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1173500000053

第53章

因此,拿破仑对下属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的私人秘书常常在深夜被召见,凌晨四点才能休息,可是七点时又有了新任务,还必须两小时内完成。有时,会议要从晚六点开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在维也纳肖恩布鲁恩宫的三个月时间里,拿破仑的公文信件达四百三十封,这还不包括他的私人信件,同时,他下达了无数的命令。他凭着充沛的精力,主宰着法兰西。他认为,自己的组合能力,无人能及。他能够随时根据需要改变计划,不断调整组合。

拿破仑认为,胜利是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任何一个人的失职,都会影响到大局。他不会让激情左右自己的决定、自信和尊严,使他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历经磨难之后,他对任何事都能够泰然处之,曾说:“我饱尝世间的磨难和挫折,当它们再次降临时,我已经处变不惊,只是在一小时后,才会感到痛苦。”得知奥坦斯的长子夭折,他去信安慰道:“活着就要经受苦难。勇敢者才能战胜挫折。”

当然,拿破仑也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他有些神经质,有时令他狂怒不已。有一次,贝尔蒂埃被塔列朗挑唆,惹怒了拿破仑。拿破仑气得脸色铁青,一把揪住他的衣领,用力推到墙上,吼道:“要是你再敢说这些话,看我怎么处置你!”有时,窗子怎么也关不上,他会把窗子卸下来扔到街上。不过,有时候他却是在以发怒为手段,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过后,他会承认:“刚才,我不是真的生气,知道吧?”那次在华沙的时候,他说:“你错了,在这里,我还没有真的发怒过。”还是塔列朗了解拿破仑,他说:“他比魔鬼厉害得多,不知蒙骗了多少人。看到他在发怒吗?那是假的,是他在表演!”

所以,拿破仑是个理性的人。他没有凭借感情处罚过敌人或叛徒。对于被他击败的敌人,也能平等相待。

拿破仑的精神力量,是他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不是一般的想象,而是得益于多年的战争经验。他说:“战斗中,我很少抽剑,我用的是眼睛,而不是武器。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让自己保持旺盛的斗志,这样才能胜利。”

军人的基本素质——勇敢,在拿破仑身上有着不同的体现。每次战争中,他都英勇杀敌,但他却说:“人是会惧怕死亡的。”他自信地认为,自己具有临危不惧的勇敢。但他鄙视两人间的决斗,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

有一次,他在书房里对梅特涅喊道:“对我来说,百万人的性命也不算什么。”可是,他却会在战场上说:“如果各国君主目睹眼前的惨状,就不会再发动战争了。”他在给约瑟芬的信中说:“战争中,尸体和鲜血随处可见。看到这些,我很难过。”在维也纳肖恩布鲁恩宫时,他写道:“我刚刚知道,洛鲍岛上有近两万俘虏在挨饿,这是不仁道的。请马上送去面包,让他们吃饱。”可是,当他听说停战之后,还有法国士兵被杀,怒不可遏地下令:“洗劫村庄,并要放大火烧,让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

拿破仑把战争看做艺术。他说:“不要以为读了若米尼的兵书,就能指挥作战!……我经历过六十次战役,却不敢说精通战争。”西班牙战役后,他劝导一名将军:“战略是能否取胜的关键,而军队的装备则在其次。”同时,他认为军队的士气在作战中尤为重要。他甚至会说:“有时,生死存亡的一刹那,会因为突发的灵感决定最终的胜负。”其实,他这样说不是没有根据的。人们在经历过战争后,会有一定的积累。他说:“战争中,最勇敢的士兵也会想到退却。关键之时鼓起他们的勇气至关重要。”

作为三军统帅,拿破仑深知正确指挥的重要。他给哥哥约瑟夫的信中写道:“国王带兵时,士兵们感受不到统帅的存在。如果一个人不是将才,就不要占着统帅的位置。”欧洲的君主中,只有拿破仑出身军队。因此,他熟悉军中的一切,了解将士们的心理。他自己也说:“关于战争的兵力、器械、炮火等,我样样精通。”

