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服务创新
11735500000063

第63章 公共服务案例(11)

1999年3月,经和林格尔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工程正式启动了。实际上,这年的2月26日,县里已经成立了以县长吕慧生为组长的开发区领导小组,并同时成立了由县委办公室主任李公社为主任的开发区办公室,但对外不叫搞开发区,而是叫建设经济园区,这是由于当时国家正在限制搞开发区的缘故。

盛乐经济园区坐落在209国道呼和段36公里处,总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因和林格尔为北魏古都盛乐在此附近而得名。这里距呼和浩特市只有32公里,距和林格尔县城7.5公里。当李公社一行6人带着帐篷和测量仪器来到盛乐经济园区的选址时,这里是一片荒凉,人迹罕至,水电全无。经过测量,经济园区的图纸很快就出来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七通一平怎么搞?钱从哪来?商从何招?当时,北京西城区每年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对口扶贫和林格尔县,这100万元过去主要用于小流域治理、农村人畜饮水等方面,基本上是撒了胡椒面。这次,县里下定决心,把这100万元扶贫资金集中投放到经济园区建设上,用这100万元打造一个二三产业发展的平台,使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

然而,如此浩大的工程,光靠北京西城区这100万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燃眉之急。可是,当时县里的财政已经拮据到连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有谁还肯为经济园区的开发项目垫资呢?困难面前,县领导想出了向亲戚朋友伸手的办法,县领导一马当先,县里四大班子和科局领导一齐上阵,凡有亲戚朋友是搞工程建设的,就亲自出面求人家来,给予优惠,保证3年兑现。当时,县领导这样给大家鼓气:不要怕,只要我们做得正,就不怕。我们不避嫌!

盛乐经济园区1999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本着“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同步进行的原则,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创造经济园区的发展奇迹。蒙牛进入盛乐经济园区,是颇具戏剧性的。1999年,内蒙古的著名企业伊利乳业集团的三分厂和四分厂已经落户和林格尔县,乳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就在这时,今天的蒙牛老总牛耕生从伊利独立出来,要另起炉灶,再建一个驰名中国乃至世界的乳业品牌企业。

但究竟到哪里去建?一时还没有着落。在这种情况下,他找到了和林格尔县的县领导。县领导当即表态:水、电、路你要多少我保证你多少,我们一定会讲诚信的。不信,你做着看。

由于1999年呼和浩特市地区已经有了伊利这样一个名牌乳业公司,因而对要不要支持蒙牛,甚至允不允许蒙牛在呼和浩特市地区落脚,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论。特别是涉及土地政策等问题时,人们对要不要给蒙牛特殊的优惠,也存在许多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和林格尔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顶住各种压力,采取各种办法,帮助蒙牛在盛乐经济园区立住了脚跟,并且很快发展起来。

蒙牛的名牌效应给和林格尔、给盛乐经济园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随着蒙牛事业的超常发展,盛乐经济园区与和林格尔县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其对外界的吸引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和林格尔人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感动下,呼和浩特市兆君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大正置业有限公司、内蒙古绿鑫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元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宇航人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符合和林格尔产业发展要求,对和林格尔农牧业产业化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进入了盛乐经济园区。

到2003年,落户盛乐经济园区的工厂已有392家。从1999年建园到2003年底,盛乐经济园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年年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销售收入:1999年只有4300万元,2000年为3亿元,2001年为10亿元,2002年为22亿元,2003年突破50亿元大关,为5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为1303万元,2000年为1亿元,2001年为3.3亿元,2002年为6.67亿元,2003年为15.76亿元,基本上都是每年都要翻一番多;盛乐经济园区的税收增长情况是:1999年只有102万元,2000年为1288万元,2001年为6814万元,2002年为1.21亿元,2003年上升到2.12亿元。尽管在“先发展后得利”的思想指导下,税收水平不可能增长过多、过快,但税收水平仍然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提高的。

