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21

第21章 节令食俗,饮酒食糕庆重阳(7)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至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中秋节各地的食俗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吃些什么?在中国,尽管大家在中秋节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惯,但由于地大物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风俗,所以,应节食物也各不相同。

四川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吃麻饼、蜜饼等,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广东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锦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季节,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浙江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北京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通俗地说,“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深受老北京人的喜爱。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江苏

南京人除了中秋节吃月饼外,还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又叫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台湾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偷瓜送子与摸秋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除了赏月、拜月、吃月饼、大团圆等比较广泛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区域性的特殊习俗。

偷吃: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化地区,流传“偷吃”风俗。每到中秋这天,家家大门、后门都半掩半开;平时,乡亲们对小偷深恶痛绝,可这天,明知“小偷”进了屋,全家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且为“小偷”准备丰盛的瓜果、月饼等,“偷吃”越多越高兴。

偷瓜送子: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了孕,受瓜人得好好感谢这群小伙。

摸秋:在大别山地区,流行“摸秋”习俗。每到中秋这天,山民们吃罢晚饭,便三三两两,踏着月光,循着香气,或上山或下地“摸秋”。山坡、河谷、丛林、草莽、田间、地头不是果就是瓜,还有花生、田薯。摸着什么,就吃个痛快,生吃行,野外烤着吃也行,直到夜深人静,大家才陆陆续续开心地回家,哪个人吃得痛快、可口,谁就要高兴几天。

抢瓜:浙江省山区流行“抢瓜”习俗。青年和孩子们分别在白天或晚上举行抢瓜比赛,看谁最先抢到瓜。胜者,意味幸福吉祥,还可得到奖励。

重阳节传统“食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易经》中定“六”为阴定“九”为阳,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又因“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含意。

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载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费长房乃中医传说人物,东汉方士,汝南人。传说其“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因此重阳节自古以来便是人们辟邪驱灾和祈求高寿的重要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