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1173500000043

第43章

天就要亮了,拿破仑的指挥部就在一个磨坊里,法军面临着三面被围的威胁。看来,贝尔纳多特已经说服了萨克森军队。拿破仑愤怒地吼道:“可恶!”将士们同声应和着:“卑鄙!无耻!”军中的萨克森将士个个义愤填膺。警卫队中的一个骑兵喊道:“这群叛徒!一定要杀了他们,我们法国人还在这里呢!陛下万岁!”紧跟着,整个警卫队随他冲了出去。转眼间,一个年轻军官举着夺来的萨克森鹰旗,疾驰而归,忽然倒在地上,他受了伤。拿破仑轻声说道:“这才是法兰西的男儿!”

第二天,拿破仑的兵士伤亡了六万。不过,反法联盟取得的胜利并不值得骄傲,因为他们占有绝对的优势。拿破仑下令撤退,此时,他看上去极为疲惫,将士们的情绪也很低落。

又一个黎明降临,追兵蜂拥而至,慌乱中,有座桥炸掉得为时过早,后卫部队无奈投降,一位法国元帅泅水过河,另有一位元帅被淹死,很多将士成为俘虏。麦克唐纳还指望着与奥热罗会师,可是,当奥热罗看到他时却说:“我会和你一样傻?让自己死在来比锡?我才不会为那个疯子搭上性命!”

同一天,有个战友给拿破仑写信,说帝王在前一天的军中日志中忘记了他的功劳:他长时间地坚守阵地,却记在了别人的功劳簿上,“这是我参军以来对您最忠心的时候……可是,陛下,您竟然视而不见,我实在难以接受。”信尾署名“马尔蒙”。不久的将来,他与奥热罗在关键时刻背叛了拿破仑。

离此五十英里,魏玛家中,歌德把拿破仑的画像摘了下来。诗人已经知道了法军在来比锡失利的消息。虽然,盟军不敢确定拿破仑是否会东山再起;但是,歌德在几个月前还宣称拿破仑是不可战胜的,现在,他认识到了这一惨败的意义。为此,写了下面的诗句:

勇者无畏/义无反顾地冲向通往王座之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皇冠重千斤/他不以为然/从容地戴在自己头上/这就是一代帝王之风/为别人所不为/路漫漫充满艰难险阻/你睿智/你明辨/你胸有成竹/登上王者之座/敌人雀起/内外夹攻/你却岿然不动/世人无不惊叹/平庸之辈懂得什么/只会乞求财富与恩典/只有你/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幸福总有尽头/一切尽在来日。

与此同时,哲学家谢林写道:“我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拿破仑即将走向毁灭。如果我的估计正确,或许他会大难不死。”

可是,巴伐利亚人已经宣布倒戈。哲学家黑格尔写道:“纽伦堡,群众欢迎奥军;那样子让人看了可憎……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耻的吗?”

这就是来比锡战役后,三位杰出的德意志人的反应!

拿破仑仍然在抵抗。在埃尔富特,缪拉想要回到他的王国那不勒斯,拿破仑并没有反对,说道:“明年五月,你将在莱茵河看到二十五万大军!”这就是一代帝王!仍然在十万、十万地筹划着兵力。

美因兹,帝王的军队不幸染上流行性斑疹伤寒,拿破仑赶快让其余的部队渡过莱茵河。撤退途中,他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

盟军总部,背叛拿破仑的君主们挤满屋子。他们的行为,怎么与他们所享受的荣华富贵相提并论?他们用臣民的鲜血换来自己的政权。

莱蒂齐娅坐在火炉边,正在看来自美因兹的信。此前,她替路易向拿破仑求情。至于拿破仑怎么答复的她并不在意,此刻,她关心的是帝王的命运。信中写道:“现在,全欧洲对我群起而攻之,为此,我忧心忡忡……”莱蒂齐娅从未和儿子提过危机,母子的共同点是自负。不过,她常在亲信们面前提到自己的担心:“但愿他平安无事!”她从不忧虑自己的祸福,心中时刻挂念着孩子们:如果灾难降临,谁来帮助他们?

更让莱蒂齐娅感到痛心的是,儿子的惨败,竟然是由于同胞的陷害。缪拉对妻子的话言听计从,已经与英国签订停火协议,同时与奥地利结盟。阴险的富歇给埃利兹出谋划策,加速了拿破仑的垮台。他对拿破仑的妹妹说:“只有他死了,我们才能安全。”埃利兹在给母亲的信中则对此事只字不提。路易则不顾拿破仑的禁令,私自回到巴黎。拿破仑本打算把他流放到巴黎以外二百英里的地方,幸亏莱蒂齐娅从中调解,不过,兄弟见面后,关系更糟。至于那个热罗姆,哪里会考虑到百姓的死活,早偷偷地逃到了卡塞尔。约瑟夫不管拿破仑怎么请求,也不答应承担保卫巴黎的重担。吕西安更是隔岸观火,无动于衷。

