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47

第47章 传奇原料,蚱蜢作食美味多(5)

还有一个人叫陈振龙,他从吕宋岛将苕引入福建,更是煞费苦心,将红薯藤绞入汲水绳之中,蒙混过关,才得以渡过茫茫大海。回到家后,先在家中种植,然后大面积推广。

苏东坡写过一首题目超长赛裹脚布的诗歌,此诗题为“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他在诗中极力渲染一种叫“山芋”的美食,说用山芋煮的羹,“比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就连海鲜的味道也比不上它,“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有人说诗中的“山芋”就是甘薯或者红苕。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除供食用外,红薯还可以制糖、酿酒,以及制酒精等。

附:

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茄子、辣椒、胡萝卜、黄金花椰菜、油菜、苤蓝、芥末、芥子菜、西红柿、小松菜、洋葱、大蒜、青瓜等,其中红薯名列榜首。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98.7%)略高于生红薯(94.4%)。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蛤蜊:天下第一鲜

蛤蜊肉质鲜美,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蛤蜊不仅味美,营养也比较全面,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是一种低热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

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本草经疏》中记载:“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

常见蛤蜊品种很丰富,有文蛤、青蛤、杂色蛤子等多种。其中价格低廉、味道肥美者当属青蛤。青蛤的大小无所谓,关键在于是否肥。最简单的吃法是蛤蜊汤。把青蛤洗干净,放入凉水锅中,不用加盐,加点姜片去腥就好,因为青蛤本身就带有咸味。待大部分蛤蜊都张了嘴以后就可以关火了,不必等所有的蛤蜊都张嘴,因为免不了会有个别的蛤蜊是死的,永远也张不开嘴了,可以用勺子搅动锅里的蛤蜊。使之转动甩出体内的沙子。稍加沉淀,在汤里加少量香葱末儿和香菜末儿,就可以盛出吃了,因为锅底有青蛤吐出的沙子,注意盛时不要用力搅动。

青蛤汤很好地保持了青蛤的原汁原味,鲜香异常,吃过就会还想吃。以青蛤为原料的名菜还有盖韭炒青蛤、青蛤汆鲫鱼等,这都是鲁菜中的海鲜菜。

文蛤也是蛤蜊中的美味,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是文蛤的“粉丝”,他在诗中描写过吃文蛤的盛举,“共食唯恐后,争先屡成哗。但喜美无厌,岂思来甚遐”。

宁波有一道名菜:文蛤蛋花汤,做法至简,其味至鲜。将鸡蛋液打好备用,凉水煮文蛤至贝壳张开时徐徐倒入蛋液,撒上葱花,黄白翠绿间杂,诱人食欲。

在南北朝时还有一个关于“食蛤”的典故。《南史·王融传》中有这么一段: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旸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说的是王融这个“名人”遭到了沈昭略的蔑视,在王融自我介绍了自己的“英雄事迹”后,沈昭略只是淡淡地说“我不知道你这些事,先吃蛤蜊吧”。

陈寅恪在诗作中多次以此为典,如在《重庆夜宴归作》中的“食蛤那知天下事”,在《乙未除夕诗》中有“那知明日事,蛤蜊笑虚盘”等,引这个典的含义,只是取其“不知”,不再有蔑视的意味了。

附:蛤蜊食谱

蛤蜊粥

原料:冷冻蛋炒饭1包、蛤蜊12颗、高汤5杯;姜丝1大匙、葱花适量、盐1大匙、糖2小匙、香油1小匙

做法:

将所有材料准备好,冷冻蛋炒饭包装打开备用。

将高汤5杯煮沸,放入冷冻蛋炒饭,熬煮成粥状,约需15分钟。

放入盐、糖及蛤蜊、姜丝一起煮至蛤蜊壳全开,即可熄火,再放入葱花、香油,即可盛入碗中食用。

蛤蜊豆腐汤

原料:蛤蜊250克、豆腐200克、咸火腿肉1大片;葱1根、姜2片、高汤1碗、盐1小勺、白胡椒粉适量。

做法:

蛤蜊用冷水淘洗几次,放入清水中静置2小时吐净泥沙备用(水中放少许麻油能够促使蛤蜊尽快吐沙);