拿破仑在军队中一视同仁,革命的平等思想体现得最为充分。表现突出的人才能受到嘉奖,虽然,他对自家兄弟没有如此,但是,当他发现兄弟们的失职时,会严厉地责骂他们。他曾斥责热罗姆说:“你的信写得模糊不清,记住,战争中必须精确、肯定、明了!”得知约瑟夫在布伦大摆架子,与别人攀比时,拿破仑指责他说:“任何人都无权超过统帅。这里,只有将军!亲王没资格设宴。管好你的团才是你应该做的。”

埃劳战役中,损失惨重,有位军医想破例照料一名受伤的将军,拿破仑说:“所有的伤员平等,将军也不例外。”战斗结束后,拿破仑总会站在伤员旁边,看到他们被抬上担架才放心:“这是个勇敢的战士,救活他,就少了一份损失。”军营中,他会对士兵嘘寒问暖。士兵们也敬爱自己的统帅,甚至会与他讲知心话。每当论功行赏时,他会征求大家的意见,然后亲手颁发鹰章。

其实,在内心深处,拿破仑也渴望和平,只不过这种愿望算不上强烈。他属于新时代的军人,懂得精神胜于武力。著名雕塑家卡诺凡为拿破仑雕塑的大理石像,拿破仑看后,觉得面部表情过于严肃,不满地说:“你以为我是靠拳头征服世界的吗?”后来,他自己说:“战争是时代的错误。真正的胜利不需要凭借大炮与刺刀……和平的失败,才会导致战争。”

有谁比拿破仑征服过更多的人吗?他所征服的不仅是军队,也包括个人,甚至有伟人。他认为,每个人的行为,最终目的是利己。人们因为享乐、贪婪等而聚敛钱财,或者因为虚荣、嫉妒而追逐名利。他觉得没有什么是至高无上的理想,所以,他依赖物质手段,当然,有时也会追求永恒的荣誉,但这不是他的本意。用歌德的话说:“拿破仑时刻拥有理想,却不知道理想到底是什么。其实,他总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却不承认理想的存在。”

拿破仑的观点是“人性中善与恶、勇敢与怯懦,是与生俱来的;至于后天发展如何,决定于他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他的成功就在于,善于利用人的天性。他能够洞察别人的心理,曾说过:“我喜欢分析……‘为什么’和‘怎么样’,让我不断地进步。”有时,训斥人也是他的一种手段,因为“我会根据他们的反应,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就像戴着手套击铜,无声无息;如果换成用锤击铜,就会铿然发声。”

谈话和提问,是拿破仑了解不同人的方法。有时,他的问题多得让人难以承受,连珠炮似的发问,让对方不知所措。另外,他喜欢自说自话。他的一个亲信说:“我们的帝王有自言自语的爱好,并且以此为乐!”有时,他与人谈话长达五到八个小时,甚至会更久,而且,几乎都是对方在听他说。他的语速很快,法语并不纯正。

拿破仑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他在执政期间曾说:“人们都会认为,我赢得了这么多战争的胜利,一定会有些资产。其实,我现在的财产只有八到十万法郎,再加上我的住房。做人何必要贪婪呢?有一天法兰西不再欢迎我时,我可以无牵无挂地离开……可是,我周围的人都在盗窃,聚敛了大量资财……怎么办?法兰西已经腐朽。小人得势后,总会想尽办法为自己谋得利益……装修杜伊勒里宫,他们竟然开口要二百万!我要求缩减到八十万,这帮无赖!”罗德雷对他说:“可是,你在战场上耗费的钱比这些多得多。”拿破仑回答:“所以我更要节俭。”他能够克己奉公,看不惯周围的人贪赃枉法。

如何应对人,拿破仑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不同的人不同对待。对于元帅和将领,只要他们立功,拿破仑就慷慨地赏赐。于是,这些人拥有了财富与荣誉。当然,拿破仑也因此而获益:首先,群星灿烂,他自己也脸上有光;其次,将领们会因此更加依赖于他。那些穷苦出身的军人,暴富后肆意挥霍,欠下债务时,只得求助于他。因此,他可以更好地控制这些人。关键之时,全凭他一人做主。

