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75

第75章 妙饮生津,一瓯冰水和梅汤(3)

附:新奇的冰淇凌

辣味冰淇凌

对居住在美国的墨西哥后裔等少数民族来说,辣味食品一直是他们难以舍弃的爱好。由此,美国一些墨裔聚居区就出现了辣味冰淇凌,其色泽像辣椒般火红,形状如同一枚朝天椒,看上去别有情趣。

大蒜冰淇凌

大蒜食品目前在美国大有市场。商人们又灵机一动,推出了大蒜冰淇凌,而且为了解除食者的后顾之忧,还特别配制有一种“除臭液”,顾客在吃了大蒜冰淇凌后,只要用“除臭液”漱漱口,难闻的口臭便荡然无存。

南极冰淇凌

南极冰在一些美国人心中为“圣洁”的代名词。南极冰由飞机空运到美国本土,需要付出较大的费用,因而用其制成的冰淇凌也身价倍涨。尽管如此,这种冰淇凌的消费量却越来越大。

茶叶冰淇凌

随着西方各国饮茶风的渐渐兴起,美国的冰淇凌设计大师们也趁此“饮茶效应”,纷纷推出了各种茶叶冰淇凌,其中尤以绿茶制作的“绿色”冰淇凌最受宠爱。

茄子冰淇凌

茄子冰淇凌一改过去西红柿、黄瓜、莴苣等“果蔬冰淇凌”的口味,而将茄子所独具的涩味融入了冰淇凌之中,使人吃后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口感,因而上市后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中药冰淇凌

不少美国人开始对中医刮目相看,于是利用人参、天麻、田七、枸杞等中药制成的冰淇凌也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的保健需求。

清凉饮料酸梅汁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酸梅汁了,有些地方叫酸梅汤。古籍中所载“土贡梅煎”,就是一种最古老的酸梅汁。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卤梅水”,也是类似酸梅汤的一种清凉饮料。现在我们喝到的酸梅汤是清宫御膳房为皇帝制作的消暑解渴饮料,后来流传到民间。它比西欧传入我国的汽水要早150年。

清朝时,酸梅汁风行于宫闱,尤其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慈禧、谨妃、崔玉贵等人也很喜欢喝酸梅汁。

满洲人喝酸是有历史的,他们从白山黑水之间兴起,狩猎采集曾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满洲人好渔猎,喜吃肉食,进而发明了酸汤子这种满族食品。酸汤子是通过梅子发酵后做成的,通常他们在吃了高热油腻的肉类后,会喝点酸汤子。后来,酸汤子被带到了北京城。北京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常年生活在东北的满族人在身体、生活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酸汤子是由梅子面发酵而成,其糖分高,过剩的糖在没有被取用的情况下就会转化成脂肪,存于体内,造成体重增加。常食含热量较高的鹿肉、熊掌之后再喝玉米面做的酸汤子,容易使体内外的湿热相搏,增肥长胖。

因此,御茶坊绞尽脑汁,终于调制出了能替代酸汤子的饮品——酸梅汁,其配方为:去油解腻的乌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清热解毒、滋养肌肤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一并熬制。酸梅汁不但去油解腻,还富含各种营养。其一问世,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据说乾隆皇帝茶前饭后都喝酸梅汁,而且在皇宫广泛被推行为皇宫日常的保健饮料。

酸梅汁是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的饮品,新疆维吾尔族称为天堂药果汁,《本草纲目》称其:敛肺涩肠、治久咳、泻痢、反胃噎嗝、消肿、涌痰、杀虫、解酒毒、鱼毒和硫磺毒。《神农本草经》称其:祛痰、主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酸梅汁选用优质无污染的雪山乌梅为原料,酸梅蕴含柠檬酸,苹果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保健价值。它含有特殊的枸缘酸及花表素植物化学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有效地排出脂肪和毒素促进唾液腺和胃液腺的分泌。酸梅汁能降低肝火,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可消暑止渴,防止晕车,帮助醒酒,解除疲劳,能使血液循环畅通,净化血液的作用,是饮料中之保健佳品。

喝一杯酸梅汁,你身体的“清洁”程序就能大大加速,肝脏也就能将你体内那些可能引起肥胖的物质迅速而彻底地排出体外。酸梅汁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平衡。肝火旺的人宜多吃酸梅,不但能降低肝火,更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情绪暴躁的人,每天吃几颗酸梅,可保持心情愉快。

酸梅汁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夏季,讲究的老北京人家都会买来乌梅自行熬制(也有用杨梅代替乌梅),里边放点冰糖去酸,冰镇后饮用。

附:酸梅汁做法

材料:干乌梅(半斤)、山楂(半斤)、桂花(一两)、甘草(一两)、冰片糖或者红糖。

1.从干货市场买回家的干乌梅和山楂必须先加水泡开。

2.连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将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

3.在大锅里注满水,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

4.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片糖或者可以起到染色作用的红糖。

5.小火熬煮6到7小时,在水大约被熬去一半的时候,酸梅汤也就做成了。

泔水味儿香的北京豆汁

豆汁,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据说早在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北京人爱喝豆汁,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可北京豆汁的味道并不是人人消受得起。有一个关于豆汁的笑话:一个山东人到豆汁店喝豆汁,豆汁端上桌,山东人喝了一口,马上吐了。遂将店伙计招呼过来,很客气地对伙计低声说:“别卖了,豆汁酸了。”店伙计大声告诉他:“我们卖的就是酸的,这豆汁和山东的豆汁不是一码事,您哪!”

不独山东人,梁实秋在文章中写道:“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儿的,就是河北各县也没有人能容忍这个异味而不龇牙咧嘴,不能大口猛灌。”

豆汁的妙处在于,很多人第一次喝豆汁时,都觉得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却变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豆汁色泽灰绿,浓醇,味酸且微甜,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豆汁实际上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它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不要看其貌不扬,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附:豆汁的做法

配料:绿豆一千克,辣咸菜适量。

过程:

1.将绿豆杂质筛洗干净,放入盆内用凉水(冬天用温水,水量要比绿豆高出两倍)泡十几个小时,待绿豆皮用手一捻就掉时捞出;

2.将泡好的绿豆加水磨成稀糊(磨得越细越好),每千克绿豆约磨出稀糊2.65千克,然后在稀糊内加入1.5千克的浆水(即前几次制作豆汁、淀粉时撇出的清水),并逐次加入不少于12千克的凉水过滤,约可滤出粉浆17千克、豆渣2千克;

3.把粉浆倒入大缸内,经过一夜沉淀,白色的淀粉就沉淀到缸底,上面是一次层灰褐色的黑粉,再上一层即是颜色灰绿、质地较浓的生豆汁,最上层是浮沫和浆水;

4.撇去浮沫和浆水,把生豆汁舀出(可得生豆汁8千克左右,另有淀粉约500克和黑粉少量),再煮之前还需再沉淀一次(夏季沉淀六小时,冬季沉淀一夜),沉淀好后,撇去上面的浆水;

5.锅内放入少许凉水,用旺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渐涨并将溢出锅外时,立即改用微火保温(此时不能用旺火,否则会变成麻豆腐),随吃随盛,并佐以辣咸菜同食。

美味有营养的果醋

果醋是以水果,包括苹果、山楂、葡萄、柿子、梨、杏、柑橘、猕猴桃、西瓜等,或果品加工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的酸味调味品。它兼有水果和食醋的营养保健功能,是集营养、保健、食疗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