二、制度创新的巨大推动

和林格尔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成功探索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们自觉引入市场机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和林格尔作为国家级贫困县,1998年财政收入仅有2645万元,这样一个财力,根本无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和盛乐经济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采取“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合理开发、滚动发展”的新思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投资的政策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比如,在旧街区改造中,就采取了“以房养路,以路促房,房路结合,综合开发”等有效办法,比较好地解决了街区改造中的资金问题。再比如,对和林格尔城关镇的统一供暖设施建设,就是采取把统一供暖外包给公司,给予相对长时间的垄断权,但同时对其提出供暖价格要低于呼和浩特市0.2元的限价要求。这样一来,和林格尔县不花一分钱,就实现了全城关镇的统一供暖,而且价格还十分低廉。

第二,和林格尔县还通过政企分开、社会办厂、社会办区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和林格尔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在和林格尔的制度创新中,首先是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发挥两个“极至”,即把政企不分开的劣势降到最小,把政企分开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真正形成政府做政府的事、企业做企业的事,企业围绕市场转、政府围着企业转的政企关系新格局。形成了凡是企业自己能干的事政府决不干预,凡是企业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政府全力以赴的政企关系新理念。和林格尔县现任县委书记吕慧生也深有感触地说:“在和林格尔,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母女关系,不是婆媳关系。母女关系,就是没有隔阂,无话不谈。”在今天的和林格尔县,政府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已经牢固树立,政府与企业的新型关系已经形成。

坚持社会办企业,是和林格尔制度创新的又一个亮点。在这方面有许多生动事例。比如,在蒙牛发展过程中,为蒙牛乳业公司服务的1000多台汽车没有一台是他们自己的,建设的1000多个奶站都是利用社会资本进行运作,有效地组织了6亿多元的民间资金。再如,兆君羊绒衫厂职工公寓就都是通过社会融资兴建的,这充分体现了政企分开、社会办企业的思想。

坚持社会办区、聚集要素,是盛乐经济园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目前,盛乐经济园区只有一个29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园区的规划、施工和行政协调工作,园区内的供水、供热、供汽、通电、通讯、通邮、通车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推向市场,交由社会力量或企业来办,这使园区成为聚集生产力要素的场所,也使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政府。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为和林格尔县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02年和林格尔县面向全县6000多名党员公开招聘45名“合同制”村支书,这是和林格尔县在农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个巨大突破。正如和林格尔县的一些领导同志总结的那样:一个好带头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队伍、一个好机制,才是和林格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内动力。没有这一点,其他一切就都是空的。

三、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和林格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林格尔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现阶段,招商引资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优惠政策的竞争,而是综合服务环境的竞争。因此,只有牢固树立“企业发财、我们发展”的意识,给予外地的投资者兴办企业与本地企业同样照顾,并多方面支持他们发展壮大,才能吸引更多的客商。鉴于此,和林格尔努力做到“三明”,即在开放工程总体谋划上要高明。站得高、看得远;在具体项目洽谈中要开明,要算大账,不拘泥蝇头小利,先予后取;在对项目的后期管理上要精明,特别是对落户园区的企业要尽园区一切之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坚持“全方位开放,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内盾环”、“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机制,提倡“投资者即上帝”、“客户第一”、“人人是投资环境,事事是信誉形象”、“新事新办、特事特办”以及“言必行、行必果、令必通、干必成”等一套新的办事方式。

盛乐经济园区不仅实行比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更为优惠的政策,而且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相适应的原则,建立起了精简、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尤其对中外投资洽谈、立项、办理手续等工作一律实行了“一座楼内办公、一支笔审批、一个桌上盖章”的“一条龙”办事服务程序。此外,他们还积极帮助企业办理各种县以外的手续,帮助企业进行资金筹集及运作,帮助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帮助企业巩固和发展原料基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把人区合同以外的事情办得更好,给企业以关怀,给企业以真诚,给企业以实实在在、尽心竭力的帮助,可以说达到了“全程服务”。这样,经济园区就与企业的关系达到了一种水乳交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共同提高的境界。

四、用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旗县

“市场经济只承认交换的法则,没有免费的午餐”,和林格尔县现任书记吕慧生如是说。和林格尔县的领导有一个比较新颖的提法,叫做“经营旗县”,即不仅仅把一个旗县作为一个行政区划来管理,更把它作为一个“公司”来经营。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林格尔人以其独特的智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十换”法则:

