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一生寻觅
1190900000117

第117章 (2)

第五十九章 (2)

海珊仍然挣脱着雨轩。为了海珊的安全,雨轩决不能放手。

“雨轩哥哥,你就让我进去吧!”

海珊瘫倒在雨轩的怀里,泣不成声了:“爹、娘、你们上哪去了?海珊回来了,回来看你们了啊!你们一点也不想海珊了吗?你们就这么悄摸声地走了,不要我了吗?”

海珊的眼泪深深地感染了雨轩,雨轩的眼睛潮湿了,他吧海珊紧紧地搂在怀里。此时,他欣慰自己就是一座大山,一棵大树,一盏明灯,让失落的海珊有个坚实的依靠。

“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是我害死了你们。”

陷入痛苦中的海珊自责着,她自拔不能。

雨轩爱怜地抚摸着海珊的头说:“海珊,你不要难过,也许事情不想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你的家人或许搬到别处去了,我们找邻居了解一下好吗?”

雨轩的话提醒了海珊,海珊抬起头来,看着雨轩问:“真的吗?你是说他们还活着吗?”

此时的海珊完全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雨轩知道,一个人如果遇到突发的事情,大脑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空白。

“当然活着啊?是你多想了,快起来吧!”

雨轩冲海珊坚定地点了点头,推了推眼镜说:“是的,他们肯定活着。海珊,你知道谁平时跟你家的关系比较近?”

“天明哥,他一定知道事情的真相,对,我们去找天明哥。”

海珊从雨轩的怀里起来,转身跑去。

“海珊,上哪。”

雨轩没想到海珊会跑的这么快,跟着跑了起来:“海珊,慢点。”

也许海珊并没有听到雨轩的话,她像一只蝴蝶般飞去。

就几分钟的时间,海珊就停在了一个小院子前,这是用苞米杆围成的小院,院里种着一片韭菜,韭菜刚被割过,冒着青绿的丫。

小院的后面,有一间泥草房,屋顶的烟囱正冒着白色的烟。屋门半敞着,门里冒出了白色的气体。

“雨轩哥哥,你看,屋里有人。”

海珊指着门说。

“恩。”

雨轩点了点头,喊道:“有人在吗?”

海珊也跟着喊道:“天明哥,耿大娘……”

半晌,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婆婆从雾气中走出来。海珊还以为是耿大娘哪,刚想迎上去,却发现不是,这是个陌生的老人家。

“是耿大娘吗?”

雨轩也以为是耿大娘了,问海珊。海珊失望地摇了摇头说:“不是。”

“那她是谁?”

雨轩问海珊。海珊仍旧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不认识她。”

老婆婆在雨轩和海珊的迷惑中走了过来,在院门前停了下来,瞪着一双满是皱纹的眼睛,打量着海珊和雨轩,好奇地问:“你们找谁啊?”

“我们找天明哥和耿大娘,他们在这里吗?”

海珊亟不可待地问老婆婆。听了海珊的话,老婆婆“哦”了一声,紧接着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她摆了摆青筋爆满的手说:“没了,都没了。”

“没了,您说什么没了?”

海珊没明白老婆婆的意思,惊讶地问。

一种不祥划过雨轩的心,雨轩想:“难道天明一家人也不在这里了吗?”

老婆婆看着海珊问:“姑娘,您是她家什么人啊?难道就一点不知道耿家的事情吗?”

海珊摇了摇头,疑惑地看着老婆婆说:“婆婆,我已经离开这里五年了,一点也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您能告诉我吗?”

雨轩也急于想知道事情的真想,也催着老婆婆说:“婆婆,您能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老婆婆叹了一口气说:“老耿家的老太太已经死了四年多了,他的儿子也走了好久了。”

“什么?您说耿大娘死了?”海珊吃惊地瞪大了双眸,她隔着篱笆门,一下子抓住了老婆婆的手。

“老婆婆,您说天明也走了,您知道他上哪去了吗?”

雨轩虽然没有海珊那般激动,但也很吃惊。

老婆婆说:“不知道,听说去找老段家大姑娘去了。”

“什么?天明哥去找我了?他去哪里找我了?”

听了老婆婆的话,海珊的双眸瞪的更大了,她的心如同被解了一层皮,血淋淋地就要爆炸了。

“莫非你就是老海家的大姑娘?”

老婆婆也吃惊地看着海珊,她的嘴角裂开来,使劲地向后抻着,不知道是笑还是在哭。

海珊没有回答老婆婆的话,她紧紧抓住老婆婆问:“婆婆,那您知道老海家人哪里去了吗?”

雨轩看到海珊纤细的身体开始颤抖起来,雨轩伸手扶住了海珊,他担心海珊会随时倒下去。

老婆婆说:“俺来的时候你家人就走了,上哪了俺也不知道。屯子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你家人跑哪儿去了。”

“那、那您知道房子为什么被烧了吗?”

海珊的身体抖动的非常厉害,连老婆婆都感觉到了,她担心地看着海珊说:“姑娘,还是进屋里说吧。”

“不了,老婆婆,您能快点告诉我们吗?”

海珊谢绝了老婆婆,她急于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老婆婆咳嗽了一下说:“是日本人烧的,是你爹得罪了日本人。”

“啊!”

海珊再也支持不下去了,她只觉得天昏地暗起来,老婆婆的身影在自己的面前越来越模糊,最后变成了一个黑影。

“娘。”海珊叫了一声娘,纤细的身体就像面条一样,顺着篱笆门,滑到在地上。

“海珊,你怎么了?你醒醒啊!”

尽管雨轩早有准备,但海珊像面条一样滑落到地上时,还是惊出了雨轩一身的冷汗。

“起义了,起义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刘营长的耳朵里的时候,刘营长兴奋地跳了起来。总算能为困在城里的军民出一点力,也算刘营长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佛家有这么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刘营长觉得自己现在选择起义,虽然挽救不回自己以前所犯下的错误,但最起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这天是十月十七日,刘营长一辈子都不能忘记这个日子,这是他重生的一天,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这天,刘营长带领着自己的兄弟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打开了城门,奔向了迎接他们的解放军的队伍。

忙碌的天明心中充满了期望,他期望着新京能快一点被解放,只要新京一解放,天明就立马跟领导请假,他要找到海珊的坟墓,如有可能的话,将海珊的尸骨背回家去,安放到母亲的坟旁。

大多数因饥饿而病倒的难民都病愈出院了,他们或者被安置在难民点,或者是买好车票,安置他们回家投亲靠友。城里已经有一支****弃城起义,看来攻克新京指日可待了。

两天后的一个早晨,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寂静的朝霞,天明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新京解放了,数以万计的百姓终于摆脱了饥饿和死亡。

天明本来想新京一解放就去找海珊的坟墓,但是城里因饥饿而病倒的难民太多太多,使天明没有时间想个人的事情,看到那么多难民痛苦的样子,天明感到自己身上担子很重,他和广大医护人员一起,日夜奋斗着。

一晃半月过去了,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批的难民都康复了。大家伙这才松了一口气,天明趁这机会,向院长请了几天假。

天明边打听边找,他几乎找遍了长春的每一座墓地,最后在东山上找到了写有海珊名字的墓碑,但这个写有海珊名字的墓碑却被抛弃在山岗上,天明只找到了海珊的墓碑,却没找到海珊的坟。

命运又一次跟天明开了玩笑,天明苦苦寻觅的,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也许这是老天爷可怜天明吧,他是让天明仍然有一个希望,有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