。货源70%来自天津总号,30%从福建、浙江等地直接进货。因经营得当,干和祥发展迅速,一时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茶庄。

1956年公私合营后,干和祥茶叶店从人员到经营品种都有一定的发展,以诚招天下客为经营宗旨,不仅保证了茶叶的质量,而且稳定着茶叶的价格。该店公平买卖,谦让祥和,童叟无欺,为顾客所信赖。

“文化大革命”初期,干和祥的店名被认为是“四旧”而被砸毁,改为按司街茶叶门市部。1979年“干和祥”恢复了店名,重新挂上了老字号牌匾,业务得到迅速发展。1984年国务院规定茶叶为三类商品实行价格议销,干和祥更增加了活力,恢复了批零兼营产销持钩多渠道进货,品种十分齐全,日常经营的茶叶品种多达100余种,国内众多名厂生产的名茶都能在该店买到。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君山银针、武夷岩茶、凤凰小仙、以及滇红、普洱茶、云南沱茶等等应有尽有。“干和祥”经营的茶叶品种齐全、质量稳定,价格合理,服务周到,赢得了经销单位和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干和祥茶叶店最初设在按司街,其店堂十分铺排考究,远非今日钟楼街的干和祥所能媲美。“要卖茶,三分雅”,当年干和祥的店堂正体现了这一点。正门中央,“干和祥”三个字为名家华世奎所书,用瓷釉彩砖镶砌而成,黄底黑字,庄重夺目。大匾两旁挂有小匾,左书“龙团”,右书“凤髓”,指高档茶之意。店堂正中置一张桌,两侧均为四层紫色货架,分别放着散茶、包装茶及高档名茶。东西墙挂名人字画,北墙根放茶几、太师椅供茶客品茶。如今太原的一些老茶客,每每忆及干和祥,总是首先说起其雅致的店貌。

“食苑一绝”天津果仁张

提起天津的小吃,十有八九的人立马就想到果仁张。这果仁张最初是宫廷御膳,即专供皇上吃的小食品。果仁张的创始人叫张明纯,曾任清宫御厨,最初因为他做的蜜供色泽纯正、甜而不腻、清滑爽口,受到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爱而名声大震,御赐“蜜供张”。到了果仁张第三代,宫廷御厨走出宫门,来到民间创立“果仁张”。

果仁张始源于1830年,历经四代传人,有16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的美味果仁,香而不俗,甜而不腻,色泽鲜美,酥脆可口。其最大特点是品种多、酥脆而不绵。一般的炸果仁达到酥脆并不难,在锅里放些油,抓把果仁炒一炒,照样儿酥脆好吃,而要果仁能保持几天的酥脆却不绵就难了。老果仁张有一套理论,讲究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样色,有琥珀色、米色、冰糖色等等。也就是说,什么季节掌握多大的火力和时间,要把果仁炸成什么颜色都是有定规的。

果仁张传统产品有:琥珀花生仁、琥珀核桃仁、虎皮花生仁、净香花生仁、奶香瓜子仁、五香松子仁。创新产品有:琥珀腰果仁、奶香杏仁、奶香、五香、可可、麻辣、海菜、香草、桔香、柠檬、山楂、咖哩、薄荷、姜汁等多种口味的花生仁、蚕豆及青豆。它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味闻名海内外,被称为“食苑一绝”。

果仁张选用优质果仁,果仁种类繁多,而且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花生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里面含有蛋白质25%~36%,脂肪含量可达40%,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钙和铁等。花生是100多种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还可以炒、炸、煮食,制成花生酥、以及各种糖果、糕点等。因为花生烘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氢以及一些其他醛类挥发出来,构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气。花生的内皮含有抗纤维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种外伤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吃核桃不但不升高胆固醇,还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很适合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人食用。因核桃含脂肪,所以能润肠,并可使体型消瘦的人增胖。核桃仁中的脂肪主要是亚麻油酸,是人体理想的肌肤美容剂,经常食用有润肌肤、乌须发的作用。传统认为核桃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功效,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

瓜子本身营养就蛮高,每天吃一把瓜子对安定情绪、防止老化、预防成人疾病有益;能治失眠、增强记忆力;预防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饭后嗑瓜子好,因为葵花子与西瓜子都富含脂肪、蛋白质、锌等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可增强消化功能。嗑瓜子能够使整个消化系统活跃起来。瓜子的香味刺激舌头上的味蕾,味蕾将这种神经冲动传导给大脑,大脑又反作用于唾液腺等消化器官,使含有多种消化酶的唾液、胃液等的分泌相对旺盛。

腰果中的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成分有很好的软化血管的作用,对保护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益处。它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润肠通便,润肤美容,延缓衰老。经常食用腰果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进性欲,使体重增加。

如今的果仁张制品凝结了四代人的艰辛智慧,制作技艺和配料十分严格。要求果仁籽粒饱满并合乎规格,根据季节变化掌握油质和油温,针对果仁制品不同色泽和味道调制配料,工艺手法有推、翻、摁、抄、拨、托、提、压、转、挤、拢、点、撩等。

六必居酱菜最出名

六必居最早是山西临汾西社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赵氏兄弟小店铺,因为不卖茶,起名六必居。

1965年的一天,邓拓先生来到六必居,通过六必居大量房契与账本,他考证出六必居不是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而大约创建于清朝康熙十九年到五十九年间。雍正六年的账本上记载这家酱园名字叫源升号,到乾隆六年,账本上第一次出现“六必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