将帅中对拿破仑忠心不二的,应该是贝尔蒂埃和迪罗克。内伊则把自己比成上好子弹的人枪,随时听候帝王的吩咐。而拿破仑,只对早年的战友,或者能够共患难的人才有感情。拿破仑离不开这些战友,虽然他会对这些人毫不留情地发脾气。瓦格兰姆战役后,他在营帐内责骂马尔蒙,怪他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但是,十几分钟后,又任命马尔蒙为元帅。当他情绪低落时,甚至会厌世:“我觉得战友都不可以信赖,我处在痛苦之中。”

即使是早年的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哪怕是元帅,拿破仑也会铁面无私地责骂。他曾训斥朱诺:“你简直荒唐得可笑!难道不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别让我再看到你!”在伦巴第,他指责一个将军:“因为你的无能,贪污成风。为什么我到今天才知道你胆小如鼠?滚吧,我不想再见到你!”在西班牙,有个将军临阵投降,半年后,拿破仑见到他,当众斥骂了一个小时:“普通人可以投降,失败是正常的。也许,我也会成为俘虏。但是,荣誉第一!战场上,统帅投降,就该被枪毙!你投降就是犯罪,贪生怕死的东西……”

对于那些外国使臣,拿破仑通过察言观色,了解他们的心理。生日那天,外宾们站成半圆形,拿破仑走到梅特涅面前停下来说:“大使先生,能告诉我贵国的皇帝需要什么?难道想让我去维也纳?”他的态度蛮横,目的是让全欧洲知道他的威严。可是,两天后梅特涅私人觐见时,拿破仑说:“现在没有外人,我们不是法国帝王与奥地利大使,不用说那些道貌岸然的话。”

第一次与奥地利议和前,拿破仑把会面地点安排在狩猎场。他说:“我在那里时,一半时间是吃饭,另外的一半时间在同对方谈论战争。总共两个小时。”他接见科本兹伯爵[10]时,亲自布置杜伊勒里宫的会客室,天色已晚,却只点了一盏灯。伯爵甚至难以看清拿破仑在哪儿,只好迷惑地坐在主人给他安排的沙发上。接见亲王大公们时,拿破仑更是绞尽脑汁。在提尔西特,他在两天之内遍邀亲王大公;在德累斯顿,虽然为客,仍以主人自居,广纳名流。不过,他绝不与王后们来往。

对于各国民众,拿破仑却不能够得心应手了,与法国和意大利人的相处算是不错的。他对参政院说:“我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即讲求民主。”但是,在黑人共和国,他并不很受欢迎,只是在波兰较好些。最令拿破仑感到棘手的是德意志人,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正是拿破仑所缺乏的。所以,他对德意志人总是喜忧参半。在埃尔富特,他想通过戏剧影响德意志的国王大公们,却禁止上演喜剧。他说:“莱茵河这边的人,不懂得喜剧。可以演高乃依的《 青娜 》,这部戏人物风趣,而且里面有讲述王室仁慈的内容,会对我们有利。”他觉得德意志人比较固执,会对当甘公爵之死耿耿于怀。拿破仑说:“我们要开拓他们的道德视野,这样可以缓解心情抑郁。德意志有许多这样的人。”

实际上,法国的民众,对拿破仑是望而生畏的。十年中,人们一直惧怕他。他自己也说:“统治者在民众面前,要具有威严,不可以讨好群众。那样的话,如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时,就会怨声载道!”不过,这种严厉与他天性中的真诚相矛盾,有背于他的本意。他没有能力用金钱去拉拢群众,于是,用皇冠、排场等来吸引群众。只是,这样一来,他与民众的距离逐渐疏远。

于是,他想通过宗教来控制人民。他曾在参政院讲话:“什么是宗教?我觉得它并不神秘,只是一种社会秩序。它宣扬平等,给人们创立了天堂的概念,为的是让穷人安分守己……如果财产平等,社会将难以存在;可是,没有宗教,就难以实现财产的不平等。富人挥金如土,穷人饿死街头,为什么会有这种事实?因为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相信死后能进入天堂。”

不过,拿破仑还是会尽力救济穷人。当然,群众也是他利用的对象。他说:“万民之主,能够扭转乾坤,统治世界,并不是因为他是领袖,而是因为他发动了群众。影响君王的人,顶多是个阴谋家;能领导群众的人,才有能力改变世界。”

想象,也是拿破仑性格中的要素之一,丰富的想象带给他自信和动力。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幻想与现实不断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了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