这就是曾经从一代帝王那里不仅得到权势,而且得到钱财的兄妹同胞。

莫尔丰塔尼,此时却笑声不断。约瑟夫,已经没有了国家的西班牙国王,还有热罗姆一家,另外,两位殖民地的主教也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大臣们……乡间别墅中的这群贵宾们,谈笑风生。这些人中,贝尔纳多特的妻子,约瑟夫的妻妹,也在其中。二十年前,拿破仑曾经放弃的女人。她知道丈夫身为反法同盟的司令,而且已经率军到达莱茵河,也许,她很快会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戴上约瑟芬的皇冠。

对于众人针对拿破仑的阴谋,约瑟夫是个局外人。他不过在这里凑个热闹罢了。可是,拿破仑意识到这些时,一切都太晚了,他对罗德雷说:“是我的错误。我本以为,同胞兄弟,最值得信赖。也许,他们才是我最大的敌人。只有母亲对我一直关心备至……我没有什么爱好,除了儿子,现在对什么也不再关心。”

拿破仑最终决定,恢复西班牙国王费迪南的王位,不过,这要通过西班牙议会的批准。这是塔列朗的主意,此刻,他又出现在杜伊勒里宫。是他坚持必须要通过西班牙议会批准,为的是拖延时间。他的阴险也正在于此,这样,法军会被牵制在南方,一切将对盟国有利。塔列朗已经死心踏地倒向反法联盟。

在写给约瑟夫的信中,拿破仑说:“我现在已经无暇顾及国外的领地。如果谈判成功,能够保住法兰西旧日的疆界已经很不错了。我已经失败。军队被摧毁,荷兰、意大利都不再属于我……西班牙也被敌人控制……如此局势,我哪还有精力考虑到国外的事情?”

此时的帝王,腹背受敌。现在,大概用绝望来形容他的心情比较贴切。家庭、盟友,亲人,都有可能是自己的敌人,没有谁可以信任。来比锡战役后,拿破仑像变了一个人,邮政局长拉瓦莱特伯爵对帝王的忠心不变,经常去看望他。这天,他来到王宫,发现帝王的情绪反常。当时,他正在卧室里,站在炉火前,双手伸在火苗上方取暖。拉瓦莱特伯爵并不是个胆小鬼,不过,他也劝帝王求和。他说,法兰西人是靠不住的。拿破仑听着他说话,过了一会,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一代帝王即将毁灭,拿破仑知道自己劫数难逃。他不想听到人们提到波旁王朝。

再次醒来时,帝王的精神好了很多。他觉得,北方诸省同情波旁王室对自己是种危险。目前,公债暴跌,法兰西银行的境况也令人堪忧。还有,国民自卫军的征召没有什么进展。无奈之下,拿破仑接受盟国在法兰克福会议上的建议。而那些盟国的君主们,个个心怀鬼胎。梅特涅,不同意占领巴黎。沙皇呢,追求浪漫主义,想要炸毁杜伊勒里宫,以报当年莫斯科被焚之仇。最终,大家一致通过了奥地利的提意。拿破仑面临这样的结局:法兰西保持原有疆域,周边以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为界。帝王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庆幸,立刻接受法兰克福的建议。其实,马雷早已经拟好了回复盟国的信件。

谁没想到,拿破仑竟然会改变主意。也许,是由于两院的反对声激怒了他?第一次,议员们敢对拿破仑说不。“我们不同意再增加军事预算,除非政府保证军费只用于防御。帝王无权干涉保障自由的法律。”此话赢得了喝彩。有史以来,拿破仑竟被议员批评。这怎么能够容忍?拿破仑怒不可遏,宣布会议结束,召来几名议员,严厉地训斥道:“御座算什么?不过是覆盖着缎子的木头。我,代表人民;我,就是国家!如果法兰西要更改宪法,连帝王也换了吧,我出言狂妄?那是因为我重建了法兰西,我给了它荣誉和骄傲。”元旦那天,拿破仑公开威胁议员,说他将监视议员们的言行。

同一天,布吕歇尔渡过莱茵河。

二十年,经历过六次大战后,欧洲诸国勉强团结在一起,普鲁士将军率将士渡过河流,卷土重来。此时,拿破仑却在驱赶议员,甚至扬言要逮捕他们。圣母大教堂,二十年来感恩和祝捷之词没有变过,现在,却在为法军祈求胜利。多年来,都是法军获胜,解放被征服国家的民众;如今,反法同盟却在向法国人保证要来解放法兰西人民。

盟国最初的要求过多,法国只被允许拥有一七九二年的疆界。拿破仑一怒之下拒绝谈判,再次准备战争。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帝王的余威犹在。有个伯爵向拿破仑建议,让皇后带领宫女去吻圣热纳维埃夫[17]的遗骨,拿破仑笑道:“我才不会像你这么迷信!我要依靠胜仗改变这一切!”

