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千古食趣
12018600000019

第19章 节令食俗,饮酒食糕庆重阳(5)

“贴秋膘”吃炖肉

北京人自古就讲究吃,并且是什么季节吃什么,在这方面北京人特别的在意和讲究。比如说立春那天吃春饼;谷雨那天煮面条;端午时节包粽子;立秋炖大肉(意为贴秋膘)。那么何谓“贴秋膘”呢?

北京人有“苦夏”之说,由于天太热,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每日除了花样翻新的吃一些过水凉面条以外,再也没别的可吃。这既是一种季节反映,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反映。一但立了秋,虽然还是热,但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非炖肉莫属!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这种习惯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却流传到了今天。

每到立秋这天,市场上卖得最好的就是肉。北京人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首先,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用文火炖。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可以说在这一天里,整个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其实,北京人在这天吃炖肉,除了久远的风俗习惯以外,对养生保健也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夏天太热,人们会不自觉的偏食,这对人体的生态平衡是非常有害的,往往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和生物机能造成影响。而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用吃炖肉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体内既补冲了必要的营养、脂肪、蛋白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时料包内的各种中草药的中和,对人体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湿、平补平泻的疗效。

七夕节的风俗与食俗

中国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被称为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七夕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中记有:“七月七日许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雾、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妇或叹,女有泣者。”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种乞巧的活动是相当虔诚的。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习俗不一。《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巧食:“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清嘉录》则记载了当时吴地的巧食:“以面和糖,制作苎结。”胶东地区习惯用麦芽糖和面,做成圆形和半圆形的两种巧果,男子吃圆的,女人吃半圆形的。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像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等。

附:七夕节各地风俗

贺牛生日

清代后期,在山东一带演变出七月七日贺牛生日的习俗(这大概是因为牛郎、织女的婚配得益于老黄牛的帮助),当地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迎仙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漂针试巧

北京地区的七夕风俗,就是在白天把一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等水面起了一层水膜之后,再让女孩子拿几根针放在上面,这几根针会形成不同形状的图案,不同的图案象征着女孩子是不是心灵手巧。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捷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