热锅,把咸火腿肉切小块放入锅中煸出香味,再放入葱姜一起爆香;

倒入一碗高汤大火煮开;

放入切块的豆腐煮开;

再放入蛤蜊,中火加盖煮5分钟;

最后调入盐和白胡椒粉即可。

蛤蜊肉拌黄瓜

原料:嫩黄瓜三根、大蒜、沙蛤蜊一斤。

做法:

沙蛤蜊洗净,加没过的凉水,大火煮开;

取出蛤蜊肉;

把煮蛤蜊的原汤汁倒入蛤蜊肉中,用笊篱旋洗蛤蜊肉,捞出备用;

用擀面杖拍碎黄瓜,用手把黄瓜掰成小块;

把洗好的蛤蜊肉和黄瓜块混合,加入捣好的蒜泥和切碎的香菜碎;

调入适量盐、糖、陈醋、凉拌酱油、味精、香油拌匀装盘即可。

松露:最奢侈的食物

松露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橡树须根部附近的泥土下、一年生的天然真菌类植物。种类约有30多种,其中白松露、黑松露是最美味的。

通常,松露的外观均是不规则形的球状,有的小如豆,也有大如富士苹果,切开来看,里面则是犹如迷宫般的大理石纹路。由于松露对于生长环境非常挑剔,只要阳光、水量或土壤的酸碱值稍有变化就无法生长,所以松露非常稀有。

古希腊与罗马人对松露非常的着迷,他们相信松露是闪电的女儿,具有壮阳的作用。著名的作曲家兼美食家罗西尼称赞松露为“蘑菇中的莫扎特”。松露曾生长于意大利的林地之中,其中最优质者产自意大利皮德蒙特地区罗埃洛与兰格山丘的边缘,同时,这里也是意大利最好的葡萄酒产地。

松露,特别是佩里戈尔松露,只有受过严格训练的雌性的猪和狗才能嗅得出。自古以来,法国就有厨师利用野猪来寻找松露以满足贵胄们需求的历史。时至今日,意大利与法国的松露猎人仍使用经过训练的猪和猎狗来寻找松露。其奥妙在于松露含有阿尔法男性荷尔蒙,这是一种类似男性类固醇荷尔蒙的复合物,有人认为正是这种气味诱导雌性动物搜寻,使其误以为自己在追踪异性伴侣。

世代生活在艾尔马的松露猎人认为只有雌性的猎狗才是寻找松露最好的猎人。因为猪特别喜欢吃松露,猎人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猪拉回来,否则它们会把松露吃掉。而猎狗强烈的警觉会让它在找到松露的第一时间通知主人。

在意大利,训练一只松露猎狗要经过复杂的过程。首先训练狗把丢出去的球叼回来,然后用奶酪代替球,继而是把奶酪藏起来让狗去把它找出来。最后,再用小块松露替代奶酪,让狗找到并把它挖出来。在寻找松露的前一夜,猎人通常不给猎狗吃东西,这样猎狗们会更努力地去寻找松露来换取奖励,比如面包和奶酪,这些都是猎狗更喜爱的食物。

一颗上好的松露应该非常结实、紧凑,入手感很重,不像蘑菇那么松软。行家在购买前一定会仔细辨别松露的气味,这种非常独特且难以形容的味道是辨别松露品质的首要标准。幸运的是,珍贵松露只要与它自带的泥土在一起便可长时间储存,也只有这些泥土能使松露留住它迷人的香气。储藏松露应先用纸巾包裹,然后用锡纸再裹一层,再放入冰箱低温冷藏。但要注意储存的时间也不要过长,不然味道会消失得一干二净。更不要像很多菜谱说的那样,把松露放在大米里储存。大米会把松露特有的味道全部吸走,最后只给你留下一颗昂贵的土豆。

食用松露传统的方法是用特殊的切片器将松露切为极薄的薄片,然后生食,或与黄油、意大利干奶酪一起撒在宽面条、炒蛋或者意大利空心粉上。经典的白松露菜肴是由梵堤那奶酪、鸡蛋、牛奶加入白松露做成的干酪,与面包同吃,滋味无比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