形势危急,巴黎交给谁负责才能放心呢?约瑟夫,被任命为法兰西军队中将兼巴黎总督!看来,拿破仑目前缺乏信心,仍然迷信于家族感情。开往前线之前,拿破仑态度生冷地让约瑟夫在两者之中选择。一,承认自己是摄政皇后之友;二,被逐出巴黎。拿破仑对兄长说:“只要我在,你就可以踏实地隐居。可是我死后,你不死也得被囚禁。在莫尔丰塔尼,你对家人,对法兰西都毫无益处,不过,至少你不会害我。自己选吧。感情,在这里是没有用的。”

拿破仑预感到可能会失败,下令焚毁文件,同时留给两个私生子大量财产。小莱昂拥有了固定的收入,瓦莱夫斯卡的孩子拥有很多不动产。他的合法子嗣,已经三岁。拿破仑抱着孩子向国民自卫队告别:“我把最珍贵的财富交给你们,你们要对他的一切负责!”之后,他再次任命妻子为国家摄政。

第二天早晨,拿破仑离开巴黎。这一去,历经磨难,再回到这里时,已经是一年之后。

出征几个星期后,拿破仑大败。

最初,帝王取得了几次战斗的胜利。在布里埃纳,布吕歇尔被迫撤军。拿破仑亲自冒着炮火指挥战斗,曾经有一次抽出了佩剑自卫。战争中,他认出了当年的那棵树,“十二岁的时候,我曾经坐在这棵树下读塔索的作品。故地重游,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没过多久,布吕歇尔在拉罗蒂埃获胜。巴黎报急!拿破仑已经无力回天。科兰古来信,奉劝他不要再坚持。马雷也当面劝他,拿破仑对此不加理会,心不在焉地翻阅着孟德斯鸠的著作。过了一会,让马雷朗读书中的一段话:“身为一代帝王,宁愿葬身王座的废墟之下,也不会受命于人,还有比这更崇高、更伟大的吗?”

马雷念完后忽然喊起来:“我知道!那就是,您应该以个人的荣耀为代价,填平那废墟,使法兰西免受灭亡之辱!”这次,拿破仑没有拒绝,答道:“好,讲和。我将委托科兰古在和约上签字。因为,我无法让自己口授这一耻辱的文件!”马雷听后,马上给夏蒂荣的科兰古写信,双方再次谈判。科兰古决定确认一下帝王是否真的已经决定了,果然拿破仑又改变了主意。他写信给约瑟夫说:“做好一切防范,守住所有的城门,把大炮架好,国民自卫军要时刻保持警惕状态……每个城门要有五十名武装队员,同时配有一百名长矛队员,一百名长枪队员。保证每个城门有不少于二百五十名的国民自卫队把守。

有谁能相信,克利萨斯[18]会变成乞丐!半年前,不,应该是三个月前,拿破仑能够派出二十五万人把守城门!现在,四面楚歌,只能靠二百五十人外加两门大炮来守卫巴黎了,连帝王自己都觉得可笑。这天晚上,拿破仑的情绪跌落到谷底,马雷劝他口授谈判的条件。拿破仑犹豫了一下说第二天再签字。签字意味着他历经百战得到的土地,将付之东流,不禁让人感到有些悲壮。

也许是上帝在拯救拿破仑。这天夜里,兵士来报,敌人的处境越来越糟,这仿佛给拿破仑又注入了兴奋剂。天亮时,马雷带来了拟好的文件,准备请帝王签字,却发现他正伏在地图上,聚精会神地考虑着战局,根本没发觉有人进来。

马雷听到他口气急促地说:“事关重要!我将打败布吕歇尔!”正说着,有人递上约瑟夫的信,巴黎报急!拿破仑已经向军队发布命令,同时口授巴黎:“巴黎失守,你我都将死无葬身之地……我命令你想尽一切办法保护皇后、罗马王以及我们全家……但愿我的家人能帮助我,过去,我给了他们多少好处!必要的话带皇后逃出巴黎,再也不要相信塔列朗,十多年来,我自念对此人不薄,但是,目前我处境堪忧,他必将落井下石!记住我的话。如果我将战死沙场,会派人及时通知你……你要把母亲送到威斯特法利亚王后那里避难。再次提醒你,不要让皇后与罗马王落在敌人手里!否则的话,奥地利将把皇后劫持到维也纳,那时,法兰西要被迫听从英国与俄罗斯的旨意,我们将彻底毁灭。也许,我会在日内瓦与他们谈判……但是,我不会屈服于他们。我若不幸去世,我的儿子与皇后,无论如何不能成为敌人的俘虏。他们要躲蔽到乡下,隐姓埋名。我宁愿儿子被杀,也不让他在维也纳宫中长大。当初,我看《 安朵罗玛希 》一剧时,总会为阿斯蒂安纳克斯[19]的命运慨叹不已,觉得他父亲先死一步倒是件好事。”

拿破仑此时已经危在旦夕,死亡或垮台,离自己如此之近。人们可以从这封信中,体会一代帝王面临死亡时的胸襟。