一是以市场换投资。和林格尔人认为,市场就是资源,有市场就能吸引来投资,让出市场就能得到投资。为此,他们向政府垄断的行业开刀,率先把和林格尔城关镇的供热市场让了出来,以此换得了大众热力公司1800多万元的供热投资,使集中供热的面积达到了20多万平方米,解决了困扰县政府多年的城关镇环境污染问题。在和林格尔县有一个私人经营的三星级酒店,既是和林格尔县的招待所,又对外营业,之所以有人愿意投资为县里建招待所,就是由于县里把招待客人的市场让了出来。

二是用存量换增量。和林格尔县并非完全一无所有,经过多年的积累,实际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存量,比如,国有和集体资产等。但是,如果由自己硬撑着坚持经营下去,是很难做强做大的。为此,和林格尔县采取用存量换增量的办法,不仅盘活了存量,更主要的是带来了增量。如,他们把县淀粉厂整建制地转让给奈伦集团之后,积极引进瑞典、丹麦等三国四方组建华欧淀粉公司,并进行技术改造,结果引进资金8000多万元,进而激活3000多万元的存量资产。

三是以资源换技术。和林格尔县的奶牛业发展起来以后,很快就形成了规模,变成了巨大的资源,这就为用资源换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此,他们用当地丰富的奶牛资源,换取了高达亿元的大正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工程。

四是以龙头企业换资源。蒙牛、华欧等龙头企业在和林格尔发展并壮大起来后,不仅推动了全和林格尔县奶牛和马铃薯基地建设,而且使和林格尔的资源从本地延伸到了邻近地区,甚至更远的地区,使那些地区的丰富资源成为和林格尔的资源。这就是龙头企业换资源的妙用,也是一条基本的经济发展规律。

五是以诚信换投资。和林格尔人就是这样,以诚心感人,以诚信服人,坚持开门引凤,反对关门拔毛;坚持先予后取,反对杀鸡取卵;坚持说话算数,反对出尔反尔,用诚心和诚信赢得了众多投资。

六是以服务换投资。政府以廉洁、高效的服务来吸引投资者,并在服务热情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工夫,把政府与企业由婆媳关系变为母女关系,让企业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市场的需求,政府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企业的需求。这就是和林格尔人的服务观。

七是以荣誉换投资。就是用适当的荣誉来换取那些先富起来的、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人们前来投资,和林格尔的盛乐经济园区的几十座亭子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县里给这些前来投资的人们以亭子的冠名权和永久的产权,让他们的后代可以继承,这样就吸引来了许多想流芳千古的富人前来投资。

八是以廉政勤政换投资。针对一些落后地区因为廉政勤政搞得不好而吓走商家的深刻教训,和林格尔自觉地廉政勤政作为重要的投资环境加以建设。

在盛乐园区或者和林格尔的其他地方,都没有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也没有办事拖拉推诿等现象。商家感到,在盛乐园区投资很安全,投资环境非常好。

九是以观念换投资。和林格尔县县委书记吕慧生经常说,“观念一变天地宽”。和林格尔人深切地感到,许多事关键在观念的转变,他们引入市场机制引进投资,构建服务型政府吸引投资,使一个看上去完全是一穷二白的贫困地区,在短短的几年中就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十是以土地换繁荣。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在和林格尔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和林格尔所走过的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条以土地换繁荣的路。盛乐经济园区就是用土地作为资本,用来置换各种生产要素,加速发展二三产业的成功事例。当然,没有新人、新观念、新制度、新机制,土地就只能沉睡,繁荣是不会从土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宿迂市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案例

孙学玉一、改革动因

改革前宿迁市医疗卫生单位处于高负债、低效益、高收费、低水平的运行状况,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严重存在开门运转难、投入发展难、优质服务难、强化管理难等问题。

1.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投入渠道单一问题

到1999年底,宿迁市卫生总资产为4.95亿元,卫技人员总数为8332人,千人拥有卫技人员1.64人;其中,124家乡镇卫生院总资产为17058.6万元,负债总额8316.7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8.8%,部分乡镇卫生院已资不抵债;有2/3的乡镇卫生院只能发一半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